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未成年犯罪人無期徒刑之適用

      2014-03-11 06:57:47任立軍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犯罪人量刑刑罰

      姚 兵,任立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101)

      論未成年犯罪人無期徒刑之適用

      姚 兵,任立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101)

      未成年人犯罪中也有嚴厲刑事政策的適用空間,因此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不存在政策觀念上的障礙。從刑法規(guī)定的實然分析來看,也應當肯定未成年犯罪人能夠適用無期徒刑。當然,考慮到無期徒刑適用于未成年人的極端嚴厲性和未成年犯罪人矯正改造的特點,無期徒刑的適用應當予以嚴格限制。

      未成年犯罪人;無期徒刑;政策根據(jù);規(guī)范分析

      由于我國1979年和1997年兩部《刑法》都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因此學界在未成年犯罪人能否適用無期徒刑這一問題上存在相當激烈的爭論。盡管最高人民法院分別在1991年《關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所犯罪行特別嚴重能否判處無期徒刑問題的電話答復》和2006年《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先后做出了肯定回答,但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理論研究中的分歧。本文擬從政策根據(jù)和規(guī)范分析兩個角度,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進行肯定性論證,并就嚴格限制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進行探討。

      一、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的政策根據(jù)

      我們認為,對未成年犯罪人能否適用無期徒刑首先取決于國家和社會在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所秉持的政策觀念。因為,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包括無期徒刑在內(nèi)的重刑顯然是一種嚴厲刑事政策的體現(xiàn)。那么,未成年人犯罪中有沒有適用嚴厲刑事政策的余地?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有學者認為,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施的具體刑事政策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這一政策體現(xiàn)著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寬”的一面。[1]言下之意,似乎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只有寬緩的一面。對此,我們存在疑問:未成年人犯罪固然應以寬緩刑事政策為基調(diào),但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只能被視為整體犯罪現(xiàn)象中與成年人犯罪相對立的一個部分,而僅僅作為寬緩刑事政策的適用對象呢?

      任何應對犯罪的政策都應當從犯罪事實出發(fā),確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自然不能忽略現(xiàn)階段未成年人犯罪客觀的事實特征和趨勢。法律之所以為未成年人設置特殊的刑事責任規(guī)定,其根本原因在于未成年人有別于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并由此產(chǎn)生對犯罪行為的認識和控制能力的不全面和不成熟。但是,法律的抽象規(guī)定不可能全面涵蓋犯罪現(xiàn)象的全部內(nèi)容,現(xiàn)實中的犯罪行為也不會完全遵照法律的規(guī)定“循規(guī)蹈矩”地產(chǎn)生,二者之間總會在實質(zhì)上存在不相容或有出入之處。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等人在2005年就西蒙斯案①西蒙斯案的基本情況是:17周歲的被告人與兩名同伙于凌晨兩點潛入被害人臥室意圖行竊,被害人驚醒后與西蒙斯四目相接.西蒙斯擔心被被害人辨認,遂決意殺人滅口.蒙住其眼睛和嘴巴,嚴實地將其捆綁,駕車離開第一犯罪現(xiàn)場,丟入大海.最后,被害人的尸體被漁民發(fā)現(xiàn).證人反映:被告人西蒙斯竟然向同學吹噓自己殺人不眨眼.檢察官以夜盜、綁架、偷竊、一級謀殺等罪名起訴西蒙斯.根據(jù)密蘇里州刑事訴訟法,法院依照成人刑事司法系統(tǒng)對其進行審判.控辯雙方對犯罪事實沒有任何爭議,但在量刑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法院基于被告人謀財害命的犯罪行為,野蠻的、滅絕人性的、恐怖的、放縱的人格特性,判處被告人死刑.西蒙斯上訴,密蘇里州高級法院以4:3的票數(shù)裁決撤銷對他的死刑.但是,原審控方認為州高級法院判決不公,于是上訴到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聯(lián)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意見也難以達成一致,自由主義大法官在投票中以5:4的微弱優(yōu)勢取得多數(shù),認為對未成年人執(zhí)行死刑違反憲法第八修正案,構成殘酷且異乎尋常的刑罰,最終推翻了本案的死刑判決.發(fā)表的意見中就指出:法律很難認同未成年人對所有嚴重的自然犯罪都具有充分的理解,但不得不承認,某些未成年被告人足夠成熟以至于能夠?qū)χT如謀殺、搶劫、強奸此類特定的犯罪行為進行正確、合理、客觀的道德判斷。未成年人容易沖動、缺乏判斷力。但是,那些預謀殺人的未成年人的確具備與成年人同等的刑事可譴責性。[2]當前,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有日趨嚴峻之勢,從1990年到2008年,在每萬名14-17歲的未成年人中,犯罪人數(shù)從4.65飆升至12.14。②數(shù)據(jù)系筆者根據(jù)歷年《中國法律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yè)統(tǒng)計年鑒》(原名《中國人口統(tǒng)計年鑒》)統(tǒng)計所得.其中不乏謀劃縝密、手段兇殘、后果嚴重、屢教不改的未成年犯罪人,其實施的犯罪在犯罪性質(zhì)惡劣性、犯罪手段殘忍性、犯罪后果嚴重性,以及未成年犯罪人在人身危險方面表現(xiàn)出的智能性、常習性和反社會性,都已經(jīng)不亞于成年人實施的犯罪。這一現(xiàn)象促使我們思考,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將未成年人犯罪一律視為社會危害性不大、人身危險性較小的犯罪類型?

