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青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他們具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品德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在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影響下,通過自身的社會實踐和內(nèi)部矛盾斗爭,逐步形成共產(chǎn)主義道德品質(zhì)的過程。在小學時期,影響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有著其他途徑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學生實際;課題;教學要點;引用材料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他們具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品德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在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影響下,通過自身的社會實踐和內(nèi)部矛盾斗爭,逐步形成共產(chǎn)主義道德品質(zhì)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啟蒙教育階段,德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等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在這一時期,影響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有著其他途徑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小學的思想品德課,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辨是非、掌握正確的道德觀念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呢?筆者認為:
一、目的要求要切合學生實際
小學生正處于少年兒童時期,其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和心理能力,決定了他們各方面的素質(zhì)還不很成熟。因此,在確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之前,應先分析本年級、本班學生的情況和要求。
二、每節(jié)課的課題要小,要靈活
小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觀念還很膚淺,甚至還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因此,在講解每一個知識要點時,要由近及遠、由淺及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方法靈活,這樣才能不會離題太遠,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事物,找到教師所講到道理的典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要點要簡答明了,要有針對性
教學要點是教師為達到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所必須講清楚的問題。它是教師的教學提綱,也是學生領會某個道理的要領,教師在講課時,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最主要、最本質(zhì)的東西上來。例如,課文中的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字,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形成本身的能力和素質(zhì)。
四、引用的材料要生動形象,要具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
思想品德課上運用的材料,是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認識、啟發(fā)道德實踐的基礎。因此,材料要立意深刻,緊扣課題。材料既可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是故事或格言等。
五、教學要堅持啟發(fā)式
教師要運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完成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做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總之,思想品德教育沒有一定的格式,教師不能對任何學生都一般要求,不要“公式化”和“一刀切”。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學生精雕細刻,使他們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鐘守權.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藝術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許燕,王芳.教師健康人格促進.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 山西省孝義市府西街小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