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精神文化是最能體現(xiàn)高職院校文化個性的一個層面,主導著高職院校文化發(fā)展的方向,對于高職院校具有重要意義。推進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建設,要從加強校風建設、明確學校定位、培育學校精神、凝練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高職院校 精神文化 基本特征 建設內容
幾乎所有文化學或文化哲學研究者在某種意義上都會同意把文化的構成最粗略地劃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就高職院校而言,精神文化建設是其文化建設的關鍵。可以說高職院校若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無法取得突破,其他文化建設乃至學校的發(fā)展將因難以獲得充足的精神資源而陷入停滯,因此理應得到高度重視。
一、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流的高職院校需要一流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缺失對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凝練辦學特色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阻滯,從而影響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和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誰在精神文化建設上取得突破,誰就在高職院校激烈的競爭中贏得發(fā)言權和主動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推動學校持續(xù)發(fā)展
高職院校多由中專學校合并而成,內部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辦學理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沖突。對于這種沖突不能視而不見,而應積極予以整合,因為整合得越充分,就越易形成穩(wěn)定一致的文化主線,學校的發(fā)展也就會越順利。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可以逐步構建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師生的思想行為和精神追求,從而為學校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動力。
2.凝聚整合內部力量
學校的發(fā)展,人是第一位的,發(fā)展必須緊緊依靠廣大師生。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具有團結人、凝聚人的作用。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可以有效增強師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在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認同中形成強大的群體向心力,激發(fā)正能量,化解負效應,從而減少干擾和消除內耗,凝聚和激勵師生為共同事業(yè)而奮斗。
3.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
目前,高職院校在日常管理、人才培養(yǎng)、質量監(jiān)控等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距離成熟意義上的高校還有不小的差距,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可以約束和指導師生的行為,促進各項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精細化,推動學校不僅“形似”高校、更“神似”高校。
4.服務學生和諧發(fā)展
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培養(yǎng)人?,F(xiàn)代職業(yè)教育要求必須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則,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公民。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可以引導學生在獲得具體知識和掌握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自覺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豐富的情感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實現(xiàn)工具知識和人文底蘊的平衡,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二、高職院校精神文化的基本特征
精神文化起源于人類在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時,是超過這些最基本的需要而產生的新的需要。因此,在文化的所有層面中,最具有內在性、最能體現(xiàn)文化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質特征的是精神文化。高職院校精神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受社會文化背景和高職教育特點影響而形成的為師生所體認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主導著院校文化發(fā)展的方向,具有以下特征。
1.內隱性
高職院校物質文化以直觀感受產生影響作用,高職院校制度文化以明確的規(guī)章調整行為,而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則是隱匿于兩者之中的根本價值規(guī)范和精神支撐力量。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并不一定全部具有相應的載體呈現(xiàn),但當身處其間的個體一旦“出軌”,其制衡力就會立即釋放出來。
2.輻射性
精神文化屬于深層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同時具備熏陶同化、凝聚感召、規(guī)范矯正、驅動激勵等功能,可以說是“文化中的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對其他文化具有強大的輻射效應和帶動作用,是其他文化發(fā)展的圭臬。
3.持久性
精神文化一經形成便具有持久性,但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卻不能一概論之。高職院校自成立之日起,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便處于兩難的境地:一難是急于切割與過去中專學校的精神紐帶,試圖以此彰顯新的辦學層次,由此帶來的是與具有長久歷史的精神文化的斷裂;另一難則是孜孜以求新的精神文化的建立,但由于時日尚短,注定其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因此,高職院校精神文化的持久性不在當下,而在將來,且有待接受時間的檢驗。
三、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建設既沒有現(xiàn)成的版本可供模仿,也沒有不變的成規(guī)予以遵循,必須建立在對學校歷史和現(xiàn)實的分析和把握上。但是,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建設仍有跡可循,其基本架構主要包括校風、學校精神、核心價值觀等方面。
1.加強校風建設
校風是指一所學校對自身治理風格的提煉和總結。作為一種綜合性風氣,校風體現(xiàn)于作風、教風、學風和班風之中,但又并不是四者的簡單疊加。優(yōu)良的校風可以溝通師生的思想情感,融合師生的信念情操,激發(fā)師生的團隊意識,將師生緊緊團結在一起,從而讓師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高昂的熱情投入到學校的發(fā)展中來。目前,高職院校的治理形態(tài)明顯存在中專學校的痕跡,校風尚處于轉型階段,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2.明確學校定位
學校定位是學校對自身在社會及教育體系中所處位置的選擇和確定,關系到學校的方向選擇、角色定位和辦學特色,關系到學校各項功能的充分發(fā)揮。作為與市場聯(lián)系最緊密、對市場服務最直接、受市場影響最大的高職院校,要在巨大的壓力和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必須摒棄不合理、不科學的定位,根據高職教育經濟性和社會性的特點,滿足區(qū)域、行業(yè)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動社會認同自身的角色定位、認可自身的教育質量,使自身的教育產品成為教育市場上的強勢產品,從而在高等教育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3.培育學校精神
從狹義上講,高職院校文化主要是指學校精神。作為高職院校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學校精神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對學校的品格、個性、精神、理想、信念等方面進行高度提煉和整合,并被全體師生普遍認同的群體意識、獨特氣質和精神狀態(tài)。學校精神是高職院校的精神象征,是師生共有的精神財富,一經形成就會演化為一種傳統(tǒng)而代代承繼,在師生中產生巨大持久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會讓師生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因此,培育學校精神實質上是在積蓄學校的發(fā)展后勁。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要對那些為社會所公認、體現(xiàn)學校品格的精神因素予以倡導和弘揚,使其“長入”師生的心靈,并內化為師生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品格。
4.凝練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是文化的基石,建立合理的價值觀是人的精神的內在需求,也是精神文化的合理要求。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是其師生在長期的實踐中所建立起來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追求,一經確立就會成為全體成員的共識,并將全體成員聚合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從而對學校的發(fā)展產生持久的精神支持力。目前的情況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高職院校凝練核心價值觀的意識明顯不強,未能充分發(fā)揮其凝聚和激勵師生的作用,從而導致推動學校發(fā)展的合力和動力不足。
參考文獻:
[1]衣俊卿.文化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姜銘,史慧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7).
(作者單位:仙桃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