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中 何洪濤 郭占軍 范海燕 李智崗 李順宗 趙俊京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放射介入科,河北 石家莊 050011)
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由于基礎情況差、多合并其他內(nèi)科基礎病,同時肝腫瘤體積過大、多發(fā)病灶均可導致患者失去根治性切除術的機會。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是通過對腫瘤供血動脈的栓塞,同時注入化療藥物,達到靶向清除腫瘤的目的〔1〕。目前,TACE是臨床常用的肝癌姑息治療手段。但單純的TACE往往需要進行多次治療,且存在病灶殘留、嚴重的肝功能損傷等風險〔2〕。經(jīng)皮肝穿射頻消融術(RF)也是肝癌常用的姑息治療手段,通過射頻波使肝癌組織凝固壞死,有利于減少肝臟組織的損傷。本研究探討TACE聯(lián)合RF治療老年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肝癌患者76例,在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63~85〔平均(73.59±5.14)〕歲,腫瘤直徑2.26~5.38 cm,平均(3.54±1.62)cm,瘤體個數(shù)1~3個,平均(1.58±0.52)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7例,B級3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62~83歲,平均(72.18±5.54)歲,腫瘤直徑2.21~5.36 cm,平均(3.49±1.65)cm,瘤體個數(shù)1~3個,平均(1.55±0.57)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7例,B級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瘤體個數(shù)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對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據(jù)其臨床癥狀、體征,盡快完善甲胎蛋白、肝膽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肝臟CT等相關檢查,確定診斷為原發(fā)性肝癌,同時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測,確定診斷為中晚期肝癌。同時排除具有肝癌根治性切除術指征的患者;排除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60分,預期生存時間<3個月,出現(xiàn)腹水或者門靜脈癌栓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凝血功能障礙等的患者;排除其他具有介入治療禁忌證的患者。
1.3治療方案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中晚期肝癌的常規(guī)診療措施給予護肝、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直接行RF治療。手術采用武漢凌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的RFA-I型多極射頻腫瘤消融儀,頻率480 kHz,功率200 W,電流2 A。通過腹腔鏡確定腫瘤的位置及大小,制定消融治療方案后,將針尖長度為3 cm的17G電極針刺入,射頻波范圍應超過腫瘤邊緣1.0 cm以確保瘤體被完全覆蓋,每個電極針消融時間約12 min。消融后當針尖溫度在70℃以上時行針道消融。術后2 d復查肝臟增強CT掃描了解治療效果。如果發(fā)現(xiàn)病灶清除不徹底,則再次行RF以徹底清除病灶。觀察組采用TACE聯(lián)合RF治療。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Seldinger法經(jīng)皮右側股動脈穿刺,進入肝總動脈后置入導管,行動脈造影,明確為腫瘤供血的靶動脈后,超選擇性將微導管置入靶動脈并盡量靠近腫瘤病灶。經(jīng)微導管將1 000 mg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1020593)、40 mg注射用鹽酸表柔比星(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00496)、10 ml碘化油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 H31021603)、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劑〔杭州艾力康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06第3770360號〕注入。完成灌注后,治療結束。觀察組患者在接受TACE術后1 w再行RF。術后定期行肝臟增強CT掃描、血清甲胎蛋白等檢查以了解手術治療效果。
1.4療效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6 w復查肝臟CT增強掃描以評估腫瘤的變化情況,根據(jù)腫瘤的變化情況進行療效評估。顯效:術后患者的腫瘤體積較前縮小>50%;有效:術后患者的腫瘤體積較前縮小25%~50%;穩(wěn)定:術后患者的腫瘤體積較前縮小<25%,且未增大;無效:術后復查,患者的腫瘤體積較前增大或有新生血管出現(xiàn)。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3〕。
1.5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兩組患者均在術前和術后6 w采集外周靜脈血檢測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通過隨訪,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生存率。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的顯效率為23.68%(9例),有效率為57.89%(22例),穩(wěn)定15.79%(6例),無效2.63%(1例),總有效率為81.58%;對照組顯效率為15.79%(6例),有效率為42.11%(16例),穩(wěn)定34.21%(13例),無效7.89%(3例),總有效率為57.89%。