•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汪曾祺戲劇創(chuàng)作的考察與辨析

      2013-08-15 00:52:39陸建華
      揚子江評論 2013年6期
      關鍵詞:沙家浜樣板戲文學性

      陸建華

      汪曾祺的一生因戲劇創(chuàng)作很不平淡

      汪曾祺曾用“平淡”二字概括自己的一生。他說:“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這話是憤慨語,當不了真的。只要對汪曾祺的生前情況稍作回顧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一生非但不平淡,而且具有傳奇色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作為如今已譽滿海內(nèi)外、被人們尊稱為“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的當代中國作家,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到來之前,汪曾祺在當代中國文壇的知名度很低,以至于他的《大淖記事》榮獲1981年度的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時,不僅一般讀者不知汪曾祺為何許人也,連作家葉楠也著急地四處打聽:“從哪里冒出一個汪曾祺?”二是汪曾祺一生寫下的作品總共約300萬字左右,主要在戲曲劇本、小說、散文三個方面。其中,戲曲劇本作品只占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十分之一,他卻為此付出生命中最為寶貴的20年,在北京京劇團(后改名北京京劇院)干了整整20年;小說、散文占汪曾祺創(chuàng)作總量的十分之九,其中。從他1980年10月發(fā)表《受戒》算起,這一年他正好六十歲,到他1997年5月去世,只用了17年,卻取得舉世矚目、開一代文風的突出成就。三是文化大革命前夕,特別是十年文革期間,他因在戲劇唱詞寫作上的不一般才能,得到江青的賞識,成為家喻戶曉的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的主要執(zhí)筆者,不僅得以逃脫當時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遭遇到的痛苦與折磨,甚至還風頭十足地上了一回天安門觀禮臺。

      僅此三點,能說汪曾祺平淡嗎?

      在以上三點中,第三點,即,汪曾祺所進行的戲劇創(chuàng)作,特別是他參與江青主持的“樣板戲”創(chuàng)作,是左右汪曾祺一生命運、更是影響汪曾祺一生創(chuàng)作的極為重要的關鍵一點。1958年曾被補劃為右派的汪曾祺,文革中卻安然無恙,就是因為得到江青的賞識和使用;但也因他與江青的關系,文革結束后他被順理成章地受到審查、被擱置一旁很長時間。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他正是在這一段個人十分灰暗的日子里,為消磨時間、排遣苦悶,他重新拿起已經(jīng)灰塵滿滿銹蝕斑斑的小說創(chuàng)作之筆,先是寫了不被同事看好、自己也不指望能公開發(fā)表的《受戒》,接著又重寫了解放前夕寫下的《異秉》,從此,他以故鄉(xiāng)舊生活為背景的小說及散文創(chuàng)作一發(fā)而不可收,從而在新時期色彩斑斕的文藝天地中,開辟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不妨這樣說,今天以獨具特色的小說、散文名于世的汪曾祺,不但事實上很長時間,他的本職工作、對外身份都是戲劇家,他所改編與創(chuàng)作的戲劇作品,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復出文壇后所寫出來的那許多廣受讀者歡迎、并因此奠定他在當代中國文壇重要地位的小說與散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戲劇創(chuàng)作的失意而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被動轉(zhuǎn)向與改行,其中頗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

      文學理論界對汪曾祺和他的作品的研究,早在汪曾祺的生前就已經(jīng)開始,隨著他的作品的影響日益擴大,特別在汪曾祺去世后的16年中,海內(nèi)外出版汪曾祺的著作情況已呈火爆態(tài)勢,與此相適應,研究汪曾祺也隨之成為一項專門學問。但,在汪曾祺去世后海內(nèi)外爭相出版的汪曾祺78種著作中,除了1998年8月、由汪曾祺的子女直接負責編輯出版的八卷本《汪曾祺全集》中,有第7卷“戲劇卷”外,其他出版的77種著作中,沒有一本是戲劇作品。與此情況仿佛,在數(shù)以千計的研究汪曾祺的文章中,對汪曾祺戲劇創(chuàng)作進行專題深入研究的也很少,相比較于對汪曾祺小說、散文的研究,簡直不成比例。據(jù)此,本人根據(jù)與汪曾祺生前的多次接觸,以及對汪曾祺戲劇創(chuàng)作方面的資料掌握,特撰寫文章,試圖通過對汪曾祺戲劇創(chuàng)作狀況的實際考察和辨析,為廣大“汪迷”全面認識汪曾祺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更期待引起汪曾祺研究者們的重視,推動方興未艾的汪曾祺研究進一步向縱深發(fā)展。

      被動與自覺:汪曾祺戲劇創(chuàng)作的實際狀況

      汪曾祺是如何走上戲劇創(chuàng)作道路的?

