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榮
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向課堂要效率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高效的地理課堂,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關鍵詞:交朋友;巧設導語;語言藝術;興趣
在國家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高效的前提是樂學,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一、與學生交朋友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俯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做他們課堂上的良師,更要做他們生活中的益友,與他們親切溝通,關愛他們的冷暖,了解他們的思想,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成為他們生活中的組成部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端,巧妙的導入,會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到課堂上。在教學中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導入。①成語導入。講“正午太陽高度角”時,我開門見山問了一個問題,“有個成語叫立竿見影,立竿一定能見影嗎?”,學生馬上聚焦注意力,進入學習情境。②詩詞導入。講“水循環(huán)”時,我開篇就表現(xiàn)出詩性大發(fā),“黃河之水天上來”,學生接答,“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又接言,“NO,可復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復回”,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③故事導入。在講“日界線”時,我給他們講了“先出生的姐姐反而比后出生的妹妹小”的故事,結果同學都瞪大了眼睛。④廣告導入。講“水資源”時,我引入了一則公益廣告語,“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還沒等我說出下句,就有同學接上,“就是你的眼淚”,鮮活、時尚的廣告語更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⑤影片導入:在講“洋流“時,我從影片《泰坦尼克號》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生注意。⑥謎語導入:從謎語“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引入“地圖”;從“不是籃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轉,別看它的個子小,載有高山和大海”引入地球儀。通過謎語導課,使學生對地球和地球儀的特征、作用等有了一定的印象。
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導課,都應因課而導,導出新意,引起注意,激發(fā)興趣。
二、提高語言藝術
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抑揚頓挫的詞語,往往能主宰全局,使學生的思路緊緊圍繞教師轉。地理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科學準確,還要自然生動,情感激越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在教學中,我注意搜集和地理有關的優(yōu)美詩詞或諺語,恰到好處地運用到教學中,提高語言藝術性。如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解讀氣溫與地形的關系,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形容高原性氣候日溫差大的特點。
(1)巧用肢體語言。在講述 “地球自轉方向”時,我讓學生手握拳頭,大拇指向上伸出代表地軸,則四指方向即是地球自轉方向。同理,在講述“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偏轉”時,讓學生左右手掌心向上,則四指和大拇指分別代表物體原來運動方向和偏轉后的方向,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在講述氣旋、反氣旋水平方向氣流的運動時,也運用了左右手定則。在進行形象演示的同時,師生共同參與,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幫助學生記憶。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角色,由“教師”變?yōu)椤皩煛保蔀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針對層次不同的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別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分析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穿插多種其他方法,如圖示法(師生共同制作“洋流分布簡圖”)、列表比較法(褶曲的基本形態(tài))、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法(氣候變暖的影響)、趣味記憶法【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限“大(興安嶺)飲(陰山)喝(賀蘭山)八(巴顏克拉山)缸(岡底斯山)”】、案例法、啟發(fā)法、情境法、問題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授課內(nèi)容、不同教學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為樂,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視聽感官的刺激來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被稱為“有聲有色”的課堂,這無疑會引起學生莫大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多媒體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奧秘不在于傳授,而在激勵、喚起、鼓舞?!边m時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產(chǎn)生內(nèi)部驅動力,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能成就一節(jié)充滿生命氣息的高效課堂。
(遼寧省瓦房店市第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