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源
(廈門大學法學院,福建廈門,361001)
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的價值內涵與立法改進
馮源
(廈門大學法學院,福建廈門,361001)
個人債務與共同債務構成了夫妻債務的主要內容,涉及到夫妻雙方以及第三方的利益。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可以理解為總體意義上的體系規(guī)則以及部分意義上的對外規(guī)則和對內規(guī)則。目前,我國立法在體系規(guī)則上存在合目的性、合法性和技術理性的缺陷;外部規(guī)則上沒有建立起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為原則的統(tǒng)一標準、夫妻個人債務的列舉式規(guī)定比較陳舊且程序規(guī)則存在可供斟酌之處;內部規(guī)則上尚未建立完善的夫妻債務清償之內部追償機制。因此,文章探索了三大規(guī)則所應該具備的價值內涵以及大陸法系代表國家的立法,并為我國立法提出改進建議。
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體系規(guī)則;外部規(guī)則;內部規(guī)則
雖然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夫妻債務①)同屬夫妻財產的主要內容,但后者在實踐中往往成為被忽視的對象,主要由于立法疏漏以及滯后。從規(guī)范本身出發(fā),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可以理解為總體意義上的體系規(guī)則;而從規(guī)范調整的對象出發(fā),其可以被理解為部分意義上的對外規(guī)則和對內規(guī)則。體系規(guī)則以證成規(guī)范本身存在的合理性為其價值內涵,對外規(guī)則和對內規(guī)則則側重于平衡丈夫、妻子和第三方之間的利益,如何立法取決于不同國家的夫妻財產制。我國屬于大陸法系的國家,本文期待在分析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和大陸法系代表國家立法的基礎上,為我國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之修正有所助益。
(一) 體系規(guī)則之價值內涵
體系規(guī)則側重于把夫妻債務相關立法視為一個整體,從宏觀的格局上分析其合理性,屬于立法后評估的一個方面。立法后評估,意在從整體的角度考察規(guī)則本身的立法價值、立法質量、立法效果究竟如何,從而發(fā)現(xiàn)立法問題,提出立法完善方案,為立法主體提供科學的立法依據(jù)。[1]有學者側重于從實效的角度評估立法,重點考察法律對經(jīng)濟、社會和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產生的成本和收益;[2]而大部分的學者則從合目的性、合法性、技術理性上做多個維度的評估,學者汪全勝將這三大維度更進行了細化,升級為效率、效益、效能、公平和回應性五大指標。[3]本文的分析主要從合目的性、合法性、技術理性這三大角度展開。
夫妻債務清償之體系規(guī)則的合目的性。體系規(guī)則服務于家庭的經(jīng)濟職能,夫妻基于共同生活的目的結成家庭,家庭首先需要滿足人們基礎層次的生理需求。財產是生理需求的物質保障,包括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夫妻債務即為消極財產最主要的體現(xiàn)。判定夫妻債務清償之體系規(guī)則能否有效服務于家庭的經(jīng)濟職能,主要有以下兩個思考的角度:一方面,能夠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綜合立法效益,既有利于家庭財富的增加,又使夫、妻或者第三人各得其所,是為正義和公平的;另一方面,在不得不發(fā)生爭議的情勢之下,為各主體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得各主體了解如何行為,并能盡可能減少矛盾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為有效率的。
夫妻債務清償之體系規(guī)則的合法性。本文主要從狹義的角度考慮合法性,即合法律性,指行為或狀態(tài)的存在符合法律規(guī)定。[4]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的合法性,構成了其存在的正當性基礎,合法的體系規(guī)則才有遵守的價值。判定合法性,主要有以下兩個角度:一方面,立法主體是否得當,法律的重要性與立法主體的地位是否相匹配;另一方面,目前主要適用的規(guī)則是否與更高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應該如何取舍和改進。
夫妻債務清償之體系規(guī)則的技術理性。技術理性是一種既包含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又高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發(fā)展理性。[5]這種動態(tài)的理性,能夠通過不斷關注法律執(zhí)行機構的內部運作效率等法的運行環(huán)節(jié)來不斷發(fā)現(xiàn)法的缺陷,補充法的不足。判定夫妻債務清償之體系規(guī)則是否具有技術理性,主要考察以下內容:現(xiàn)有立法調整范圍、對象、內容的完整性與明確性;法律權利與義務設計的合理性;法律程序設計的正當性;不同法律體系之間的協(xié)調性。