      在他有關的回憶散文中,他都解釋說是“被動”的。解放后,他根據(jù)《儒林外史》有關章節(jié)寫下第一個京劇本《范進中舉》;1958年他被補劃成右派下放到張家口勞動,三年后摘掉右派帽子,原單位不肯接收,后費了一番周折調(diào)進北京京劇團。這兩件事怎么發(fā)生的呢?汪曾祺在他寫于八十年代初的《兩棲雜述》一文中說得十分肯定:

      (1954年)因為當編輯,編《說說唱唱》,想寫作,又下不去,沒有生活,不免發(fā)牢騷,那年恰好是紀念世界名人吳敬梓,有人就建議我在《儒林外史》里找一個題材,寫寫京劇本,我就寫了一個《范進中舉》。這個劇本演出了,還在北京市戲曲會演中得了一個獎。

      1958年,我戴了右派帽子下去勞動。摘了帽子,想調(diào)回北京,恰好北京京劇團有個編劇名額,我就這樣調(diào)到了京劇團,一直到現(xiàn)在,二十年了。

      汪曾祺敘述兩件事的經(jīng)過時都用了“恰好”一詞,給人的印象是,他之所以寫戲和從事編劇工作,都是在偶然和不得已情況下而為之、歪打正著而已。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在汪曾祺寫下的許多回憶往事的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與戲曲的緊密關系源遠流長,這些情況在他寫的一篇題為《我是怎樣和戲曲結緣的》散文中交待得十分清楚。他說:“我們家鄉(xiāng)是個小縣城,沒有什么娛樂。除了過節(jié),到親戚家參加婚喪慶吊,便是看戲。小時候,只要聽到哪里鑼鼓響,總要鉆進去看一會兒?!蓖粼鞒錾谝粋€傳統(tǒng)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這對他后來在文學道路上取得重大建樹有決定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他自幼不僅隨著祖父、祖母、父親讀詩、學畫、練書法,更不一般的是,他從幼年起還跟隨著長輩們聽戲、學唱甚至演戲。他興致勃勃地回憶說,父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會玩多種樂器,尤擅拉胡琴,“他拉,我就跟著學唱。我學會了《坐宮》、《起解·玉堂春》、《汾河灣》、《霸王別姬》……我是唱青衣的,年輕時嗓子很好?!蓖粼鬟@種對戲曲非同一般的愛好,從小學、中學一直到西南聯(lián)大,都一直保持著。由此可見,他寫第一個京劇本《范進中舉》并取得成功,決非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與戲曲偶然邂逅相逢,這其實是自幼埋在他心中的熱愛戲曲的種子,在合適的外界條件誘導下終于發(fā)芽生長了。至于他結束張家口的下放勞動重返北京后,到北京京劇團當編劇,也不完全是偶然與被動,其中分明有汪曾祺自己的選擇。據(jù)汪曾祺的兒子汪朗回憶:“記得當時媽媽說,北京市一個管事的領導喜歡寫戲,知道汪曾祺,因此同意解決他的戶口問題,但是要當編劇。當時有兩個劇院需要編劇,一個是中央實驗話劇院,寫話劇;一個是北京京劇團,寫京劇。爸爸考慮,京劇畢竟還接觸過一些,因此就去了北京京劇團?!?/p>

