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燕
(宿遷學院 外語系,江蘇 宿遷 223800)
委婉語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廣泛運用于每一社會階層之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交際手段,用來調節(jié)人際關系甚至是國際關系。《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輯Robert Burchfield曾經(jīng)認為,沒有委婉語的語言,是一種有缺陷的交際工具。Rawson 也指出,委婉語扎根于我們的語言中,很少會有人對自己的直言不諱感到驕傲,人們甚至一天不使用委婉語都不行。
Euphemism一詞源于希臘語。在希臘語中,Eu常表示好的或聽起來好的之意,Pheme則表示說的意思,因此,Euphemism的字面意思,就是以令人愉悅的方式說話。一些學者對委婉語給出了定義。Leech 認為,委婉語就是把粗俗的,具有攻擊性的語言,說得比實際情況好聽一些。從語義學角度出發(fā),Leech把話語的不愉快歸因于它們的隱含意義。Neman和Silver給委婉語下的定義是:用令人愉悅的語言,去取代具有冒犯性的語言,用好聽的語言,去掩蓋事實的真相。Gomez 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委婉語的定義。他指出:語言的表達不能被直接貼上委婉語或非委婉語的標簽,相反,只有通過具體的語境和特定的情形,才能明白語言的真正意圖和它作為交際的功能。這種觀點極有價值。在中國,陳望道是第一個給委婉語下定義的學者。他認為“說話時不直白本意,只用婉曲含蓄的話來烘托暗示叫婉曲辭”。張志公也是較早把委婉語納入詞匯研究的語言學家。他指出:總的說來,人們不愿意直接提起某事物,而是喜歡用相似的詞或同義詞去迂回表達。此外,在某些作品中,委婉語還有其他的表達方式,如舒服的話語、美化詞、溫和的表達、禮貌語、粉飾性的語言等等。這些委婉語的定義和表達方式,反映了委婉語的本質特征與構造手段,甚至勾勒出了委婉語產(chǎn)生的社會心理原因。學者們盡管在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對委婉語的描述和解釋,對委婉語的定義也突破了詞匯層次,但是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間接言語行為理論上屬于委婉語,而有人則認為間接言語行為和委婉語二者之間只是交叉的關系。另一個與委婉語相關的有爭論的話題,就是委婉語和禁忌語的關系問題。很多人認為,委婉語起源于禁忌語,禁忌語和禁忌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委婉語的產(chǎn)生。有的學者認為,委婉語在本質上就是禁忌語的替代,禁忌語和委婉語是因果關系。也有的學者并不贊同這種觀點,認為委婉語的產(chǎn)生不一定僅出于語言的禁忌,委婉語和禁忌語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更不是單向的因果關系,還應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心理原因。
對委婉語進行分類,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委婉語,Hugh Rawson從語義角度出發(fā),把委婉語分為 Positive euphemisms 和 Negative euphemisms兩大類。Positive euphemisms指的是把不體面的、差的說成是體面的、好的,是語義的揚升,例如把剃頭匠說成是美發(fā)師。Negative euphemisms 指的是減弱語義,比如對自己和家人的謙稱,如稱自己為鄙人,稱兒子為犬子。再者,從委婉語所涉及的內容來分,可將委婉語分為神、性、身體部位、排泄、死亡、疾病、戰(zhàn)爭、外交辭令等幾大類。另外,如果從委婉語使用頻度這個角度來分的話,還可以將委婉語分為規(guī)約性委婉語和非規(guī)約性委婉語。規(guī)約性委婉語指的是某一語言團體在某一段時間內頻繁使用的委婉語,而非規(guī)約性委婉語的使用頻率極低,也許只有兩三個人使用,并沒有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委婉語,具有臨時性和個別性。從委婉語使用的目的,即從語用學角度出發(fā),可將委婉語分為利他委婉語、泛利委婉語和利己委婉語。利他委婉語是為了顧及對方的面子或利益,如老師為了照顧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感受,用Underachieve 來指學生目前成績很差,情況很糟糕,這樣就不至于讓學生家長感到很沒面子。泛利委婉語是為了顯示說話人的文雅和修養(yǎng),同時也讓聽話的人覺得很悅耳,如以標準房指稱旅館三等客房,以商務艙指稱飛機上的經(jīng)濟艙等等。利己委婉語是為了維護自己或自己所在團體的面子或利益,而說出的一些掩蓋事實真相的話,有關戰(zhàn)爭的委婉語是其典型代表,如布什總統(tǒng)用Liberation of Iraq people代替Invasion of Iraq,既掩蓋了戰(zhàn)爭的侵略性,還將美國入侵伊拉克說得冠冕堂皇。還有些學者從委婉語的構成手段出發(fā),將委婉語分為語音類委婉語、詞匯語義類委婉語和語法類委婉語。