      面對日益嚴峻的未成年人犯罪整體態(tài)勢,對某些社會危害性特別大、人身危險性特別強的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相對嚴厲的刑事措施,正是作為社會組織對犯罪反應內(nèi)容之一的刑事政策尊重犯罪客觀事實的表現(xiàn)。當然,犯罪現(xiàn)象不是決定刑事政策的唯一依據(jù),其中還會涉及各種利益考量和價值判斷。通常的觀念認為,保護未成年人和防衛(wèi)社會安全是對立的價值判斷,二者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對未成年人適用刑罰或嚴厲刑罰就是將價值衡量的天平傾向于防衛(wèi)社會安全一邊。但我們認為,對于那些社會危害嚴重、主觀惡性大、人身危險性明顯的未成年犯罪人,刑罰的及時介入以及較長時間的剝奪自由固然是刑罰防衛(wèi)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同時也是挽救與保護未成年人的體現(xiàn)。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未成年人很多都已形成犯罪習性,輕微懲處或短期監(jiān)禁已不足以矯正或防止他們再次犯罪,如果不采取較長的監(jiān)禁隔離措施還任由他們在社會上胡作非為,一旦年滿18周歲再犯重罪,就很可能面臨死刑等更為嚴厲的懲處。所以,刑罰的及時介入和較長時間的監(jiān)禁能夠防止個別未成年人在犯罪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走向不歸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

      由此看來,未成年人犯罪中也有嚴厲刑事政策的適用空間,因此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并不存在政策觀念上的障礙。

      二、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的規(guī)范分析

      目前,一些學者從現(xiàn)行《刑法》的實然規(guī)定出發(fā),認為未成年犯罪人不能適用無期徒刑。主要理由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適用無期徒刑無法體現(xiàn)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從寬處罰。根據(jù)《刑法》第17條第3款的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中“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在未成年人犯罪之死刑適用絕對禁止的情況下,不存在刑期檔次之分的無期徒刑,無從體現(xiàn)出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減輕處罰,因而對未成年人犯罪科以無期徒刑不符合《刑法》第17條的明文規(guī)定和有關法理。[3]

      第二,從《刑法》第17條第3款和第49條的關系來看,《刑法》第49條是對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目的是為了嚴格限制死刑,其在法律規(guī)范的性質(zhì)上是一種禁止性規(guī)范;而《刑法》第17條第3款的性質(zhì)不是一種禁止性規(guī)范,而是命令性規(guī)范。因此,《刑法》第49條和《刑法》第17條第3款之間并不存在誰源于誰,誰包含誰的關系,而是兩個獨立的法律規(guī)范。在對論罪法定刑應當是死刑的未成年人處罰時,這兩個法律規(guī)范都是必須適用的。認為對論罪法定刑應當是死刑的未成年人,根據(jù)《刑法》第49條規(guī)定不適用死刑而判處無期徒刑,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從寬處罰,可以不再適用《刑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理由,在理論上難以成立,法律上也缺乏依據(jù)。[4]

      第三,根據(jù)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我國于1990年8月29日簽署,1992年4月1日正式對中國生效)第37條的規(guī)定,對未滿18歲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以死刑或無釋放可能的無期徒刑。因此,根據(jù)公約的規(guī)定,我國負有對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適用無期徒刑的國際義務。[5]

      在我們看來,上述三點理由均不能成立,現(xiàn)逐一反駁如下:

      首先,犯罪年齡只是量刑考慮的因素之一,需要在決定刑罰輕重時與其他情節(jié)一并綜合評價,而不能凌駕于其他犯罪情節(jié)之上。在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中,可能具備其他從重情節(jié),這時必須綜合各種量刑情節(jié)對未成年人判處刑罰。例如,一名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強奸幼女并致使被害人死亡,依法應當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這一量刑幅度內(nèi)進行處罰。由于行為人是未成年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因為被害人是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所以又要從重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同時存在法定的從寬情節(jié)和從重情節(jié),盡管不能對未成年人適用死刑,但顯然可以將兩個逆向的量刑情節(jié)相互抵消,決定判處未成年人無期徒刑。由此看來,固執(zhí)地要求必須對未成年人在無期徒刑以下判處刑罰顯然過于片面,無疑是把現(xiàn)實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簡單化了。