(二) 體系規(guī)則之國外立法例
在近代大陸法系國家,在夫妻財產關系之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發(fā)展與修改,在合目的性、合法性、技術理性上均有所權衡,且以法國、德國、日本、瑞士作為考察對象。
從合目的性出發(fā),四國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之立法能夠深刻認識到服務于家庭經(jīng)濟職能的重要性,并通過具體的條文作為手段予以保障:其一,立法能夠合理地、平等地評價夫妻雙方對于家庭經(jīng)濟職能的重要貢獻,破除男女不平等觀念的桎梏,并一定程度對婦女加大保護的力度;其二,立法能夠在重視個人權利保護的基礎上,意識到維護社會公益的重要意義,平衡個人與第三人、社會之間的利益尺度,以求在總體上創(chuàng)造穩(wěn)定、和諧的法律秩序。
從合法性出發(fā),四國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之立法逐漸流變出共同的價值取向,即男女平等、婚姻和諧和交易安全,如此可見各國的夫妻財產制存在相互影響,分別財產制和共同財產制的制度要素相互吸收融合,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債務承擔與分配制度在平衡夫妻雙方權利義務的基礎上適當?shù)卣疹櫫巳鮿萑后w的利益。這四個國家均頒布了民法典,夫妻債務清償之規(guī)則有處于較高位階的法律予以保障,不存在不同位階規(guī)則自相矛盾的情況,因此法律的權威性較高。
從技術理性出發(fā),四國的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之立法能夠較好地遵守權利義務相對等的原則,實體規(guī)則和程序規(guī)則的設計相得益彰,調整范圍、對象、具體內容完整且清晰。夫妻債務實體規(guī)則各國略有差異,法國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下的分配規(guī)則,德國、瑞士、日本實行類似夫妻分別財產制下的分配規(guī)則,但各國均都認可了妻子家事勞動的價值。采取分別財產制的國家雖然規(guī)定夫妻原則上各自負擔本人的債務,但是婚姻關系終止時,可以通過法院的裁判比照共同所有制的原理分配夫妻雙方的消極財產,這是通過程序規(guī)則均衡雙方利益的一種方式。
(三) 我國體系規(guī)則的改進
在我國夫妻債務的規(guī)定分見于法條與司法解釋,相互之間存有沖突,造成了適用上的分歧,影響了家庭經(jīng)濟職能的發(fā)揮,損害了立法的合目的性。《婚姻法》(2001)第41條實行債務目的推定制,側重于保護夫妻共同體的經(jīng)濟利益,而《婚姻法司法解釋二》(2003)第23~25條實行利益分享推定制。側重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1993.下稱“意見”)第17條排除了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的幾種情形,重在關注夫妻合意,被稱為合意推定制,但是由于時間久遠,立法顯得滯后,未能以列舉的方式涵蓋近些年產生的屬于個人債務范圍的新類型。比如夫妻一方違反忠實義務產生的債務、夫妻在某些情形下分居產生的債務等。因此,如果《婚姻法》規(guī)定夫妻債務清償之抽象規(guī)則,而由司法解釋針對抽象規(guī)則制定具體的適用規(guī)則,則需要通過修改在立法上使得二者的精神實質得以協(xié)調,將年代久遠的高院“意見”廢除或修正亦有必要。
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利益分享推定制”作為目前適用的主要依據(jù),在缺乏法律明確授權的情形下,合法性值得懷疑。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但婚姻的結合造就了一個夫妻經(jīng)濟利益共同體,為了使得個人的私權利不至于被完全淹沒于夫妻共同體的洪流中,婚姻法嘗試做出了一些努力。一方面,立法盡量以列舉式的規(guī)定區(qū)分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范圍;另一方面,立法規(guī)定夫妻地位平等,體現(xiàn)于夫妻財產關系就是各方可以平等地處分共有財產,并在此基礎上對婦女、老人和兒童進行傾斜保護。在利益分享推定制之下,如若不符合法定情形①,有可能發(fā)生夫妻一方需要以個人財產來為對方承擔個人債務的情況。但是,立法并沒有規(guī)定夫妻雙方關于個人財產之間的相互代理,也缺乏夫妻一方應該以自身個人財產為對方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規(guī)定,“利益分享推定制”實質上有可能造成個人財產作為他方以自己名義發(fā)生債務的擔保,這種夫妻消極財產的分配在缺乏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合法性存疑。因此,這種“利益分享推定制”實際上阻滯了夫妻對共同財產平等處理權的實現(xiàn),而推定將夫妻共同財產置于以夫妻一方名義所負債務的責任財產當中。[6]雖然制度的根本性變革非常困難,至少可以在不違背平等處理權的基礎上通過立法明確地劃分各種類型的夫妻財產,厘清何為個人債務或者共同債務,從而預防夫妻的個人財產不合理地承擔他方或者共同債務情形的發(fā)生。