      同樣是當編劇,去北京京劇團而不去中央實驗話劇院,汪曾祺這樣的選擇并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戶口問題,甚至也不僅僅是出于對戲曲的愛好,以后的許多事實證明,汪曾祺當時選擇去北京京劇團,是因為他心中另有一番宏圖大志,這就是他在后來許多文章中反復強調(diào)的:“我搞京劇,有一個想法,很想提高一下京劇的文學水平,提高其可讀性,想把京劇變成一種現(xiàn)代藝術”;他痛感青年愛看戲曲的很少,京劇太陳舊,決心從提高京劇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入手,以求把更多的青年觀眾吸引到戲曲劇場中來。他說:“我們的青年,是一大批青年思想者。他們要求一個戲,能在思想上給予他們啟迪,引起他們思索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因此要求戲曲工作者,首先是編劇,要有思想。我深深感到戲曲編劇最缺乏的是思想——當然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

      懷揣著改造陳舊的京劇、努力提高京劇的文學性和思想性、以爭取最廣大的青年觀眾的雄心壯志,從進入北京京劇團的最初時刻開始,汪曾祺就腳踏實地不聲不響地干起來了,他躊躇滿志地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向既陳舊落后卻又影響巨大的京劇發(fā)起挑戰(zhàn)。進團不久,他就寫出了第一個劇本《王昭君》,后來又寫了《凌煙閣》,又過了不長時間,他與薛恩厚合作寫了聊齋戲《小翠》,還曾根據(jù)浩然的一篇小說寫了現(xiàn)代京劇《雪花飄》。除《凌煙閣》外,其他三個戲都上演了,著名京劇演員李世濟、裘盛戎等都曾扮演了劇中的角色。這些戲有一個共同特色,文學性高,其劇本可演可讀;思想性強,那一個個戲中人物,不僅個性鮮明,而且在他們身上清楚地寄托著作者愛憎分明積極向上的思想。汪曾祺在這些劇本中著力加強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如同一縷春風,又像一抹朝陽令觀眾精神為之一振,耳目為之一新。

      得意與失意:汪曾祺戲劇創(chuàng)作的真實心態(tài)

      1992年下半年,在江蘇文藝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與汪曾祺商定,由我主編,為他編輯出版一套包括小說、散文、文論、戲劇在內(nèi)的《汪曾祺文集》。關于此事的前因后果,我在《終于“逼”出了〈汪曾祺文集〉》一文中已作過介紹,此處不再贅述。我想補充介紹的一個事實是,文集編定后,汪曾祺來信問我:“要不要寫個自序?”我立即回信說“當然要”。很快,20天后,他就把寫好的自序寄來了。在這篇長達3000多字的序文中,他從小說、散文、文論和戲劇四個方面,對自己多年來的寫作作了全面概括的回顧,還精辟地就這四種文體的寫作談了自己的見解。讓我深感意外的是,最初我向他談文集內(nèi)容設想時,他對戲劇單獨列卷十分高興,但在自序中,談到戲劇時,他卻僅在文末寫了這樣短短幾句話:

      京劇原來沒有劇本,更沒有劇作家。大部分劇種(昆曲、川劇除外)都不重視劇本的文學性。導演、演員可以隨意修改劇本?!斗哆M中舉》、《小翠》、《擂鼓戰(zhàn)金山》都演出過,也都被修改過?!遏檬⑷帧凡逝胚^,被改得一塌胡涂。我是不愿意去看自己的戲演出的。文集所收的劇本都是初稿本,是文學本,不是演出本。

      有人問我以后還寫不寫戲,不寫了。

      有意思的是,在這一節(jié)文字之前,是這樣兩行談文論的文字:“我寫的文論大都是心平氣和的,沒有‘論戰(zhàn)’的味道。但有些也是有感而發(fā)的,有所指的。我是個凡人,有時也會生氣的”。很顯然,汪曾祺在緊接著談到戲劇時,非但一點也不心平氣和,而且是生氣了;不是一般的生氣,是生了很大的氣;他明顯在發(fā)火,甚至表現(xiàn)出少有的不冷靜。

