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富勝 汪文華
(1.安徽省電化教育館,安徽合肥 230061;2.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中心,安徽合肥 230061)
課例研究被廣泛運用于教師教學研究和教師專業(yè)培訓之中,特別是作為校本教學研修的基本方式的“做課例”得到了學校管理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的積極推動,為教師改革教學、學習進修提供了平臺和資源。在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和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視頻課例備受關注,近幾年,視頻課例的征集和評比活動可謂如火如荼。做好視頻課例,成為不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一種需求。
“課例”是一個實際的教學例子,是對一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xiàn)和描述,即“講述教學背后的故事”。課例是“課堂教學案例”的簡稱,它是以學科教學的內容為載體,具有某個研究主題的教學實例。[1]它是教師和學生在某一特定的時空內教育活動的某個片斷,或是師生為完成既定教學任務而進行的活動場景和完整過程的實錄和描述。課例可以是一節(jié)課的節(jié)選,也可以是幾節(jié)課片斷的匯集,但這些片斷應該圍繞著某個主題,或者包含教師共同關心的1-2個問題,并且這些問題能為教師提供集體研討的“論域”[2]。也有將一節(jié)完整的課作為課例進行研究的,如:“2014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簡稱“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所征集的課例,要求必須是完整的一個標準課時的課,小學40分鐘,中學45分鐘,幼兒園20分鐘左右。[3]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課例”、“做課例”和“論課例”成為不少地區(qū)和學校開展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圍繞課例的校本研修,有2個目標指向: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改進教師的教學和研究。前者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而后者更為注重教師行為。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教學正在進行著課堂轉型:把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從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閷W生如何“學”,做到以學定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教學。[4]那么,基于課堂轉型的“做課例”必將實現(xiàn)由注重教師及其行為轉變?yōu)樽⒅貙W生及其學習。如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以“互動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為主題,其教學設計要求“注重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其教學反思包括對“以學生為中心的關鍵問題”解決的思考[5]。顯而易見,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應是基于課堂轉型的,至少避免其所關心的層面僅僅停留于“教師上課”本身。
視頻課例是基于一定的教學設計,借助于攝制和編輯技術,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的反思、專家同行和學生的評價等進行整合,提供給學習者學習。優(yōu)質的課例視頻記錄了師生互動和教學過程,是一類十分鮮活生動的生成性課程資源,它可以為師生提供高質量的輔導觀摩功能,課堂教學視頻更是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6]?;诱n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的教學視頻課例,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與視頻課例三大構件,要求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須根據(jù)教室的新媒體新技術教學環(huán)境,根據(jù)所教授的學科內容制作,課例視頻須根據(jù)教學設計拍攝制作。[7]
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隨著“三通兩平臺”的快速發(fā)展和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都應用信息技術,使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成為現(xiàn)實。因此,“做課例”可能會更多地轉為新媒體新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即所謂“做視頻課例”。如果“做課例”基于課堂轉型,其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落實“以學定教”理念,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設計、實施教學,評價、反思教學,那么,做視頻課例的過程除了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外,則需要關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環(huán)境。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所要求的新媒體新技術教學環(huán)境包括兩類。一是交互式電子產品類:交互式電子白板、交互式一體機,互動電視(等離子、液晶、LED、背投等);二是智能學習環(huán)境類:平板電腦、電子書包及其他學習終端[8]。這給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使其成為一項值得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對視頻課例的研究越來越受到教師和研究者的關注。如:截至2014年10月7日,在中國知網(wǎng),用“篇名”搜索,包含“視頻課例”的有99條,“視頻教學案例”的有144條,“教學視頻案例”的有168條;用“關鍵詞”搜索,包含“視頻課例”的有5條,“視頻教學案例”的有4條,“教學視頻案例”的有5條。對“做視頻案例”也有涉及,如:《視頻案例——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三)視頻案例的設計與制作》(鄒開煌,2008)、《視頻教學案例設計與制作》(齊振國,2009)和《中小學教學視頻案例視頻素材的設計與制作》(譙小兵,2010)等。這些文章從視頻課例的理論基礎、主要特點、設計原則、視頻素材構成、基本結構框架和制作流程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可以作為教師做視頻課例的重要參考。下面,筆者結合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重點討論一線教師在做視頻課例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以有效實現(xiàn)基于課堂轉型視角,做好新媒體新技術環(huán)境下的視頻課例。
2014年5月26日,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在安徽省舉辦,筆者參與活動組織與具體指導。為展示“班班通”教學應用成果,打造一批精品視頻課例,搭建一個教師信息化教學成長平臺,快速推出本土信息化教學能手,由信息技術專家、教研員、骨干教師和攝像專業(yè)人員等組成的制作團隊,對活動要求特別是錄制視頻課例要求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并在研磨課例的過程中對活動要求達成共識。
1.教學設計
(1)貫徹新課程標準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注重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把握學科教學特點,體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