      其次,關于《刑法》第17條第3款和第49條的立法精神以及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問題,我們同意這兩個條文之間不存在立法精神上的前因后果或者邏輯上的包含關系。因為,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在總則“犯罪”一章,該章主要規(guī)定的是犯罪成立的條件和各種犯罪形態(tài),雖然也涉及了對處罰情節(jié)的規(guī)定,但應當理解為立法規(guī)定簡約性和體系性的表現(xiàn)。否則,如果把“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這些處罰規(guī)定都放到第四章“刑罰的具體運用”中,不僅將成倍增加條文的數(shù)量,也會破壞法典條文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體系性。與之相比,第49條規(guī)定在“刑罰”一章,這一章是關于刑罰種類以及各種刑罰的期限、執(zhí)行和范圍的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是對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定。應當說,第二章“犯罪”與第三章“刑罰”在邏輯上是一種并列關系,不存在前者統(tǒng)轄后者或者后者隸屬于前者的問題。所以,第17條第3款不應理解為關于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原則性規(guī)定,它只是一個普通的量刑情節(jié);第49條也不是第17條第3款的具體表現(xiàn),而是一個獨立的死刑適用對象的規(guī)定。

      但是,即便否認第17條第3款與第49條具有邏輯上的關聯(lián),也不妨礙在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的問題上得出肯定的結論。如前所述,“未成年人”身份只是司法裁量刑罰時考慮的因素之一,如果同時存在其他從重情節(jié),那么從寬情節(jié)與從重情節(jié)就可能相互抵消,所以對未成年人判處無期徒刑是完全有可能的。正如有學者所言,《刑法》第17條第3款關于“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guī)定,并不能阻卻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因為在對未成年犯罪人進行量刑時,必須全面考察其犯罪的性質(zhì)、情節(jié)、以及其他各種量刑因素。[6]

      最后,我國雖然沒有明文禁止對未成年人適用無期徒刑,但在刑罰執(zhí)行階段規(guī)定了減刑和假釋制度,結合這些制度來看對未成年人適用的無期徒刑顯然不屬于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無釋放可能的無期徒刑”。而且,根據(jù)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第2款規(guī)定,未成年罪犯能認罪服法,遵守監(jiān)規(guī),積極參加學習、勞動的,即可視為“確有悔改表現(xiàn)”予以減刑,其減刑的幅度可以適當放寬,間隔的時間可以相應縮短??梢?,根據(jù)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未成年人達到“確有悔改表現(xiàn)”的減刑適用實質(zhì)條件的標準比成年人低一些,但減刑的幅度卻可以適當放寬,間隔的時間可以相應縮短,這更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通過減刑縮短服刑期限、早日回歸社會。因此,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并不違背國際公約的要求。有學者指出,從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看,目前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無期徒刑并不是無釋放可能的無期徒刑,相反,司法實踐表明,即便是成年犯罪人判處無期徒刑后,也通常因有悔改表現(xiàn)而被減刑。因而,無期徒刑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對于嚴重犯罪的一種態(tài)度,而不是真正地導致被判刑人永久地失去自由。[7]應當說,這一說法是符合實際的。

      三、嚴格限制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

      盡管通過政策根據(jù)和規(guī)范分析的考察,能夠得出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的肯定結論,但是考慮到其對未成年人的極端嚴厲性和未成年犯罪人矯正改造的特點,因而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無期徒刑應當予以嚴格限制。

