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斌
[摘要]國家教育課程改革國家教育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這對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各項新的要求,在形式多變的語文課堂上,哪些才是語文課之本?哪些才是我們語文老師追求的目標呢?語文課上到底要點什么?本文就課堂教學的要點把握和設計展開探討。
[關鍵詞]語文課堂 要點
一、讓人文主義鑄就語文課的靈魂
優(yōu)秀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不被摧垮的根本,它能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人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氣質、品格、修養(yǎng)。而今,社會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人類的理想、信念、價值觀等都悄然發(fā)生著變化,一些優(yōu)秀的文化正在被淡化,或者消失。一種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正在敲擊著我們每一位語文工作者,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感覺有責任和義務將我國,甚至人類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成果通過語文課傳播、熏陶。
語文課是滋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一片沃土。作為語文老師不但要關注人文精神,更要將人文精神融于知識的傳播中。在語文課上,老師要將真善美滲透進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接受真善美,并且由此塑造一個美好的心靈、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語文老師帶領學生領悟于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氣節(jié),品讀蘇東坡的“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人生態(tài)度,感受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懷,幫助學生樹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萌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樹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男拍睢屓宋闹髁x思想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
二、讓情感涌動推動語文課的激情
語文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語文課更注重情感的交流。語文課上,有師生的直接情感交流,有師生與作者的情感交流,有師生與自然與世界的情感交流。情感就如同一塊肥沃的土壤,滋養(yǎng)著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情感也是語文課上的一次又一次潮水,將課堂推向又各有一個高潮。只有將真情實感融于課堂才能真正點燃學習的激情。
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化、優(yōu)秀的作家、高貴的靈魂都會點燃我們人生的激情。作為語文老師要充分挖掘這些情愫,讓學生敞開他的心扉,去尋找情感的碰撞。學生通過語文課去體味錢學森的拳拳赤子之心,始終心系祖國,領會季羨林老先生幽徑上的心痛,懂得《背影》中的父子情深,發(fā)現(xiàn)藤野先生精神的偉大……
古人講“詩緣情、詩言志”,其實文章不都是一樣嗎?只有融入情感的文章才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學會走進情感,點燃激情。
三、讓文學芬芳幻化語文課的詩意
中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為了這場戰(zhàn)斗,多少人為之付出了代價,語文課也未能幸免。很多老師為了語文能在中考上考得一個滿意的成績,將語文課變成了一個機械的訓練課,課上到處充斥著“拉網式”的知識點專項訓練或“查漏補缺式”的專題技巧訓練,學生成了中考的機器,那些融進了作者靈魂光輝的作品也被無情地異化成了答題技巧與答題要領了,實在讓人覺得可悲。然而縱觀初中各年級的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語文課怎樣才會告別硝煙,告別機器,還得要我們老師充分引領學生尋找屬于語文的浪漫情懷,幻化出詩意的課堂。
語文,不光教會我們語言文字,更讓我們走進文學,讓文學的芬芳引著我們走進那醉人的深叢,品味清幽雅致,感受豪情萬丈;在沉郁頓挫中低吟,在飄逸如飛中引吭;于青山綠水旁流連,于巍峨雄壯前駐足……美便由此產生,詩意便幻化其中。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發(fā)現(xiàn)美,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欣賞美,在吟哦諷誦間品味美,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真正將學生領進一個詩意的語文世界。
四、讓生活之水注入語文課的汪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課不是一個死潭,而是一個不斷注入活水的汪洋。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將生活帶進語文課,將語文課帶向生活,因為生活是一本永無終結、精彩不斷的書,只有將它讀好,用好才會受益無窮。
語文課堂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這個陣地上,我們要充分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將生活這一最大的語文資源引入課堂,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內引外聯(lián)、角色轉換、身臨其境中領會文本,感悟中心,提升境界。讓學生將課內知識帶到生活,體味生活的喜怒哀樂,描繪自我的七彩人生,尋找光明的精神圣境。在這中間,我們將形象與抽象巧妙結合,將動手與動腦有機聯(lián)系,將言傳與身教化于點滴,將過去與未來不斷穿越……讓學生在進進出出中成長、收獲,讓學生在語文課的汪洋大海中自由徜徉,讓那一股股的清泉為他們導航。瞧,春天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探出頭,夏天的麥浪正閃耀著金色,秋天的果子散發(fā)出陣陣清香,冬雪不知什么時候飄起,裝點著每個人的夢……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韓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