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
【摘要】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目標相對于整體教學目標和階段性教學目標而言,更加微型化和細節(jié)化,它直接和學生的反應、課堂的教學效果相關聯(lián),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定位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為宗旨規(guī)劃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有效互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目標;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乃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心得,論述如下.
一、結合實際定位目標
根據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制定的課堂教學目標僅僅依據教材的內容分布,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能力.這一問題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教師的教學時間不當,教學重心失衡.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概念時,教師對集合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元素、集合的基本性質等知識點講解得比較省略,而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集合的運算上.
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集合的基本概念”的課堂教學前,沒有認真地制定獨立的教學目標,僅僅把這一課作為深入學習“集合運算”或者是“解決集合問題”的鋪墊教學.從這一點上來說,教師缺乏制定每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意識,而是根據教材章節(jié)的安排樹立了一個大概的階段意識.
課堂教學目標意識的不當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困難,對新知識的運用很難上手.學生是教學目標的最終指向,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時刻注意以學生為本,滿足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體驗.
同樣以“集合”知識的教學為例,在講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之前,教師應該意識到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集合的知識,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可以是:
1.結合實例對集合概念進行掌握;
2.通過對基本性質的深入理解掌握集合的本質;
3.能夠熟練地判斷、描述集合.
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在集合入門階段多花一點時間,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感受集合的存在,然后再進行集合的概念和性質的講解,最后讓學生回到日常生活中,通過描述集合,將日常現象集合化的方式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個回顧,最終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能夠指引教師在潛移默化中關注學生,在遇到學習障礙時需要放松教學節(jié)奏;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貼近學生體驗的講解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善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數學知識的主體能動性,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傳達數學知識,揭示數學本質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短暫性,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時過分關注知識和方法的傳授,忽略了對數學本質的介紹.這種做法表面上看有助于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
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當中,對數學本質的揭示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能夠便于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進行理解,同時通過對數學本質的體會去自主地思考生活當中的數學現象.例如,在學習“概率”之前,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確保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對隨機事件、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都有一定的了解,學會區(qū)分頻率與概率,同時能夠運用概率知識解決一定的問題.
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對概率的實質進行充分的認知:概率只是一種可能性,學生要學會辯證地看待這種可能性.在抽象的分析中許多隨機小概率事件到了現實世界中,卻由于不斷地積累,成為時常發(fā)生的大概率事件.它內在地蘊含了量變產生質變的哲理.
這就說明,在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時,教師沒有必要局限在知識和方法的框架內,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讓學生學會辯證地、動態(tài)地看待知識,讓數學教學體現出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實際價值.
三、適當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數學素養(yǎng)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潛在積累起來的體悟與能力,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熱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通過指點學生數學視野以及觀察能力等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例如:在立體幾何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教師要讓學生注意感受立體幾何對平面幾何的突破,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通過對學生的數學視野的突破和幾何認知范圍的拓展去帶動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
再比如:數列教學以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為主,因此,教學目標中可以重點讓學生注意到數列的規(guī)律性:在一組有規(guī)律的數列中,即便數列的項數是無窮的,每一項仍舊可以被表示出來.通過讓學生感知數列的規(guī)律性去培養(yǎng)學生對嚴謹的數學之美的體會,以數學美學氛圍的感召來幫助學生建構對數學的情感喜愛,加深對數學的認識.
總的來說,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目的在于實現教學的高效率和高質量,根本宗旨則是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的多方面綜合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打破教材內容的局限性,全面考慮學生的需求,從而為學生提供生動豐富、深刻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志勤.如何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3).
[2]孫月祥.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07(3).
[3]郭要紅.陳述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問題與策略[J].中學數學教學,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