從技術理性的角度,夫妻債務規(guī)則缺乏通則性的規(guī)定,其規(guī)定于離婚部分缺乏邏輯性,可見目前夫妻債務規(guī)則體系的總體結構安排缺乏合理性。夫妻債務規(guī)則不僅要保護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而且需要維護交易第三方的利益,必須有一個通則性的規(guī)定,作為夫妻債務清償規(guī)則之立法的基準原則。此原則有助于夫妻之間形成緊密的經(jīng)濟共同體,類似于合伙,在學界亦存在將夫妻關系的本質視同為合伙的觀點。[7]夫妻債務規(guī)則主要規(guī)定于離婚,將夫妻債務的分擔僅視為離婚的后果,略顯得粗糙,邏輯性不強。夫妻債務規(guī)則屬于夫妻財產制的重要部分,而夫妻財產制的其他條款散落于婚姻法各處。此種處理使得屬于夫妻財產關系的各類條款相互之間呼應性不強,內在邏輯關系松散。而且,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由于夫妻一體主義的觀念,經(jīng)濟得失一般不需錙銖必較,但是夫妻與第三人之間的契約行為在所難免,債權債務不獨體現(xiàn)于婚姻關系終結之時。如此,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于人身關系的處理態(tài)度漸趨理性,則夫妻財產關系將顯得更加重要。從長久來看,將夫妻財產關系的實體規(guī)則與程序規(guī)則做更加系統(tǒng)化、精細化的處理,或者有可能在夫妻立法中單獨成目次,是可為的選擇之一。
(一) 外部規(guī)則之價值內涵
外部規(guī)則重在從夫妻利益共同體的角度詮釋婚姻,是夫妻雙方與第三方的利益平衡機制,屬于夫妻債務關系對外的維度。結婚是身份行為,能夠引起當事人雙方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變更,在對外經(jīng)濟交往的某些情勢,擔?;A有可能變?yōu)榉蚱薰餐敭a或者夫妻雙方,是對個人主義的突破。外部規(guī)則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內涵。
首先,應該明確夫妻一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存在沖突,雖然結婚屬于身份行為,但需要給予個人主義底線的寬容,夫妻人格不得相互完全混同。奉行夫妻一體主義或者個人主義,取決于國家的夫妻財產制,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國家一般以夫妻一體主義作為基本原則,優(yōu)先認定夫妻債務為共同債務。對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則:其一,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第二,夫妻是否分享了債務的利益。[8]即便在共同財產制的國家,婚姻存續(xù)期間發(fā)生的債務雖然應該優(yōu)先被認為屬于共同債務,但是為了防止夫妻一體主義的濫用,個人主義的判定標準也應該作為補充原則。因此在這些國家的立法中,多以列舉加兜底式的條文規(guī)定何者為夫妻個人債務,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例外,例外需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增添,能夠反映夫妻債務關系的最新情況。分別財產制的國家可以采取與此不同的做法。
其次,德行關懷是夫妻債務承擔外部規(guī)則的另外一個面向。②“一種品質之所以被看作德性,是因為它有利于具有者、它活動于其中的共同體及其成員更好生存的,或者有利于其中一者更好生存而無礙并無害于它者更好生存的”品質。[9]德性原則的基礎層次是誠信原則,但德性原則具備誠信原則所沒有的人文關懷,是一種主觀的、充滿溫情的家庭法原則?;诘滦栽瓌t誠實守信的內涵,債務人應該主動償還所欠的債務,盡可能不給另一方課加經(jīng)濟負擔,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的就由雙方團結一致共同償還。即使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范式,但仍然不失教育、倡導的價值,是一種柔性的約束與內心的強制。德性關懷高于誠信原則的內涵在于其人文關懷,夫妻之間的關系永遠無法排除情感的成分,這種情感的成分使得雙方能夠相互依賴、信任和支持,從行為上體現(xiàn)為一種對外的自覺性,從而主動履行還債義務。
(二) 外部規(guī)則之國外立法例
法國、德國、瑞士、日本夫妻債務清償之外部規(guī)則存在差異,主要由于法國是共同財產制的國家,而其他三個國家的法定財產制多具有分別財產制因素。
法定財產制為共同財產制的法國,債務清償之外部規(guī)則奉行夫妻一體主義?!斗▏穹ǖ洹返?413條規(guī)定,“對夫妻各方在共同財產制期間所負的債務,無論其發(fā)生的原因如何,債權人均可以要求用共同財產清償,但如果作為債務人的夫妻一方有欺詐或債權人有惡意的,則不在此限”。[10]法國法有家事代理權的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為了應付家庭日常生活和子女教育發(fā)生的費用都需要夫妻以共同財產承擔。家事代理權的范圍內,在一方拒絕承擔債務的情形下,債權人有權扣押另一方的收益和工資。在法國的夫妻財產制下,屬于個人債務的情形并不多見,大多是因為接受繼承或者贈與等情況發(fā)生,立法做了列舉式的排除。