      表面看來,汪曾祺生氣的原因,是“導演、演員可以隨意修改劇本”,而且劇本“被改得一塌糊涂”,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努力提高京劇文學性的理想受到很大的挫折,或者,更直白地說,他的理想,他的努力,已幾近失敗了。在這之前,他在給友人一封信中就已經(jīng)流露出這種不滿情緒,但沒有發(fā)火,而是感慨、遺憾和難過,他說:“當年進入梨園,就是想繼續(xù)二十七年前的舊志,和京劇鬧一鬧別扭。不料京劇傳統(tǒng)比城墻還厚,一拳打下去,只弄得頭破血流……”一眨眼,又是幾年過去了,到了寫文集自序談戲劇創(chuàng)作時,汪曾祺想到當初立下的“和京劇鬧一鬧別扭”的雄心已經(jīng)無望,壯志未酬,而時光已逝,他自然難過、生氣以致火氣十足地大聲宣告:“有人問我以后還寫不寫戲,不寫了?!?/p>

      平心而論,為改變京劇缺乏文學性和思想性的陳舊落后狀況,汪曾祺自覺地努力過,也已經(jīng)取得一定的成績?!度嗣裎膶W》從不發(fā)表京劇劇本,但卻在1989年8月號破例全文發(fā)表了汪曾祺改編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戲《大劈棺》,此舉可看作是對汪曾祺多年來努力為提高京劇文學性和思想性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給以權威的肯定與表彰。在將滬劇《蘆蕩火種》改編為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的過程中,他作為主要執(zhí)筆者,更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幾乎達到句句斟酌字字推敲的地步,這才寫出諸如《智斗》、《授計》等場次中的那些經(jīng)典唱段?,F(xiàn)代京劇《沙家浜》為汪曾祺贏得巨大的榮譽,對中國廣大民眾說來,他們是因為這出戲才記住了汪曾祺。汪曾祺在改編寫作此戲時的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固然是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的政治壓力時刻在包圍著他,督促著他,警告著他,他不敢有絲毫懈??;但無可否認,他顯然也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借助《沙家浜》這個平臺實現(xiàn)他改造舊京劇的理想。因此,他為《沙家浜》投入全部的精力,貢獻了所有的聰明才智,以至于達到這樣的程度:對全劇爛熟于心,尤其是由他寫的每一個場次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曾經(jīng)與汪曾祺一道工作很長時間的《沙家浜》的導演、北京京劇團的負責人肖甲對此看得很清楚,多年以后,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時江青確實是想拉汪曾祺一把,賞識他的才干,汪曾祺覺得意外,但沒有拍馬屁,而是老老實實地寫東西。”正因如此,汪曾祺從不諱言自己的努力,還坦然地維護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吨嵌贰分杏小叭艘蛔?,茶就涼”的經(jīng)典字句,經(jīng)阿慶嫂之口唱出后,廣為傳誦,這兩句詞是汪曾祺琢磨多日寫出來的。當他看到有人在報上說這兩句詞是民間諺語后,他雖是文藝界公認的淡泊名利之人,馬上撰文并公開發(fā)表,鄭重聲明:“不是的!”就為“人一走,茶就涼”六個字,他不惜花費筆墨詳細介紹了構思寫作經(jīng)過,披露真相以正視聽。他爭的不是些許名利,而是維護他在提高京劇文學性方面所作的點滴努力。

      汪曾祺想從提高京劇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兩方面著手,以期實現(xiàn)他對舊京劇改造的目的,這個想法是很好的,為什么最后卻遭受到“只弄得頭破血流”的嚴重挫折呢?其主要原因固然在于如他所說的那樣:“京劇傳統(tǒng)比城墻還厚”,改造它非一日之功;也由于他把劇本中的文學性強調(diào)到過于重要的地步,他說:“決定一個劇種的興衰的,首先是它的文學性,而不是唱做念打?!边@種絕對化的論點就很值得商榷。他在談論小說創(chuàng)作時說:“我要對‘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一次沖決:小說是談生活,不是編故事;小說要真誠,不能耍花招;小說當然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他以這樣的認識寫出獨具一格的小說,取得了成功;但當他在寫劇本時也以寫小說的觀點進行沖決,就很難不碰壁了。