(2)要對所選教材的內容、要求(包括教學重點與難點)和學習者進行分析,闡述基于交互技術的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明示教學中所用資源(硬件環(huán)境、教學平臺、學習工具或軟件)。
(3)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體現(xiàn)基于交互式教學設備或智能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新的學與教策略和方法,體現(xiàn)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2.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要注意包括應用新技術前后教學效果的比較,以學生為中心的關鍵問題的解決、教學資源的應用、對互動課堂過程和結果的思考等。
3.視頻拍攝
拍攝錄像時采用雙機位或多機位,用數(shù)據(jù)線(需要相關產品的支持)或錄屏軟件采集交互產品上顯示的圖像;對拍攝的上課錄像和交互產品圖像進行編輯,恰當展示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教學內容;用攝像機附帶麥克風或專用麥克風采集聲音。
幾輪校內磨課之后,制作團隊對參賽教師的課進行一輪演練式的研磨,結果“大獲豐收”,并欣喜于問題的及時暴露。通過對問題與作品的分析,形成對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和教學實施等的策略方法建議。
1.巧妙選題——凸顯新理念新要求
雖然,白板在安徽省沿江城市及合肥的使用普遍,許多教師有過多次參加全國、全省比賽的經(jīng)驗,但在農村地區(qū),白板尚屬新事物,教師剛剛接觸,更談不上有什么技巧,因此,選擇課題沒有經(jīng)驗,多數(shù)是從常規(guī)教學課入手,容易暴露缺點,想“一鳴驚人”實屬不易。初次參賽的教師,宜選擇活動探究類課型,這類課型可以不拘形式,易創(chuàng)新,上手快,更容易把握和實施。這類課比較適合分組活動,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好,更能夠體現(xiàn)以學定教的理念和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要求,能夠充分發(fā)揮電子白板交互功能。如以往電子白板大賽中獲獎的課例《圖形的密鋪》、《霧霾中的數(shù)學》、《春聯(lián)》、《漢字的魅力》等。
選題還要考慮信息技術、電子白板在教學中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這一點一定要突顯出來,由于是新媒體新技術的教學大賽,基于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和方法肯定是一大看點(主要評價指標)。此外,選題不一定就是課本中的某一課、某一章節(jié),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特點,跨學科進行教學設計。
什么樣的課例難以出彩?那些平鋪直敘型的、公式推理型的、字詞句段講解型的、人物形象分析型的……等等,這類課型課堂氣氛容易沉悶,對教師基本功要求非常高,語言表達和邏輯分析能力要求強。
2.必備要素——彰顯互動性創(chuàng)新性
一節(jié)優(yōu)秀課例有其必備要素。本屆大賽主題就是“互動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更要別出心裁,如: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新媒體課堂一定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拘囿,設計要別出心裁,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表面上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實質還在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掌控一切。因此,大膽創(chuàng)新,打破常規(guī),突破范式,才能勝人一籌。
要營造快樂課堂,課堂氣氛要融洽和活躍,分組活動一定要有,并且要設計好。分組活動能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展示課堂靈動性,更好地調節(jié)和活躍課堂氣氛,變講授式、問答式、一言堂為互動式、探究式、合作式。有的課可以全程采用分組協(xié)作式教學,有的課要在某些環(huán)節(jié)設計出一、兩處分組活動。
要大膽運用新技術,適當?shù)摹办偶肌币彩潜匾?。由于是比賽課,展示個人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秀一秀“才華”是必要的。如:語言表達、組織能力、提問技巧、觀察技巧、整合技巧、分組策略等。“演技”精湛的教師受歡迎,一節(jié)優(yōu)秀課,教師更像個老道的主持人,學生是一群活潑可愛的表演者,寓教于樂、寓教于游戲,氣氛好,效果也好。
3.白板++黑板——落實新媒體新技術
“互動”與“創(chuàng)新”都可以借助白板做足文章。要始終把教學內容與白板功能緊密結合,教學設計中要有專欄來說明每個教學步驟中白板的使用意圖。能體現(xiàn)白板輔助教學功能的地方要突顯出來,加以強化,反之要“跳躍”、要省略,這樣可以更好地擺脫枯燥的講解,把課堂還給學生,減少平淡,增加生動。
白板在教學中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教學課件有何用?黑板還有沒有用?白板及課件的運用一定是傳統(tǒng)手段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能夠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要體現(xiàn)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而不能是兩張皮,為了應用而應用,看不出信息技術好在哪里。此外,黑板不能被取代,重點內容要板書,板書過程就是使知識在學生頭腦里得到刻畫、留下痕跡的過程,一堂課的知識脈絡最后要清晰地呈現(xiàn)在黑板上。
4.細節(jié)決定成敗——實現(xiàn)新提升新超越
拍攝前,要確保硬件軟件無故障運行,課件經(jīng)過反復測試;教室窗明幾凈,沒有雜物,課桌椅精心擺放;學生數(shù)36人為宜,學生服裝要統(tǒng)一,教師著裝要簡潔淡雅;學生回答問題的姿勢、聲音、板演站姿、小組交流步驟、與鏡頭的配合等等,都要事先加以訓練。這些不僅是對教師素質的修煉,更是教學技藝的進一步提升。
關注細節(jié),還要研究視頻課例的特征,關注鏡頭下的細節(jié),規(guī)范細化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把細節(jié)創(chuàng)新作為致勝法寶;要多看往屆大賽中的獲獎作品,從細節(jié)中汲取經(jīng)驗和方法;要依靠教研團隊,團結協(xié)作,集思廣益,特別是細節(jié)的打磨:一堂好課(課例)不光是一個人的水平和能力,其背后一定有一支強大的協(xié)作團隊,反映一所學校的教科研水平——正是一堂又一堂精品課程的打造推出,才會有一批又一批教學能手的涌現(xiàn)。
[1]楊玉東.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8):72-75,82.
[2]李建年.視頻課例:含義、價值及操作[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3):7-9,26.
[3][5][7][8][9]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部.關于征集“2014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課例的通知[EB/OL].http://www.ncet.edu.cn/ztzg/946.jhtml,2014-10-08.
[4]顧泠沅,官芹芳.以學定教的課堂轉型[J].上海教育,2011,(7):34-37.
[6]鮑建生,王潔,顧泠沅.聚焦課堂: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研究與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本文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英特爾?未來教育理念的區(qū)域教師培訓研究》(立項號:132931156)理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