德國、瑞士、日本的法定財產制分別為剩余共同制、所得參與制和分別財產制,夫妻債務清償之規(guī)則在各國夫妻財產制的基礎上建立。在德國,一般情況下夫妻各自管理、使用、收益自己的財產(保留所有權,處分權受限),并對各自的債務負責,財產制終止時擁有較少剩余財產的夫妻一方有權獲得雙方財產差額的一半。在此財產制下,個人債務各自負責;若存在共有財產,只是在夫妻一方或者夫妻雙方管理共有財產的情形下適用特殊的規(guī)則;除此之外,共有財產債務夫妻承擔連帶責任。在瑞士,除了法定的個人特有財產,夫妻在婚后有償獲得的財產構成夫或者妻的所得,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均有權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其所得及個人財產,并有權在所得參與制終止時分得對方所得結余的一半。因此在所得參與制下,個人財產與所得的一半作為本身債務的擔保,共同債務由夫妻雙方所有的全部財產承擔責任,法律對共同債務的范圍作了列舉式的規(guī)定。在日本,即使約定財產制優(yōu)先于法定財產制適用,但日本的法定財產制是分別財產制,此財產制下個人財產為個人債務的擔保,除非在家事代理權的范圍之內,否則另一方不得承擔連帶責任。
(三) 我國外部規(guī)則的改進
我國沒有在共同財產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以“界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為原則的統(tǒng)一標準。從債務目的推定制到合意推定制到利益分享制,反映了立法價值取向的變遷,卻帶來了適用上混亂的標準。根據(jù)《婚姻法》(2001)第 41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擔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對此,司法解釋卻有著與之迥然相異的處理方式。根據(jù)《婚姻法司法解釋二》(2003)第 24條,“債權人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向夫妻一方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一方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情形除外”③。司法解釋認為,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負的債務原則上是共同債務,例外是個人債務。從夫妻財產制的角度看,我們國家屬于共同財產制,應該奉行夫妻一體主義,夫妻應該為債務做共同的擔保。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司法解釋的立場無疑是正確的。但其仍然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其一,進一步明確夫妻共同債務是否當且僅當發(fā)生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般情況下婚前債務除非用于婚后夫妻共同的生活,否則不得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其二,應該明確規(guī)定,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夫妻承擔連帶的償還責任,但是不應該以共同財產為限,夫妻共同債務可以優(yōu)先以共同財產進行清償,但清償不足的部分需要個人的財產承擔補充連帶責任。其三,如果采用以上兩點建議,立法對債權人的保護可謂充分,所以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夫妻一方和債權人通謀侵犯夫妻另一方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如此需要建立明確的日常家事代理權制度,在日常家事代理權的范圍之內,即使是夫妻一方所欠之債,也應該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共同承擔清償責任,超越了日常家事代理權以一方名義所欠債務,應當認定為個人債務。[11]
屬于夫妻個人債務的列舉式規(guī)定立法陳舊,無法涵蓋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可能情形。“意見”第 17條第3款規(guī)定了屬于夫妻個人債務的諸種情形,卻沒有涵蓋下列幾種比較典型的情況,應該重新發(fā)布意見或者頒布相應的司法解釋予以調整:其一,債務人因為侵權所負擔的債務應該被排除出共同債務的范圍。侵權行為可能與家庭法密切相關,比如夫妻一方侵害另一方配偶權或者違反忠實義務產生的債務(通奸)等,也可能只是民法上的普通侵權。即便只是普通侵權,也應該排除在共同債務的范圍之外。因為從侵權民事責任承擔的角度,因侵權產生的債務應該由個人承擔賠償責任,除非是夫妻共同侵權。其二,因為分居所產生的債務該當如何認定。根據(jù)“意見”第4條,似乎傾向于認定分居并沒有破壞共同財產制。其實,立法者的這種考慮欠妥。且不論世界上許多國家立法都規(guī)定分居可以作為理由向法院申請非常的法定財產制,這種規(guī)定亦無法避免分居之后因為報復夫妻一方進行惡意舉債的現(xiàn)象,顯然對很多分居期間收入、支出已經(jīng)分開進行的夫妻不公平。因此,為了平衡夫妻雙方的利益,建議立法對分居下夫妻債務做特殊化的處理。