      總觀汪曾祺生前所創(chuàng)作的劇本,有個現(xiàn)象發(fā)人深思。他所寫劇本的文學水平之高,得到普遍的贊揚與肯定,但除了《沙家浜》外,上演情況都不盡如人意,大多數(shù)劇本未能搬上舞臺,或雖排練卻公演不多。根據(jù)《聊齋志異》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本《小翠》,由于劇中所寫的不少場面不宜用京劇形式表現(xiàn),后雖由中國評劇院搬上舞臺,只演了不長時間就停下了?!独薰膽?zhàn)金山》是汪曾祺在“四人幫”倒臺后寫的第一個本子,最后兩場寫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性格沖突的戲,雖然寫得生動,但卻壓不住場,而汪曾祺自己又舍不得改,只好擱下。

      如何實現(xiàn)文學性與戲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始終是汪曾祺劇本寫作中一個突出的矛盾,也是一個未能完全解決好的難題。這個矛盾和難題在他剛到北京京劇團任專職編劇后不久就初顯端倪。他到劇團后寫的第一個戲是《王昭君》。據(jù)汪曾祺的好友、同事楊毓珉回憶:“戲?qū)懙猛π銡猓貏e是刻畫昭君離別故土,踏上風沙漫漫的胡地征程時的心里狀態(tài),如泣如訴,哀怨動人。配以李世濟婉轉(zhuǎn)細膩的程派唱腔,感人猶深??墒乔楣?jié)過于平淡,很難抓住觀眾,上座不高,上演四五天后停演了。這個戲至今未留下本子,很可惜?!北救艘彩蔷﹦〗缳Y深編劇的楊毓珉直言:“戲劇是不能沒有情節(jié)的,它必須有矛盾的產(chǎn)生、發(fā)展、激化、解決,前有伏筆,后有高潮,否則抓不住觀眾?!睂Υ丝捶ū硎菊J同的大有人在,閻肅這樣評價汪曾祺:“他不擅長結構劇情,長處在于煉詞煉句。寫詞方面很精彩,能寫許多佳句,就是在夭折的劇本里也有佳句。”

      我常常猜想,從事編劇工作多年、且寫了不少劇本的汪曾祺,他其實對自己“不擅長結構劇情”的軟肋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意識到的。這只要看看他的許多劇作是改編自小說、傳統(tǒng)戲或其他劇種的戲,就頗能說明問題了。我總覺得,對從事劇本寫作的汪曾祺來說,最理想的狀況是,先有一個成形的戲劇框架在那里,這樣,他就能避開“不擅長結構劇情”(戲劇性)之短,而能發(fā)揮其精于煉詞煉句和塑造人物(文學性)之長。事實好像也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經(jīng)汪曾祺改編再創(chuàng)作的戲劇作品,與他據(jù)以改編的原作相比,無論作品立意、人物塑造、唱詞寫作,各個方面都會煥然一新,有了公認的質(zhì)的飛躍和全面的提升。

      理智與客觀:汪曾祺對“樣板戲”的深刻反思

      粉碎“四人幫”后很長一段時間,汪曾祺對江青、對樣板戲都是緘默不言。這不完全是他有意諱莫如深,而是需要時間對自己一生中最奇異、最復雜、最微妙的特殊時期進行認真的回顧與深刻的反思。果然,從1989年9月30日到1996年11月17日,在7年多一點的時間內(nèi),他陸續(xù)寫下與江青、與樣板戲有直接關聯(lián)的5篇文章。這5篇文章是:《關于“樣板戲”》、《我的“解放”》、《關于〈沙家浜〉》、《“樣板戲”談往》和《關于于會泳》。這5篇文章都不長,最長的一篇也不過6000多字,其他4篇則都在2000字左右。以汪曾祺的文才,寫這區(qū)區(qū)5篇小文不是難事,但他事實上卻用了7年多的時間,這足以顯示了他寫這5篇文章時的態(tài)度嚴肅認真,鄭重其事。在這些文章中,他對自己與江青的交往、自己參加“樣板戲”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一一如實寫來,不隱瞞、不辯解,并于真實回顧中嚴格解剖自己,將自己思想中曾經(jīng)有過的錯誤認識深挖出來公布于眾。在《我的“解放”》一文中,他誠實地記下他在被突擊“解放”時的表態(tài):“江青同志如果還允許我在‘樣板戲’上盡一點力,我愿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粉碎“四人幫”后,他為這幾句話,不知道檢查了多少次,但他在粉碎“四人幫”已經(jīng)十多年后寫的這篇文章中,仍誠實地寫下他當時說這幾句話時的真實心情,并承認:“我當時說的是真心話,而且是非常激動的?!彼@樣寫,為的是自己永遠記住這一沉痛的教訓,也希望后來者引以為戒。

