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玲
摘 要: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學習語言的最初意識源于說話,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步產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愿望的需求,這是幼兒語言開發(fā)的心理依據和客觀實踐過程,教師需要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語言習慣,加強幼兒口語交流,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生活,提高認知能力,加強閱讀訓練,提高語言思維能力,積極探索幼兒學習語言的客觀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輔導、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提高認知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開發(fā);認知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2--01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在開展幼兒語言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為孩子們學習語言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科學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在逐步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幼兒語言思維能力。眾所周知,幼兒學習語言,最好是在興趣的支配下,潛意識地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把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聽到的、看到的、品嘗到的、聽說的和接觸到的諸多內容逐步積累下來,經過與生活周圍的人、事、物、和大自然反復而密切地接觸,有效獲得周圍的一些知識,為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提高了直接而有效的幫助。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為幼兒營造學習語言的良好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豐富幼兒生活內容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認知世界,在愉悅過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比如在冬天,教師可通過在教室里栽種花草、蔬菜等植物,讓孩子們有機會每天都能仔細觀察各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并引導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恰當的詞匯、語言表達出來。下雪的時候,帶領孩子們在室外觀察雪景,告訴孩子們雪花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然后鼓動幼兒親自接雪花,仔細觀察究竟。幼兒在情境中實時觀察,通過欣賞雪景,有了進一步感知,通過觀察雪景,了解了雪是一片片,一團團飄落下來的。對此孩子們眾說紛紜,有的說雪像白糖一樣,有的說地上的積雪白色的地毯。春天來臨,教師可帶幼兒在校園的空地嘗試種植,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從中得到生活中事物的印象,進一步積累了詞匯,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在適宜的環(huán)境和快樂的氛圍中認知事物、豐富知識、發(fā)展語言。
二、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結合幼兒園的環(huán)境特色給
幼兒多創(chuàng)造條件,用直觀教學法引起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如:給幼兒講“春天”的故事之前,先請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都有哪些變化,然后結合課文再向孩子們提出相關的問題,教師可適當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判斷的內容,親身的體會,積極地發(fā)言。在教師啟發(fā)下,幼兒列舉了許許多多他們生活中的經驗,幼兒興趣很高。教師把幼兒帶到美麗的花壇前,讓他們看看花兒都有什么顏色,再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種顏色。他們邊點邊數,數出了好幾種,教師告訴他們:可用“五顏六色”來形容漂亮的花朵,這更加有利于孩子們理解詞匯的含意。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食糧,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通過開展識字游戲,使幼兒在玩耍中、嬉笑中認識一些常用的漢字。漢字教育應著力啟發(fā)幼兒的心扉,因此,我們還應用靈活的方法,千方百計調動他們識字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認識漢字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孩子認字時,我們還可采用啟發(fā)、誘導、直觀等形式來進行。如:在孩子認識“花生”二字時,我先讓他猜一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孩子說是“花生”,我隨即拿也“花生”給孩子看,這樣,孩子很快識得“花生”二字。幼兒的好奇心強,教師通過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結合一些相對應的游戲活動再進行識字教學,使孩子們在愉快中學習識字,在最高興時學習每一個漢字,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從而有效提高認知能力。
三、強化幼兒閱讀思維訓練的效果
在幼兒教育實施過程中,必須重視閱讀訓練,逐步提高孩子們對語言的感悟力和興趣。幼兒學習語言和閱讀的途徑最初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來完成的,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對于幼兒來講,聽老師講故事等文本內容是最基本的閱讀方式,聽得準確,聽得懂,才能收到良好“閱讀”效果。教師要帶領幼兒聽多種聲音,多媒體課件的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后模仿,想象,并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么。再輔導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以后,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鼓勵幼兒填換內容,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如教師上《八只小狗抬花轎》時,有幼兒問:“為什么非要讓八只小狗來抬呢?”對此,教師不要急于回答,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應該反問孩子們,“是呀!為什么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進行了自由討論。結果有的說因為老虎太龐大,也有的說因為小狗太小,要多一點才能抬動……更有幼兒說因為八可以分成四和四這樣才能保持平衡呀。通過這樣的閱讀訓練活動,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運用語言的同時,養(yǎng)成積極動腦筋思考的習慣,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發(fā)揮想象力,通過對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較,進一步提高運用語言準確表達的能力。教師可在不同階段有針對地實時準備一些低幼讀物,讓幼兒邊演示邊講,加深了幼兒對文學作品中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在理解基礎上強化記憶,通過有興趣的閱讀訓練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在語言教育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找書本閱讀,并且在逐步閱讀過程中提高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jié)摿Α?/p>
結束語:總之,在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語言習慣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因為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豐富的語言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增長幼兒的知識,提高語言能力,開闊幼兒視野,強化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野貴琴.談幼兒園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J]《學園》.2011年
[2]潘芳麗.幼兒識字教學方法的思考.[J]《素質教育論壇》.2008年
[3]孫麗.在幼兒教育中如何進行語言引導[J]《科技信息》.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