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芬
【摘要】在實施新課程改革已久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仍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語文課堂中影響有效教學的諸多問題,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認真思考,更要明白有效教學課堂是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性 信息技術(shù) 提問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56-01
如今很多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慢慢失去了興趣,導致學生一上語文課就成了霜打得茄子——蔫兒了,沒精神,教師講課也是“陳詞濫調(diào)”,沒有激情。時代在進步,教育要革新,這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教育創(chuàng)新要善于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棟梁之才。
一、作為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朗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難點,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來進行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教師可以利用磁帶、光盤、以及現(xiàn)成的語文教學軟件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通過播放教材配有的光盤,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正確理解,還可以有效的對教師以及學生的普通話進行訓練。學生會在傳統(tǒng)的朗讀訓練中出現(xiàn)厭倦感,而且有些教師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等,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的無法提高。對現(xiàn)代計算機信息技術(shù)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
在對《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進行講解時,必須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那份美感。為了使學生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梢猿浞值睦矛F(xiàn)代信息技術(shù)進行教學,信息技術(shù)不僅可以隨意的控制朗讀素材的進度,還可以充分的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5]。利用聲道的選擇進行配有畫面的課文朗讀,作者寫作的技巧以及情感都可以在畫面中一一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更好的有所體會。
二、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有效融合
增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提高素養(yǎng)以及增強能力的關(guān)鍵。在單位時間內(nèi)學習成果的質(zhì)量直接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shù)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將課堂的容量大為提高,還可以將教學的節(jié)奏大大加快。這種方式可以將課堂上寶貴的時間節(jié)約下來,學生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時間,積極地開展對所學知識的運用。
信息技術(shù)還可以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的充分運用。比如老師可以布置作文題目,而學生可以在網(wǎng)上發(fā)布自己認為寫的好的作文。這種方式可以極大的其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更可以鍛煉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生一知道可以在網(wǎng)上發(fā)布自己的成果,對待這種活動都會非常慎重非常認真的,不僅會及時校對并反復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會在其中真正的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在無形當中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如何運用課堂提問藝術(shù)
(1)增加提問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課堂提問中,就可根據(jù)學生的階段特點,注意提問內(nèi)容的新穎、有趣,讓學生聽后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思考,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就一些學生熟悉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要變換提問形式和提問內(nèi)容,讓學生對熟知的內(nèi)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這一課時,可以這樣提問的:“誰是森林之王?那你們見過老虎和狐貍嗎?它們分別靠吃什么生存呢?假如它們在一起誰更厲害呢?”不用問,當然是老虎更厲害?!暗墙裉炖蠋熞o大家講一個老虎怕狐貍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是不是想迫不及待的聽到呢?那請打開課本《狐假虎威》。這樣,教師的提問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激起了學生思維內(nèi)部的矛盾,學生學習更加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
(2)明確提問的目的性,提高學生知識掌握效率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堂中的任何部分都要以教學目標為準,每一個問題都要具有目的性,不是形式和敷衍。從教師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到課后練習題的回答,教師都應在給學生的每一個提問時表達提問目的。例如,教師不能簡單的說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而是學生應該怎樣朗讀(有感情或者分角色),帶著什么樣的問題去朗讀,邊朗讀邊從課文中找出不懂得或者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等等,這樣就避免了提問的形同虛設,還能提高學生對內(nèi)容的掌握速度。
(3)提問堅持適度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課程本身涉及范圍較廣,教師對于提問內(nèi)容的難易和深淺掌握不成熟。因此,提問要堅持適度原則,對于寓意深刻的問題要由難入易。教師通過對整篇文章進行宏觀把握,有計劃有步驟的涉及提問,使問題不僅抓住文章核心,又有層次,又深入??赏ㄟ^把難題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總之,提問切忌盲目和死板,要堅持適度的原則。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已久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仍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語文課堂中影響有效教學的諸多問題,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認真思考,更要明白有效教學課堂是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生正處于整個學習階段的基礎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關(guān)注以上問題,才能為學生的語文以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鑫,馬軍,馮長武.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師范大學師范教育學院學報,2010(12)
[2]唐亞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shù) 中國校外教育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