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青
當代教學改革的主題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它是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一場"革命"。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穿舊鞋走新路還是不行。我在幾年來的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中,也經歷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復,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說出來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1.創(chuàng)新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服從。這種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師生關系緊張,有時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是朋友,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其次,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尊重學生,樹立平等和民主意識,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協作。最后,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核心,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fā)展。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獨立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了解老師講課的個性,老師更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古人有言:"親其師,信其道",其實,這句話再也沒有比歷史教學中表現得更充分更直接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改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滿足初中歷史教學新形勢的要求。
2.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課堂是學堂,學生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fā)現問題,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
在課堂上,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fā)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chuàng)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習展示的平臺。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品嘗成功的喜悅。
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知識的入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3.1 科學搭配,合理分組
這既使他們認識到相互協調、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社交等各種能力。
3.2 教師參與,適時調控
在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研討,是實施"合作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角色轉換,重心下移,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在具體分析問題時,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分析、交流。
3.3 在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是"主角"
而少數學習被動的學生只能當"觀眾",致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小,感覺不到老師的重視,產生消極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績越來越差,甚至與老師產生敵對情緒,不斷地滋事生非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這些現象是學校和社會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的組織他們在課堂上舉行演講、討論等,為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興趣得到極大提高并積極地投入到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中去。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fā)起來。" 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編寫歌謠,以歌 導趣;設置圖表,以圖增趣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應具備較全面系統的學習和研究能力,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把這些能力通過教與學的契合互動過程,逐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同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教師要鼓勵學生超過自己,并以此為榮,讓學生能站在老師的肩膀上,摘取更豐碩的成果。所以,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于歷史教師創(chuàng)新性勞動的環(huán)境,并給教師提供必要的進修機會,從而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