      首先,對未成年人適用無期徒刑必須達到罪行極其嚴重和人身危險性不可避免的程度。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極其嚴重的,才可以適用無期徒刑?!边@里,未成年人適用無期徒刑的標準是比照《刑法》第48條“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這一規(guī)定。高銘暄教授認為,“罪行極其嚴重”首先意味著行為人所實施的都是性質(zhì)特別嚴重的故意犯罪;其次意味著行為造成的危害后果特別嚴重,即行為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結果以及與此相當或相近的其他后果。[8]可見,司法解釋是根據(jù)犯罪的行為性質(zhì)和危害結果這些客觀因素對未成年人適用無期徒刑設置的標準。但在我們看來,只限定客觀危害程度是不夠的,還應當增加人身危險性的限制。因為,罪行是否嚴重所反映的是客觀行為的侵害程度和主觀罪過的已然狀況,而人身危險性所標示的是實施了當下犯罪的人對社會未來的可以預見的危險(再次實施侵害社會行為的危險程度)。因此,從本質(zhì)上講,罪行與人身危險性屬于兩個不同的評價范疇。[9]罪行極其嚴重,并不意味著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就一定十分重大或不可避免。特別是對于未成年人來說,他們的基本社會化尚未完成,還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更應當重視對行為人人身危險性的考察。雖然未成年人的罪行極其嚴重,但如果再次侵害社會的危險并非不可避免,就不能對其適用無期徒刑。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必須具備從重處罰情節(jié)才能適用無期徒刑。如前所述,可以對未成年人頂格適用無期徒刑,是因為年齡這一從寬情節(jié)與其他從重情節(jié)相互抵消的結果。如果案件中沒有從重情節(jié),就無法對未成年人適用無期徒刑。有學者認為,第49條同時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和孕婦都不適用死刑,而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的從輕或減輕只是針對未成年人,未包括孕婦。如果孕婦和未成年人的罪行都相當于成年人應判死刑的罪行,量刑時孕婦不適用死刑,應判無期徒刑,而未成年人也被判無期徒刑的話,那就和孕婦在量刑時無差別,就無法體現(xiàn)對未成年人懲罰從寬的立法思想。[10]但我們認為,針對上述情況,如果未成年人的犯罪不存在從重情節(jié),那么未成年人不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也就不會存在論者指出的問題;如果未成年人的犯罪具有從重情節(jié),那么對孕婦和未成年人同樣判處無期徒刑也不是不可理解,這并非沒有體現(xiàn)對未成年人從寬處罰的立法思想,而是從重情節(jié)對處罰結果的影響。

      最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一般不適用無期徒刑。盡管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所犯罪行特別嚴重能否判處無期徒刑問題的電話答復》做了肯定回答,但同時表示應當從嚴掌握。此后,我國的司法實踐一直秉持對該年齡段的未成年人一般不適用無期徒刑的立場。例如,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規(guī)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20條規(guī)定,對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犯罪人,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是可取的,不僅貫徹了嚴格限制未成年人適用無期徒刑的基本精神,也體現(xiàn)了司法保護向年齡更小的未成年人傾斜的政策導向。

      [1]馬克昌.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定位[J].中國法學,2007(4):122.

      [2]王戰(zhàn)軍.美國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對倫奎斯特法院刑罰觀的法律思考[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5):58.

      [3]趙秉志.當代中國刑罰制度改革論綱[J].中國法學,2008(3):187.

      [4]鄭魯寧.對未成年人犯罪適用無期徒刑問題的探討[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4):58.

      [5]林亞剛.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規(guī)定[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3):133-134.

      [6]李希慧.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完善[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5):115.

      [7]郭晶,顧曉軍.未成年人犯罪視野下對量刑問題的再認識[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4):62.

      [8]高銘暄.中國死刑的立法控制[A].趙秉志.死刑制度之現(xiàn)實考察與完善建言[C].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15-16.

      [9]張遠煌.我國死刑適用標準的缺陷及其彌補方法[J].法商研究,2006(6):42.

      [10]盧建平,劉再杰.對未成年被告人不應判處無期徒刑[J].人民檢察,2005(7):56.

      2014-02-28

      姚 兵,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首都綜治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法學博士,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犯罪學。任立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辦公室干部,主要研究刑法學。

      2013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項目“北京市青少年犯罪團伙實證研究”(13FXC034)

      猜你喜歡
      犯罪人量刑刑罰
      刑事程序法向度的量刑規(guī)范化研究
      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與犯罪人的再社會化
      新華月報(2019年24期)2019-09-10 07:22:44
      刑罰威懾力的刑法學分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24
      代運為名行詐騙 構成犯罪獲刑罰
      斷鹽也是一種刑罰
      減刑假釋實行申請制之倡導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罰制度分析
      刑罰的證明標準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8
      論自首在量刑中的適用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0
      論未成年犯罪人的矯治
      商(2015年6期)2015-05-30 21:02:25
      根河市| 湘西| 赫章县| 海盐县| 台安县| 和平区| 买车| 泾源县| 仁怀市| 安溪县| 花莲县| 英德市| 金门县| 佛坪县| 五峰| 上林县| 长岭县| 泽普县| 高邑县| 巴东县| 新闻| 昌乐县| 张家口市| 郁南县| 浦城县| 吕梁市| 青州市| 宜良县| 甘德县| 金乡县| 易门县| 桑日县| 正镶白旗| 博兴县| 桂平市| 分宜县| 昭觉县| 德钦县| 额敏县| 那坡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