      特別重要的是,汪曾祺這5篇文章都嚴格遵循客觀、求真、坦誠、實事求是和忠于歷史的原則,不但把他所知道的關于江青、關于“樣板戲”的真實情況寫出來,努力還原客觀歷史本來面貌,更清楚地、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樣做,需要的不止是誠實,更需要勇氣。

      對江青這樣一個已經(jīng)證明是歷史罪人的反面人物,汪曾祺既無情鞭撻和嚴厲譴責其丑態(tài)劣跡,卻也將其一生言行中某些方面呈現(xiàn)的絲絲縷縷的值得肯定的予以肯定?!蛾P于“樣板戲”》這篇文章的一開始,汪曾祺就明白無誤地寫道:

      “有這么一種說法:‘樣板戲’跟江青沒有什么關系,江青沒有做什么,‘樣板戲’都是別人搞出來的,江青只是‘剽竊’了大家(‘樣板團’的全體成員)的勞動成果。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這不符合事實?!?/p>

      同樣在這篇文章的結尾,他以明白無誤的文字寫道:

      “‘樣板戲’與‘文化大革命’相始終,在中國舞臺上馳騁了十年,這是一個畸形現(xiàn)象,一個怪胎。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深入、客觀地對它進行一番研究。‘大百科全書’、《辭海》都應該收入這個詞條。像現(xiàn)在這樣,不提它,是不行的。中國現(xiàn)代戲曲史這十年不能是一頁白紙?!?/p>

      汪曾祺對“樣板戲”的回顧與評價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相當?shù)氖妨蟽r值。他說:“從總體上看‘樣板戲’無功可錄,罪莫大焉”;“單就‘樣板戲’的創(chuàng)作方法來看,可以說:其來有因,遺禍無窮”。被江青及于會泳等奉為“樣板戲”創(chuàng)作真諦的“主題先行”和“三突出”創(chuàng)作方法,汪曾祺不僅在情感上表示了深惡痛絕,還言簡意賅地從理論上分析這兩個創(chuàng)作方法的荒謬性,分析這些“創(chuàng)作方法”是根本違反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也是對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根本背叛,并深刻指出:正是“主題先行”和“三突出”,“把‘樣板戲’帶進了一條絕境,也把中國所有的文藝創(chuàng)作帶進了一條絕境。直到現(xiàn)在,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的影響還時隱時現(xiàn),并未消除干凈”。

      十分難得的是,汪曾祺在總體批判、否認“樣板戲”的前提下,他仍清醒地以一個老知識分子和老作家的誠實,杜絕看問題絕對化、片面化的形而上態(tài)度,坦然認為:“從局部看,‘樣板戲’有沒有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我以為是有的”——

      他說:“樣板戲”試圖解決現(xiàn)代生活和戲曲傳統(tǒng)表演程式之間的矛盾,做了一些試驗,并且取得了成績,使京劇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成為可能。最初的“樣板戲”(《沙家浜》、《紅燈記》)的創(chuàng)作者還是想沿著現(xiàn)實主義的路走下去的。他們寫了比較口語化的唱詞,希望唱詞里有點生活氣息、人物性格。有些唱詞還有點樸素的生活真理,如《沙家浜》的“人一走,茶就涼”,《紅燈記》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到后來就全為空空洞洞的“豪言壯語”所代替了。