此外,程序性的規(guī)則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其一,按照夫妻一體主義的共同財產制,給夫妻一方課加了相對嚴苛的債務負擔,為了平衡其與債權人的利益,可以對其課加相對較輕的舉證責任;其二,可以嘗試將夫妻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處理單獨成訟。一方面,離婚案件包含著人身關系之訴和財產關系之訴兩大類爭議,各有各的裁判依據(jù)和規(guī)則,必要時拆開審理,沒有法理或法律關系上的障礙;另一方面,離婚案件中的不同爭議事項,客觀上存在單獨成訟的事實。[12]
(一) 內部規(guī)則之價值內涵
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家庭法具有宗法性、世俗性和禮儀性,以婚姻關系作為所有社會關系的起點,以男尊女卑作為維持婚姻關系的秩序。[13]男尊女卑的內在價值觀念不被現(xiàn)代社會的人所喜歡,因此體現(xiàn)在夫妻債務關系,存在矯枉過正—形式平等—實質平等的三大發(fā)展階段。矯枉過正體現(xiàn)于 1950年婚姻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如無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或此時財產不足清償時男方負責。之后的立法比較強調男女平等,明確規(guī)定了夫妻雙方對婚后所得享有的平等處理權。盡管如此,實質平等是更理想的狀態(tài),由于男女生理構造和社會分工的不同,社會觀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對男女的認知和評價,因此“婦女”是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特殊對待的正身份。據(jù)此,夫妻債務界定之內部規(guī)則應該具有傾斜保護和人道主義的雙重價值理念。
其一,傾斜保護。在夫妻債務清償之內部規(guī)則上對妻子加以特殊的保護由我國的社會現(xiàn)狀所決定,男女實質不平等仍然是我國目前的處境,實現(xiàn)平等道阻且長。有學者研究表明中國政府在形式意義上的婦女人權與保護婦女的實踐之間存在緊張關系,很多代價是由于婦女對家庭的過度付出所造成。[14]全國婦聯(lián)、國家統(tǒng)計局《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2011)顯示,女性在教育程度、經(jīng)濟狀況、社會保障、老年女性狀況等方面相較男性處于絕對的劣勢。其中經(jīng)濟狀況直接決定著還債能力的大小,據(jù)調查顯示,18~64歲女性的在業(yè)率為71.1%,城鎮(zhèn)為60.8%,農村為 82.0%;城鎮(zhèn)和農村在業(yè)女性的年均勞動收入分別為男性的 67.3%和 56.0%;農村在業(yè)女性主要從事非農勞動的比例為 24.9%,男性為36.8%。[15]對此,《婚姻法》第二條早有倡導對弱勢群體的權益加以特殊照顧,即“保護婦女、老人、兒童的合法權益”,只是需要我們從程序規(guī)則與實體規(guī)則上落入實處。
其二,人道主義。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協(xié)助,具體到夫妻債務清償之內部規(guī)則,就是要關懷與尊重夫妻另一方的生活狀態(tài)。首先,關心與尊重對方的生活現(xiàn)狀。一方面,夫妻一方需要盡可能地尊重對方的意思自治,可首先由雙方進行協(xié)商具體約定債務的分擔,自己總是判定自身利益的最佳法官,協(xié)商不成之后再訴諸法律。夫妻之間曾經(jīng)建立起非常親密的物質和情感聯(lián)系,用相對溫和的處理方式有助于盡可能地減少矛盾和紛爭。另一方面,夫妻一方需要較多地關注未成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堅持以兒童最大利益作為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夫妻債務的內部分配無法不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利益,可以考慮在債務分配上減輕直接撫養(yǎng)子女一方的經(jīng)濟壓力,以便子女能夠在相對良好的物質狀況下成長。其次,關心與尊重對方未來的生活狀況。即由夫妻雙方的經(jīng)濟基礎來決定償債能力,法官可以通過自由裁量的權力來平衡夫妻雙方的利益,切不可因為離婚債務分配規(guī)則的不適宜而加劇婦女的貧困。 根據(jù)美國學者魏茲曼的調查發(fā)現(xiàn):離婚后一年中,男性的生活水平提高了42%,女性的生活水平降低了73%。[16]對此,美國法上公平分割法是一種值得借鑒的做法。
(二) 內部規(guī)則之國外立法例
在內部規(guī)則上,無論法國,或者瑞士、日本、德國,對于夫妻雙方的權益均有所斟酌和權衡。一般情況下,只有實行共同財產制或者具有共同財產制因素的分別財產制,其夫妻內部才存在追償?shù)囊?guī)則,因為連帶責任的規(guī)定有可能導致夫妻一方承擔責任的范圍超越其本應該承擔的程度。
