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曉莉
笛
★文/賈曉莉
笛俗稱“笛子”或“梅”,按現(xiàn)代樂器分類法屬邊棱音氣鳴樂器。因多以竹子制作,又叫竹笛。因橫持,又稱橫笛。從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兩支斜吹笛,可知早在西漢初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笛類樂器已在我國南方流傳,比歷史文獻記載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后將笛傳入當時的首都長安早半個世紀。
我國古代把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都統(tǒng)稱為“笛”。約在東漢以后,笛和簫的名稱才逐漸分開,稱現(xiàn)在的笛為橫吹或橫笛。隋以后,大小橫吹已普遍應用于民間音樂中。宋代的鼓笛曲,由鼓、笛和板三件樂器組合演奏。明清時期,在眾多的民間器樂樂種,如江南絲竹、福建南音、二人臺牌子曲、西安鼓樂、十番鼓、十番鑼鼓、潮州笛套鑼鼓以及北方民間的鼓吹樂中,笛是不可缺少的主奏、合奏樂器,并廣泛應用于戲曲、說唱、歌舞音樂的伴奏。
笛的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以伴奏昆腔類戲曲而得名的曲笛,和以伴奏梆子腔類戲曲而得名的梆笛。曲笛常用于昆曲的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樂種的合奏,梆笛用于梆子腔戲曲的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樂種的合奏。曲笛和梆笛在形制、音色和音域上各有不同。曲笛長度約長60厘米,內(nèi)徑約1.7厘米,音色柔和,音域為小字一組的a—小字二組的b;梆笛長度約40厘米,內(nèi)徑約1.3厘米,音色剛健明亮,音域為小字一組的d—小字三組的e。梆笛比曲笛短、細,音域高四度。
笛管身上有1吹孔、1孔膜、6個音孔、1個前音孔和2個后出音孔。吹孔是笛首的第一孔,氣流由此吹入。膜孔是笛首的第二孔,專用來貼笛膜。笛無膜孔也能吹奏,但不能產(chǎn)生笛膜經(jīng)氣流振動而發(fā)出的清脆圓潤的音色。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制成,經(jīng)揉紋后使用。音孔又稱按指孔,近笛首的為第6孔,近笛尾的為第1孔。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前出音孔又稱基音孔,具有確定最低音的作用。后出音孔又稱助音孔,是距笛尾最近的兩個孔,有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故又稱“穿繩孔”。
近代用不同的調(diào)名來指稱不同長短形制的竹笛,命調(diào)方法是以第3孔的音名作為調(diào)名。例如第3孔所發(fā)出的音為d,就稱為D調(diào)笛。
一支笛曲可以吹出7個調(diào)。轉調(diào)后的音位變化,可通過指法改變或按半孔的技巧獲得。這種轉調(diào)方法,宋朝時已經(jīng)很完整。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關系,簡單分成兩大流派,一為南派;一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顫、疊、贈、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區(qū)分了不同的演奏風格。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笛子技巧:
(1)顫音——例如6的顫音相當于演奏67676767一般。
(2)虛顫音——顫音的一種,手指顫動時并未完全蓋住音孔(按半孔)的虛顫手法。
(3)波音——短顫音的一種,也稱漣音,意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顫指跳躍一次。
(4)疊音——例如6的疊音相當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當于復倚音,是裝飾音的一種,也稱喚音。
(5)贈音——出現(xiàn)在音尾的一種裝飾音,會標示出所“贈”之音高,也稱送音。
(6)打音——將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稱導音。
(7)吐音——用舌尖輕吐的一種技巧,有單吐、雙吐、三吐,是一種斷奏的技巧。
(8)滑音——音符之間移動的過程是“圓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復滑音。借助手指移動慢慢地打開音孔或慢慢按閉,造成類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氣息控制,達到類似軟綿綿的效果(氣滑音)。
(9)剁音——類似鳥叫聲,各手指同時快速起落,加上頓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10)花舌——利用舌頭自然不斷的震動,造成音符的綿密顆粒感的一種技巧。
(11)歷音——類似鋼琴琶音的一種快速音階進行,速度很快的時候,亦能模仿鳥叫聲。有上、下歷音之分。
(12)強音——類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氣息來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13)頓音——明顯的斷奏,用舌重吐發(fā)音。
(14)舌起音——一般在吹奏連線中的第一個音域或沒有連線的音符時,舌尖輕重適度地(比輕吐還要輕微)吐奏一下,與發(fā)“提”字聲音時的動作相似,將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15)喉音——類似花舌的音響效果,與花舌不同的是振動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塊突起下垂的小舌。發(fā)音顆粒較粗糙。
(16)泛音——同種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關系的音,力度介于兩個八度音之間,屬于超吹的一種。
古代笛譜多已失傳,僅留十余首見于文獻記載。現(xiàn)在民間仍然流行的傳統(tǒng)笛曲,多是戲曲曲牌和民間吹打曲牌,如【柳搖金】【傍妝臺】【朝天子】【萬年歡】【桂枝香】【滿庭芳】等。1949年以后,在聲樂伴奏和民間器樂合奏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笛子獨奏曲和著名演奏家,其代表曲目分為南、北兩個流派。概括地說,南派笛曲風格典雅,北派笛曲風格剛健。北方笛曲的代表人物有:劉管樂、馮子存等;南方笛曲的代表人物有:陸春齡、趙松庭、江先渭等。梆笛的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放風箏》《掛紅燈》《黃鶯亮翅》等。曲笛的代表曲目有:《小放?!贰耳p鴣飛》《歡樂歌》《中花六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