在西方國家,委婉語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80年代。George Blunt 首次把單詞Euphemism定義為A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美國語言學家Mencken的TheAmericanLanguage具體討論了美國英語委婉語的流行。英國語言學家Frazer也是較早研究委婉語的學者之一。他嚴謹系統(tǒng)地研究了委婉語,細致地描述了禁忌語、禁忌行為、禁忌對象和禁忌人名。
為西方委婉語研究做出杰出貢獻之一的,是西方學者編纂的大量的委婉語詞典。英國學者Rawson 按照字母的順序,總結出有關委婉語的六百多個條目,詞典的序言也指明了委婉語的定義、類別和特征,總結了之前英美語言學家有關委婉語的相關研究。Kahn and Ilson 編纂了詞典TheRightWordandtheRightTime,其目的是指導英語學習者和教育者如何使用正確的語言以表達他們的想法。Holder 和Bertram 分別編纂了ADictionaryofEuphemisms和NTC'sDictionaryofEuphemisms,在1983年,和詞典KindWords一起出版。Kindwords是委婉語的寶典。在這本詞典中,編者首先簡單介紹了委婉語的歷史、形成和動機等,然后細致地描述了委婉語的11種類型,包括疾病、死亡、性、政府語言、戰(zhàn)爭等等。
此外,西方還有大量的有關委婉語的研究著作。Enright匯集了很多有關委婉語的論文,為委婉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Allan和Burridge發(fā)現(xiàn)了研究人類心理的新視角,對英語委婉語的語用研究有很大的價值。2006年,Keith Allan 和 Kate Burridge出版了ForbiddenWords,TabooandCensoringofLanguage,這本書主要研究禁忌語和語言使用。1993年,John Ayto 出版了Euphemism一書,收集了大量的委婉語,此書的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一章,集中研究了委婉語的歷史和社會背景。
總的來說,西方委婉語研究起步較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為后來的學者研究委婉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學者們從修辭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心理學、語用學、認知和翻譯等方面,對委婉語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在早期的研究中,委婉語被認為是一種修辭手段。這一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陳望道。從陳望道開始,我國的語言研究者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主要從修辭學角度出發(fā),對委婉語展開了相關研究。這一研究,突破了以往委婉語僅局限于字、詞層面上的研究視域,并將委婉的概念延伸到了句子甚至是篇章,但是這種研究也有其缺陷:忽視了委婉語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對委婉語的界定比較模糊,對委婉語的本質特征認識不深。也有很多學者從語義學的角度去分析委婉語的文化內涵,以幫助人們順利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劉春寶把英語委婉語分為12類,如職業(yè)、身體部位、疾病、殘疾、死亡等,每一類都各有其文化背景、流行時間、使用范圍和文體屬性。20世紀70年代,很多學者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出發(fā),對委婉語的生成機制、特點、范圍和其他相關內容,集中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有的學者還指出,委婉語是社會和語言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對委婉語的研究不能脫離其產(chǎn)生和使用的社會環(huán)境,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委婉語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社會背景和交際語境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委婉語交際的本質。近年來,很多學者熱衷于從語用學角度出發(fā)探討委婉語,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束定芳在Grice和Leech的理論基礎之上,闡述了委婉語應用過程中的三種原則,即交際原則、禮貌原則和防守原則,解決了委婉語研究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對相關研究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1]梁紅梅探討了委婉語和禮貌原則、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和面子論之間的關系,認為委婉語是違背合作原則而產(chǎn)生的語言變異,其選擇和理解都和語境有很大的關系。