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對比 觀察組術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200 μg/ml者27例(71.05%),對照組為26例(68.42%),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下降>50%者23例(85.19%),對照組為14例(53.8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降低>50%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32例(84.21%)出現(xiàn)發(fā)熱,20例(52.63%)出現(xiàn)惡心嘔吐,26例(68.42%)出現(xiàn)胸水,5例(13.16%)出現(xiàn)腹水,1例(2.63%)出現(xiàn)肝性腦??;對照組術后33例(86.84%)出現(xiàn)發(fā)熱,22例(57.89%)出現(xiàn)惡心嘔吐,24例(63.16%)出現(xiàn)胸水,5例(13.16%)出現(xiàn)腹水,1例(2.63%)出現(xiàn)肝性腦病。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4兩組患者術后生存情況對比 所有患者均獲得2年以上的隨訪,觀察組隨訪過程中有12例發(fā)生死亡,術后2年生存率為68.42%;對照組22例死亡,術后2年生存率為42.11%。觀察組的術后2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原發(fā)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由于我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率較高,且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較常見,原發(fā)性肝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居高不下的態(tài)勢,是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重大挑戰(zhàn)〔4〕。原發(fā)性肝癌早期可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且我國患者多缺乏健康知識,多數(shù)患者在肝癌的中晚期才獲得確診。中晚期肝癌的老年患者一般基礎條件較差,難以耐受肝癌根治性手術或者已經(jīng)失去了行根治性手術的時機,因此,臨床上主要通過各種姑息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的預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5〕。本研究結果說明RF術前行TACE能夠更有效殺滅腫瘤組織,提高臨床治療效果。RF是通過射頻波作用于肝臟腫瘤組織,使腫瘤組織凝固壞死而達到延緩腫瘤病情進展的目的。但是單純的射頻消融治療難以清除較大的腫瘤病灶,需要進行多次治療才能較徹底地清除腫瘤病灶,臨床操作難度較大〔6〕。黃建釗等〔7〕的研究也證實,腫瘤直徑在6 cm以上的患者,單純的RF治療效果較差。TACE是將化療、栓塞藥物超選擇注入肝腫瘤的供血動脈,使腫瘤組織局部發(fā)生缺血壞死、腫瘤細胞凋亡〔8〕。單純采用同樣需要多次治療才能徹底清除腫瘤組織,且容易發(fā)生肝損傷、破裂出血等不良反應。張鴻文等〔9〕的研究也顯示,TACE術后患者可出現(xiàn)持續(xù)肝損傷,且患者肝功能恢復時間較長。由于RF和TACE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目前臨床上多主張采用兩者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治療效果〔10〕?;颊呓?jīng)過TACE治療后,腫瘤的供血得到有效阻斷,之后再行RF,可減少熱量被血液帶走,提高射頻消融的效率〔11〕。范文哲等〔12〕的研究證實,RF聯(lián)合TACE治療大肝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RF術前行TACE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RF術前行TACE并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4 參考文獻
1於 雷,周 儉.肝癌的診治進展〔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3;25(10):1081-2,1094.
2商春雨,蘇洪英,劉 靜,等.原發(fā)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預后多因素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1;19(12):2466-9.
3包長斌,劉明濤,蔣 林,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32):3424-5.
4陳建國,陳萬青,張思維,等.中國2003-2007年肝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6):547-53.
5李家開,于 淼.肝細胞肝癌的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進展及合理應用〔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0):2559-62.
6丁 強,殷世武,項廷淼,等.多極射頻消融治療肝癌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及防治〔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4):343-5.
7黃建釗,劉江偉,孫 倩,等.射頻消融與手術切除治療肝癌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2;33(13):1991-3.
8李進華,肖恩華.肝細胞癌TACE治療進展〔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1;34(6):554-8.
9張鴻文,張 芨,林 軍,等.TACE治療肝癌的不良反應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6):1267-8.
10楊 林,秦建民.原發(fā)性肝癌術后復發(fā)與轉移的非手術治療現(xiàn)狀與進展〔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1;23(2):170-3.
11李志強,孫 海,鄧小明,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經(jīng)皮射頻治療老年中晚期肝癌的療效〔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5):494-6.
12范文哲,楊建勇,呂明德,等.TACE聯(lián)合經(jīng)皮熱消融治療大肝癌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31):2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