法國夫妻債務清償之內部規(guī)則的總體適用是一門平衡的藝術。其一,注重夫妻之間的利益平衡。根據(jù)《法國民法典》第1475條,“在對共同財產完成全部先取事項之后,剩余的財產在夫妻雙方之間對半分割”。[17]這種對半分配,既指積極財產,也包含屬于消極財產的債務,最終的效果是使得夫妻雙方每一方能夠享受一半的權益并擔負一半的責任,這種對稱性的分配可謂是非常規(guī)范、嚴格的共同財產制。其二,注重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之間的平衡,這種平衡還用要式的手段即建立相應的補償賬目來保證。如果夫妻的共同財產從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中取得利益,則應以共同財產對該方予以補償;如果夫妻一方從共同財產中獲得屬于其個人的利益或者以共同財產償付了其個人債務,該方應對共同財產給與補償。
德國法上有類似于法國法那樣的做法,夫妻共有財產與個人保留財產、特別財產相互之間有補償制,主要取決于受益。在瑞士,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之間的補償發(fā)生于共同財產制終止之后,如果夫妻一方的財產償付了另一方的個人債務,則共同財產與夫妻雙方個人財產于財產權分割之時存在賠償債權。日本的法定財產制不同于德國、瑞士,約定財產制較大程度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但法定的分別財產制較少吸收共同財產制的因素,個人財產各自負責的做法令追償規(guī)則適用范圍有限。
(三) 我國內部規(guī)則的改進
對于夫妻內部規(guī)則的建立,我國存有立法空白,因此亟需建立夫妻債務清償?shù)膬炔孔穬斠?guī)則,以明確各方的責任范圍以及權利邊界。債務清償?shù)耐獠恳?guī)則是第一性的,用來平衡夫妻共同體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債務清償?shù)膬炔恳?guī)則是第二性的,本質上可以視為對于第一次利益分配恢復性的糾正機制,以達到夫與妻之間的利益平衡;正義的債務清償規(guī)則應該達到雙重平衡。在非約定的情形下,夫妻的共同債務或者個人債務有以個人財產或者共同財產清償?shù)那樾?。根?jù)以上分析的其他國家立法例,根據(jù)相互之間是否存在受益,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之間有可能發(fā)生補償請求權。而且,當同時存在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共同財產應先作為共同債務的擔保,清償之后的剩余部分為個人債務的擔保;個人財產首先用來清償個人債務,如果有剩余才用來清償共同債務。這些規(guī)則也無法籠統(tǒng)言之,立法需要進一步進行細化的規(guī)定。
細化的規(guī)定主要約束以下兩種情形:其一,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個人債務承擔了連帶清償責任的,有權向另一方追償;其二,夫妻一方對共同債務承擔了連帶責任的,有權就超出其負擔部分向另一方追償。[18]在第一種情形之下,比如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并不知道該約定的,夫妻需要承擔連帶清償?shù)呢熑?,但是約定本身具有內部的效力,可以作為行使追償權的依據(jù)。在第二種情形之下,比如雙方已經(jīng)約定了共同債務各自分擔份額,或者人民法院對于雙方各自承擔的份額已經(jīng)形成既判力,但是這種約定和既判力只具有內部效力,對外承擔連帶責任之后,可以在內部進行追償。連帶責任的承擔一般對外連帶,對內按份,沒有特殊的約定,雙方應該各自承擔一半責任,超此范圍的享有追償權。
注釋:
① 指夫妻之間存在約定的分別財產制或者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
② 離婚債務清償兼具法律義務與道德責任的雙重性質,當事人是否切實履行清償?shù)牧x務,關乎夫、妻、債權人三方的利益與德性。參見王歌雅.離婚債務清償:法律規(guī)則與倫理關懷。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3(2):24.
③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1]王稱心.立法后評估標準的概念、維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法學雜志,2012(11):90-96.
[2]席濤.立法評估:評估什么和如何評估(上)—以中國立法評估為例[J].政法論壇,2011(5):59-75.
[3]汪全勝.立法后評估的標準探討[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92-96.
[4]劉楊.正當性與合法性概念辨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8(3):12-21.
[5]趙建軍.技術理性的現(xiàn)代展現(xiàn)及其未來命運[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10):48-51.