[2]邵軍航、樊葳葳指出,委婉語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其研究機制應該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之上。邵軍航、樊葳葳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分析委婉語的構造手段,認為委婉語的構造機制在于分散聽眾的注意力,或轉移聽者的注意焦點。[3]盧衛(wèi)中、孔淑娟從認知轉喻的角度出發(fā),探索了委婉語的生成機制和方法,進一步明確了委婉語的屬性。[4]諶莉文通過運用跨空間映射理論,嘗試解釋漢語委婉語和英語委婉語之間的異同,以及它們在概念混合方面不同的認知機制。[5]徐麗娜從委婉語的形成方式、行為準則、現(xiàn)實語境、銜接連貫等方面,討論了委婉語翻譯的等效性。[6]2010年,劉瑞琴、韓淑芹和張紅合寫了《英漢委婉語對比與翻譯》一書。該書從定義、構造方法和語體變異等不同的角度,對英漢委婉語進行了對比,還從歷史文化背景、社會心理和認知模式等方面,研究了英漢委婉語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更深的層面揭示出了英漢委婉語產(chǎn)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五種英漢互譯的方法。陳科芳從文化視角出發(fā),研究委婉語與翻譯的問題,深入研究了委婉語和文化的關系,探討了委婉語翻譯時應遵循的主要原則。[7]
總的來說,國內有關委婉語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一,中文期刊上有關委婉語論文的數(shù)量雖不少,但是從漢語角度出發(fā)研究委婉語的論文卻很少;其二,對委婉語使用過程中人們的社會心態(tài)和交際的基本原則的研究不夠系統(tǒng);其三,對委婉語的產(chǎn)生原因和構造原則缺乏深入研究;其四,忽略了委婉語不斷更新的特點,以及其與語言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之間的關系。
英漢委婉語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語言是人類交際的主要手段,而委婉語則是人們交際中的潤滑劑。在錯綜復雜的人際交往中,人們會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因此,很多時候,為了避免不快,人們需要使用委婉語表達思想,以營造和諧社會。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承載著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委婉語更能體現(xiàn)出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習俗、宗教等特征。英漢委婉語研究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加強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對跨文化交際的成功有著重要的意義。委婉語又是一種語言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向我們展示了語言的含蓄美。合理巧妙地運用委婉語,能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
與國外相關研究相比較,目前國內委婉語研究所面臨的比較緊迫的任務,就是編纂漢語委婉語詞典,廣泛收集古今委婉語實例,以供教學和研究參考。對此,可借鑒國外委婉語詞典的有益編纂經(jīng)驗。同時,國內委婉語研究應從語言所指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出發(fā),深入探討委婉語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本質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借鑒認知語言學、社會心理學、翻譯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全面系統(tǒng)地探討委婉語。此外,如何將委婉語的相關研究成果應用于外語教學中,以促進外語教學,也值得研究者以及廣大外語教師深思。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委婉語新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89 (3).
[2]梁紅梅.委婉語的語用分析[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1).
[3]邵軍航,樊葳葳.委婉機制的認知語言學詮釋[J].外語研究,2004(4).
[4]盧衛(wèi)中,孔淑娟.轉喻與委婉語的構成[J].外語研究,2006(6).
[5]諶莉文.漢英委婉語跨空間映射認知對比考察[J].外語教學,2007(4).
[6]徐莉娜.委婉語翻譯的語用和語篇策略[J].中國翻譯,2003(6).
[7]陳科芳.委婉語翻譯中的文化傳遞[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