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忠
【摘 要】在以提倡探究學習為核心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啟動的今天,作為小學科學教師,不是教學生“沒問題”,而是教學生“有問題”,使問題成為學生求知的第一步,成為創(chuàng)新的開始。強化“問題意識”,主要是讓學生自由探討,積極思維,讓意識流跨越式前進,大膽提出問題,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師,從而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本文皆在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從事多年小學科學教學實際入手探討,探索如何通過優(yōu)化小學科學課堂提問,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提問;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一、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提問的目的性
(1)在常規(guī)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紀律的養(yǎng)成,很多科學教師覺得自己是副科教師,每周只見同一班級的同學兩次,而忽略了紀律的重要性,常規(guī)課中平均每節(jié)課3次停下來整頓紀律,對于教學的流暢性和教學的有效性都是不利因素??茖W老師可以在平時教學中就多與班主任老師溝通,減少為紀律而提問的次數(shù),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2)對于科學課的教學設計多進行反思與優(yōu)化,沒有一節(jié)公開課是拘泥于教材與教參的,每一節(jié)公開課都融入了科學教師的智慧與心血,對于常規(guī)課教師應該有“這一份心血付出是值得的”的覺悟,花心思的去研究每一節(jié)課,而不是為了開公開課而研究。事實證明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可以彌補學生行為習慣上的一些不足,用流暢的引導、豐富的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也可以減少為紀律提問,從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
(3)讓沉默的孩子大膽,全靠老師的引導。注重內(nèi)向孩子的自信心。的確,如何公平的分攤課堂資源給每一個孩子是一個至今無法解決的難題,對于小學生來說,沒有積極舉手一般就是幾種情況:第一種沒有認真聽講的,甚至連問題都沒聽到的。第二種的確經(jīng)過思考沒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第三種膽子小的內(nèi)向的。
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設計提問
(1)時代不同了,教師不應該低估孩子的認知水平。有些老師會覺得小學階段的孩子的認知水平不高而過分的低估了孩子,其實現(xiàn)在生活日新月異,家長也注重了孩子的早起教育,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聰明了。在小學階段,科學課有其得天獨厚的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思維能力的優(yōu)勢??茖W的發(fā)現(xiàn)過程本身就是實驗探究的過程,科學的成果在當今社會中處處可見,生活中充滿著科學,所以在小學科學課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學科,所以對于大人眼中認知水平并不高的1-3年紀小學生來說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互聯(lián)系一類的應用性問題,用所學的知識來說說生活中應該怎么做的一類分析性問題等,他們不但是可以通過思考并且回答的,而且有時候小學生思維廣會給出一些棒的出乎意料的答案。所以可以在課程中多加入一些高水平的問題,注重問題的鋪墊和提問的方式他們的確可以做到,而不是用知識性問題和理解性問題充斥著整個教育課堂對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提高有很大的好處。
(2)尋找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上限。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很多老師把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理解為“孩子們跳一跳很夠拿到的蘋果”,那同樣是拿到的蘋果,讓孩子們用梯子拿到水果行不行?用樹枝加上跳一跳拿到水果行不行?“最近發(fā)展區(qū)”既然被稱為一個“區(qū)”那說明也是一個范圍,那在這個范圍中,必定有其上限和下限。教師們可以在課堂中嘗試著加入一些靠近最近發(fā)展區(qū)上限的任務,提出一些最近發(fā)展區(qū)上限的問題,給予孩子挑戰(zhàn),讓孩子同樣回答一個問題的時間,同樣開動一次腦筋的過程中得到最大的成長。
三、提升學生叫答的有效性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避免一些無效的學生齊答,在總結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用多樣的手段來代替教師提問,有些教師將學生齊答的過程轉變?yōu)槭驱R聲念黑板的過程,這顯然是不可取的。比如在《花的結構》一課中,教師這樣進行教學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花有哪些結構組成呢?(走到板書邊,用肢體語言暗示學生)學生:(齊答)花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上述案例即為念黑板的過程,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動腦筋復習回憶教學重點。也可以用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代替這個教學片段,如教師:今天最后的時間呢,我們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幅畫,美麗的花,要求:只需要畫一朵花,不需要上色,通過今天學到的知識在畫中表現(xiàn)出花的結構,時間2分鐘,開始。
學生:畫花
教師:停!老師發(fā)現(xiàn)啊,有的小組畫的花雖然很漂亮,但是有些殘缺,想想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走到板書邊,用肢體語言暗示學生)看看你們畫筆下的畫健康嗎?完整嗎?學生:變看黑板邊畫花,小組內(nèi)討論畫的花是否完整,在討論的過程復習知識。
(2)可以通過高認知水平的提問代替懲罰式的提問。1-3年級小學生在科學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完全可以用多種的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科學課和別的課不同,是能夠滿足學生好奇心的一門課程,學生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被動需要轉化為其主動需求從而進行教學,而科學課,學生學習的本質需求就是人類想要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身就是滿足學生潛在的求知需求的一門課程,所以科學教師不用尋求讓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途徑,只需要尋求如何擴大孩子對神秘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的方法,科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科差異帶來的便利,加以合適的教態(tài),以帶有挑戰(zhàn)性的提問取代懲罰式的提問從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適當放下課堂節(jié)奏,請不舉手的學生回答。在訪談中得知教師更愿意請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出于幾點考慮,第一點是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教師不愿意給自己找麻煩,請不舉手的學生回答可能導致課堂流暢度下降,課堂教學卡殼。所以教師更傾向于請主動舉手的學生。
四、結論
總之,本人主要針對當前小學科學教師在課堂提問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為優(yōu)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還缺乏必要的深度,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努力思考、探索,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斷地完善研究。
參考文獻:
[1]焦安愷.淺析小學科學課堂提問技巧[J].黑河教育,2013.09.15
[2]李維江.讓問題成為科學探究的新起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3.03.25
[3]王侯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課的提問[J].吉林教育,2011.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