[6]魏小軍.論我國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guī)則[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9-56.
[7]胡苷用.婚姻合伙視野下的夫妻共同財產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4.
[8]蔣月,何麗新.婚姻家庭與繼承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9]江暢.論德性[J].倫理學,2010(12):6-11.
[10]羅結珍.法國民法典[M].北京:群眾出版社,2010:365.
[11]夏吟蘭.我國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guī)則之檢討[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1):30-34.
[12]蔣月.夫妻財產爭議與離婚案件拆分審判探析[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6):51-58.
[13]金眉.中國親屬法的近現(xiàn)代轉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3.
[14]Ioana-Bianca Berna.Democracy and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Gender Studies,2013,3(1):119-124.
[15]國務院,國家統(tǒng)計局.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報告[EB/OI].http://www.china.com.cn/zhibo/zhuanti/ch-xin wen/2011-10/21/content_23687810.htm,2013-11-08.
[16]夏吟蘭.美國現(xiàn)代婚姻家庭制度[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48.
[17]陳葦.外國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6:183.
[18]范李瑛.夫妻債務負擔與債權人利益保護[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5):92-98.
On value connotation and legislative improvement of rules to settle the marital debt
FENG Yuan
(School of Law,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1,China)
The marital debt consists of personal debt and jointly debt,which relates to the interests of husband,wife and the third party.The rules to settle the marital debt could be understood to the system rules totally as well as external rules and internal rules partly.Currently,there appear some problems in purposiveness,legality and technical rationality for system rules.As for external rules,it has not built the uniform standard for considering marital joint debts as fundamental rules,and the enumeration of personal debt tends to antiquated and other defects as unreasonable procedural rules.Incrementally,the internal rules have not formulated completely internal recovery rules.Therefore,in view of different value connotations of these three rules,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ivil law could be drawn on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China.
the rule of setteling the marital debt;system rules;external rules;internal rules
D913.9
:A
:1672-3104(2014)05-0133-06
[編輯:蘇慧]
2013-11-19;
:2014-03-02
馮源(1989-),女,湖北襄陽人,廈門大學法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