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蘭
摘 要:同齡編班在方便教學(xué)、提高效益的同時,存在阻礙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等問題。作者從一個教師的角度出發(fā),以南京師范大學(xué)紫金幼兒園的混齡戶外體育游戲為例,討論在混齡游戲開展過程中幼兒遇到的交往障礙,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chǔ)上嘗試尋找解決策略。研究表明,教師可以通過科學(xué)的反思路徑,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交往困難,并提供具體的策略以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訓(xùn)練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幫助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
關(guān)鍵詞:混齡游戲; 交往障礙; 解決策略; 反思路徑; 社會交往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12-107-001
在幼兒園中,幼兒被人為地按年齡編排為大、中、小班。我們要反思諸如以下問題: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伙伴”一詞對于幼兒是否僅僅意味著自己的同齡人?人為地按年齡編班教學(xué),在提高效益的同時是否也存在著問題?
蒙臺梭利認為,社會生活的魅力在于一個人可以遇到不同類型的人,按年齡實行隔離是一種人為的隔離,它打破了社會的契約,剝奪了生活對兒童的滋養(yǎng),阻礙了兒童社會意識的發(fā)展。在國外,相對于同齡編班的混齡編班已經(jīng)是幼兒園中一種常見的組織形式。在國內(nèi),混齡教育雖然困難重重,但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與實踐。我園自2010年起開始嘗試開展各種混齡活動,主要組織形式是間斷式混齡,即大班和小班幼兒固定結(jié)伴,并在固定時間段內(nèi)進行混齡活動,活動內(nèi)容主要是戶外體育游戲。在此,作者從一個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討論在混齡戶外體育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幼兒遇到的交往困難,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chǔ)上嘗試尋找解決策略。
困境一:“老師,弟弟不聽話”——給幼兒一個交往最近發(fā)展區(qū)
“臭小豆、死小豆,我要把他扔掉!”
“老師,小豆又跑了,臭小豆,死小豆,我要把他扔掉!”來告狀的是大班大姐姐方雅儀,小豆是她的小弟弟。老師抬頭一看,小豆正在草地上高興地跑著,方雅儀低著頭,兩個手交錯著。這個時候,其他小朋友正在玩著兩人合作的游戲——兩人三足。老師說:“那你把他喊回來?!薄拔液傲?,沒用?!崩蠋熣f:“那你去拉他?!狈窖艃x聽了,走過去追小豆,可是小豆跑的飛快,她根本抓不住。她追了一會放棄了,剁著腳說:“臭小豆?!?/p>
小豆是方雅儀的固定伙伴,最初結(jié)伴是由幼兒自主選擇的,這已經(jīng)不是方雅儀第一次來向老師求助了,在前兩次活動中,小豆或是四處亂跑,任憑方雅儀怎么說都沒有什么改善。老師采用的策略一是鼓勵小豆積極參與活動,二是教給方雅儀一些溝通語言和交往方式來與小豆交流,但是效果并不好。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方雅儀已經(jīng)有些急躁了。她和小豆之間存在的交往障礙使她得到的不是交往本身帶來的愉悅和成就感,反而是壓力和挫敗感。這次活動之后,老師征求了方雅儀和小豆的意見,并決定給他們重新結(jié)伴。方雅儀和一個小妹妹結(jié)伴以后,再也沒有向老師求助。小妹妹能很好地和她交流,而她也越來越有當(dāng)姐姐的感覺。因為這樣的變化,她得到了幼兒園所有老師的肯定,在交往方面也獲得了自信。
對于在混齡活動中需要主動開展交往活動的大齡幼兒而言,交往障礙過大顯然會增加幼兒之間交往的難度。也許小豆不是方雅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更換伙伴之后,方雅儀獲得了愉快的交往體驗,也很好地體驗到了由關(guān)心、愛護、教導(dǎo)小妹妹所帶來的作為大姐姐的成就感。
困境二:“給他一張貼畫”——給幼兒一個建議,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
這天下午,我對大班的哥哥姐姐進行訪談,訪談到小豆的哥哥李沐軒。
老師:你覺得小豆怎么樣?
李沐軒:還可以,不過他有時候還是不聽話,到處跑。
老師:我有個主意,他很喜歡小貼畫。在今天活動開始的時候,你拿一個貼畫給他看,告訴他,如果他今天能和你一起玩游戲,就把貼畫送給他,好不好?
李沐軒:好的。
活動時間到了,我看見李沐軒把手心的貼畫拿給小豆看,小豆馬上伸手去抓,李沐軒立刻把手合了起來并跟他說話,小豆邊聽邊看著他的手。彩虹傘游戲開始了,小豆在沒聽到老師指令的時候就想去抓彩虹傘,李沐軒喊他,同時把貼畫給他看,小豆看到貼畫后跑了回來,安靜地坐在李沐軒的旁邊。
在了解中發(fā)現(xiàn),小豆性格也比較急躁,不遵守班級常規(guī),但他喜歡得到鼓勵,愛聽老師表揚。在訪談中,教師把建議提供給了李沐軒,他也愉快地采納了。在以后的活動過程中,小豆基本都能跟隨李沐軒參與活動,在活動結(jié)束時,當(dāng)李沐軒將貼畫給他的時候,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貼畫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和大班幼兒的訪談中,有好幾個小朋友都反映有時候小班的弟弟妹妹不聽話。教師需要在活動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困難,提供具體的策略,以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訓(xùn)練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
困境三:“我們不要哥哥姐姐”——循序漸進,給低齡幼兒舒適的交往環(huán)境
“哇!老師,我不要!我害怕!我要老師!”那時候,正是大班幼兒進入小班幼兒教室兩兩結(jié)伴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哭聲,教師吃了一驚,看著小班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臉上充滿茫然,有的孩子仿佛要哭出來了,而一個膽小的孩子已經(jīng)哭了。
針對低齡幼兒中出現(xiàn)的不歡迎、不接納的情況,教師放慢了結(jié)伴活動的開展速度,循序漸進。首先,利用物品分享活動來增進大齡和低齡幼兒的情感交流,有了食物、玩具、圖書等幼兒熟悉并喜愛的物品作為媒介,幼兒之間的接觸開始變得自然起來;其次,開展集體游戲,大班幼兒和小班一起玩同一個體育游戲。另外還通過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節(jié)目等活動來增進情感,減弱陌生感。
教師在混齡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通過游戲的設(shè)計、組織來促進幼兒發(fā)展,但是混齡活動不僅要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發(fā)展,更承擔(dān)了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功能。希望本文的內(nèi)容可以為同行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玉峰.國外兒童混齡教育及其對我國學(xué)前教育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09,7:104-106
[2]董玉.淺談混齡教育對我國學(xué)前教育的啟示(J)才智,2012,7:113
[3]周仲亞.開展混齡自主體能游戲區(qū)初探(J)科學(xué)大眾·科學(xué)教育,201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