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一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一門課程,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經(jīng)歷一個從特殊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認知過程,其知識體系性突出、邏輯思維性強,對學生的數(shù)學要求也很高。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和確保學生成功率這五種有效教學行為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構建物理有效課堂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行為;多樣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3-0028
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物理學習必須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經(jīng)歷從特殊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認知過程。數(shù)學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工具,很多物理規(guī)律,必須借助公式等數(shù)學工具將物理現(xiàn)象轉化為數(shù)學表達,并利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初中物理知識概念性強,有的還很抽象。如何在初中物理新課改理念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課題。
《有效教學方法》是美國教育家加里·鮑里奇25年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的結晶,它體現(xiàn)了西方教育實用主義的特點。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評判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得好不好。《有效教學方法》中明確提出了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和確保學生成功率這五種有效教學行為。
一、清晰授課行為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清晰授課行為包括清晰定位教學目標、清晰解釋物理概念、清晰演示物理實驗、清晰教學語言四個方面。
1. 清晰定位教學目標
要能清晰、準確地把握初中物理各個年級、各個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對整個中學階段的物理教材有深入全面的研究,不但能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整個中學階段物理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了解不同年級物理教材教學內容之間的框架結構,還能從微觀的角度依據(jù)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初中物理教材不同年級、不同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進行精準定位。
2. 清晰解釋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課程有很多物理定義和物理規(guī)律,這些知識不但概念性強,而且還很抽象。物理教師應該立足于物理實驗,從實驗的事實出發(fā),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在理解的基礎上弄懂概念,絕不能靠死記硬背。物理概念沒有理解清楚,即使花很大的力氣把物理定義和物理規(guī)律背得很熟,碰到實際問題,還是會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的。
3. 清晰演示物理實驗
物理實驗是一項操作嚴謹、準確度要求極高的教學活動,它的組織和演示過程一定要做到一絲不茍、條理清晰、準確無誤。在實驗的準備階段(實驗目的的確立、器具的選擇、實驗操作步驟的安排、實驗應注意事項的說明)和實驗的演示進行階段,都必須向學生交待清楚,從而通過實驗有效求證物理現(xiàn)象和詮釋物理規(guī)律。
4. 清晰教學語言
物理學是一門研究各種物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為了將物理規(guī)律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特定的物理“語言”。教師只是熟悉掌握、運用這些物理學的“語言”還不能實施有效教學,還必須能讓學生明悉這些語言的意義,并能運用這些語言進行表述。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能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這樣的教學才能夠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多樣化教學行為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多樣化教學行為是指課時內容能得到多樣化或者靈活地呈現(xiàn)。其表現(xiàn)為:多樣化物理教學素材的準備、適合不同教學目標的多樣化提問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反饋渠道和靈活有效的教學策略等。教學方法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恰到好處是評判的唯一標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方法,務必使教學方法要與教學內容相適宜、與教學情境相吻合、與教學對象相匹配。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是《有效教學方法》中關于什么是好的教學法的論斷。例如,對于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公式、定律和物理現(xiàn)象需要進行去探索和研究,這時可以采用學生先自主探究,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爭議、驗證問題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科學,對于那些學生們并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或那些比較抽象的物理變化過程,采用演示法則更加直觀,更易讓學生接受。
三、有效的任務導向行為是實施有效教學的簡捷路徑
有效任務導向行為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或平臺,讓學生去觀察、去實驗教學內容中的那些物理現(xiàn)象及其發(fā)生、演化的過程,而不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的行為。教師要對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的那些影響教學效果的事件必須有一個預測,并準備好一些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從而避免一些突發(fā)事件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在授課時間上做出合理安排,讓學生有時間去消化吸收鞏固所獲取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四、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
在課堂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和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是否有效。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學生的反應,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評判一堂課的成功與失敗,不是看教師教得怎樣,而是學生學得怎樣,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有成就感,那么這節(jié)課就是成功的。教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學得一頭霧水,絲毫感受不到學習的喜悅,那還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反應漠然、注意力分散,就要立刻找原因,通過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課堂組織三個方面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初中生本身就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的特點,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用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取得的成功來確保他們以飽滿的自信和熱情投入學習過程中去。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科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學科特點,盡可能組織學生多動手操作和實驗,通過這些活動,主動發(fā)現(xiàn)物理知識,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使學生享受發(fā)現(xiàn)的快樂,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五、確保學生的成功率,是學生能否建立持久、濃厚學習興趣的關鍵
在每一次教學活動結束后,每個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有所得的成就感,他們才會在不斷的進步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才能建立持久、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也才會變得有價值。
參考文獻:
[1] 加里·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南江口鎮(zhèn)初級中學 52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