      他說,“樣板戲”的唱腔有一些是不好的,行腔高低,不合規(guī)律。多數(shù)“樣板戲”拼命使高腔,幾乎所有大段唱的結尾都是高八度。但是應該承認有些唱腔是很好聽的。于會泳在音樂上是有才能的。他吸收地方戲、曲藝的旋律入京戲,是成功的。他所總結的慢板大腔的“三送”(同一旋律,三度移位重復),是很有道理的。他所設計的“家住安源”(《杜鵑山》)確實很哀婉動人?!逗8邸贰跋沧x了全會的公報”的“二黃寬板”是對京劇唱腔極大的突破。京劇加上音樂,加了配器,有人很反對。但是很多搞京劇的同志,都深感老是“四大件”(京胡、二胡、月琴、三弦)實在太單調(diào)了。加配器勢在必行。于會泳在這方面是有貢獻的。他所設計的幕間音樂與下場的唱腔相協(xié)調(diào),這樣的音樂自然地引出下面一場戲,不顯得“硌生”?!吨侨⊥⑸健返哪婚g曲可為代表。

      汪曾祺將這許多看法寫出來公之于眾,本來帶有很大風險,很容易引起爭論甚至非議,由于他在闡述時始終堅持科學分析的態(tài)度,就事說理,有理有據(jù),態(tài)度誠懇,坦然直言,故令人信服。

      【注釋】

      ①汪曾祺:《隨遇而安》,《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頁。

      ②⑨陸建華:《私信中的汪曾祺》,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頁。

      ③從汪曾祺1997年5月16日因病在北京去世起,到2012年年底,16年中,汪曾祺的著作共出版78種,加上他生前出版的28種,共106種。目前汪曾祺著作出版情況繼續(xù)火爆,仍處于有增無減的上升之勢。

      ④汪曾祺:《兩棲雜述》,《飛天》1982年第1期。

      ⑤⑦汪曾祺:《我是怎樣和戲曲結緣的》,《新劇本》1985年第4期。

      ⑥汪朗、汪明、汪朝:《老頭兒汪曾祺》,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頁。

      ⑧汪曾祺:《應該爭取有思想的年輕一代——關于戲曲問題的冥想》,《新劇本》1985年第1期。

      ⑩汪曾祺:《文集自序》,《汪曾祺文集》小說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11)轉(zhuǎn)引自徐城北《直上三樓》,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頁。

      (12)汪朗、汪明、汪朝:《老頭兒汪曾祺》,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頁。

      (13)陳徒手:《人有病,天知否》,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41頁

      (14)汪曾祺:《關于〈沙家浜〉》,《八小時內(nèi)外》1982 年第6 期。

      (15)汪曾祺:《從戲劇文學的角度看京劇的危機》,《汪曾祺文集》文論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頁。

      (16)汪曾祺:《橋邊小說三篇》后記,《收獲》1986 年2 期。

      (17)楊毓珉:《往事如煙》,《中國京劇》1977 年第4 期。

      (18)陳徒手:《人有病,天知否》,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頁。

      (19)除已注明《關于〈沙家浜〉》出處外,另四篇:《“樣板戲”談往》,見于《長城》1993年第1期;《關于“樣板戲”》見于《文藝研究》1989年第3期;《我的“解放”》,見于《東方紀事》1989年第1期;《關于于會泳》,見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第6卷,第265頁。

      猜你喜歡
      沙家浜樣板戲文學性
      沙家浜、蕈油面:傳承常熟精神與文化
      紅燈記(根據(jù)現(xiàn)代京劇樣板戲改編)
      毛澤東詩詞文學性英譯研究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風景如畫的天堂水鄉(xiāng)
      論《阿達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學性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02
      《洛麗塔》與納博科夫的“文學性”
      電影意識形態(tài)批評方法下復觀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14
      梁亞力山水畫的文學性
      親親沙家浜
      樣板戲及樣板戲研究的另一面
      ——評張麗軍《“樣板戲”在鄉(xiāng)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
      關東學刊(2016年1期)2016-03-15 15:32:19
      康保县| 汨罗市| 嵊州市| 武强县| 武冈市| 屏东市| 克拉玛依市| 绵阳市| 英吉沙县| 连云港市| 安溪县| 龙岩市| 阿城市| 泰顺县| 屏南县| 衡南县| 永定县| 容城县| 肃宁县| 木兰县| 长岛县| 获嘉县| 荆门市| 利川市| 义马市| 霍邱县| 青浦区| 肃宁县| 合江县| 孟津县| 宝山区| 普洱| 宝兴县| 松溪县| 普定县| 政和县| 思南县| 马公市| 吉林省| 东光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