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良
優(yōu)化課堂教學必須研究課堂練習的優(yōu)化。課堂練習是鞏固新知的重要途徑,是運用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是教師獲得信息反饋的橋梁。因此,要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就要在練習設計上下一番功夫。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依據(jù),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做到重點突出、精益求精、機動靈活、邏輯性強,使課堂練習優(yōu)化。
首先,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針對教學目標。離開教學目標而設計的練習對教學是一點益處也沒有的。教學目標是整節(jié)課的“指揮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它而展開。如果設計過難過偏甚至與本知識點無關的練習,不僅沒有多大益處,甚至會起到相反的結果。可見,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必須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其次,課堂練習的設計也必須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或因為成績不理想,或因為個性等方面的缺陷,或因為其他原因,而成為班級的“棄兒”,受歧視、受排斥,甚至挨懲罰,從而使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失掉了受教育的權利。在教育教學中對所謂的“尖子生”的種種偏袒,其實也是對受教育權利的不尊重。我們的班集體中無法回避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的這個事實,而我們的教育教學又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我們必須要理解、承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課堂練習不能只面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必須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同學,這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知識;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知識;不同的人在求知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再次,練習要精選,提高課堂練習題的利用率。有些老師喜歡設計大量的練習題,使學生熟能生巧。為了完成各種練習,教師有時不得不加快進度,“放棄”一部分學生(可能是動作慢的,可能是一些后進生),這樣教師不能充分得到反饋信息,也沒有機會糾正學生練習中的缺點錯誤。練習要有一定數(shù)量,但要與效果成正比,不能機械重復。同時,一個知識網(wǎng)絡是由多個知識點連接而成的,練習設計必須覆蓋到該堂課的所有知識點,因此必須保證內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選題的針對性,力求小題量獲得最好的練習效果,克服隨意性盲目性。選題貴在精,教師要充分挖掘題目中的內涵,讓每一道題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色”,提高它的利用率。設計有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減緩梯度,能體現(xiàn)新舊知識的比較綜合以及對新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與思考。所以,練習題的設計不僅要合理地選擇而且要充分發(fā)揮它的價值,分層設計,提高利用率。
最后,課堂練習的設計可以考慮多樣性和趣味性,以及生活性。學生的思維特征是從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是仍然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所以,課堂練習的設計要追求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這樣可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扎實、學得有趣、學得靈活。可以設計一些游戲練習、判斷練習、操作練習、應用練習,集體練習,獨立練習,讓學生既要動手,又要動口,還要動腦。這樣可以寓練于樂,練中生趣,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讓學生充滿自信,既能減輕學生練習的心理負擔,又能提高練習的效率 。
課堂練習的優(yōu)化是教學內容優(yōu)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練習在教學中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教師應當成為有經(jīng)驗的“設計者”。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學目標和編排意圖,根據(jù)教材提供的內容、班級的不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里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優(yōu)化課堂練習就應該選取數(shù)量上必要且最有價值的習題,努力做到用時少、容量大、效果好。這樣才能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又保證了教學的高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省武邑縣職教中心)
責編/齊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