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紅
摘要:隨著連云港課改推行的六模塊教學的不斷深入,為了適應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新理念,課堂討論因其存在的優(yōu)勢而成為教師普遍采用的課堂組織形式。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就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課堂討論;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24
隨著連云港六模塊教學升級版的課程理念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已成為一種教學時尚,是廣大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不例外。這是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實現(xiàn)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一種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討論的應用,能夠誘導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個人的看法,取長補短,得出結論,從而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互動式的交流研討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教學相長。
通過跟隨縣視導組領導聽課、座談等,筆者聽了許多教師準備的高質量的課,他們都無一例外地使用了課堂討論。筆者在感到欣喜之余,也深刻體會到討論策略的實施仍存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改進的問題。
一、課堂討論存在的問題
1. 討論議題變動性大,問題深淺把握不當
通過聽課,筆者發(fā)現(xiàn)討論是每位教師都會用到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在一堂課中要讓學生討論五六次甚至更多。而且,有的課堂為討論而討論,為合作而合作,形式主義的嫌疑很大。導致討論就像一場接力賽,學生疲于應付,收到的效果也令人擔憂。另外,教師設置的討論問題有時太膚淺,有時玄而難懂,使學生失去了討論的興趣。
2. 學生投入不均衡,思考膚淺狹隘
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形: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教室里立即呈現(xiàn)出一片熱鬧的場景,貌似每個學生都在參與討論。但是,由于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作祟,低年級學生反而比高年級學生的參與度更高,討論更積極。而且這種看似熱鬧的討論場景常常會有學生渾水摸魚,作為旁觀者的身份未經獨立思考而從學生已經討論好的問題中獲取答案和信息。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扮演嚴師很難深入學生,因此對問題缺乏有效的引導。另外,在初中思品課堂上,學生習慣性的動作就是在教材上找答案,并沒有融入自己的觀點和創(chuàng)新性的意見,發(fā)揮性的詮釋更是少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蹦敲矗苊庥懻撝械睦鋱?,確保討論的順利進行,教師就應該改變以往單純依賴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解決課堂討論問題的策略
1. 精心設計重點,轉變教學觀念
在討論前,教師應精心選擇并精確表述論題。一個好的論題本身應該是明白易懂、表述清晰的,其答案也應來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需要知識的深化和組合,學生在回答時應加入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例如,在講到九年級第一課時“感受社會變化”時,筆者讓學生圍繞身邊自己觀察到的人和事,以及社會發(fā)生的變化組織答案、參與討論,這樣既可以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又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2. 科學計劃調控,增加討論的實效性
教學的情境千變萬化,教師要根據具體情境把握課堂討論的節(jié)奏,積極參與、適時介入、及時引導,做好討論的組織調控工作。在講到九年級第六課“認識依法治國”中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時,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后,應給學生留有適當的進行思考的時間。在討論過程中的某些中間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可結合案例分析“小悅悅”事件,或適時地做簡短的階段性小結,以明確對當前面臨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問題的態(tài)度。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應該作畫龍點睛式的點評或給予激勵性的、客觀真實的評價。
3. 及時深化問題,保證課堂討論成果
在組織課堂討論時,教師精心設計的自認為十分精彩的懸念問題拋給學生后,有的學生會立即作出準確的回答,使精彩的懸念變成乏味的“白開水”。筆者在講時政“美麗中國與當前的霧霾天氣”的聯(lián)系時,學生雖然回答了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等,但其答案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答案的提前出現(xiàn)并不意味著教學目標的達成。對此,筆者將重點引入與學生一起探討“怎么辦”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事物的表層引向深處,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在討論結束時,教師可對整個討論過程和結果作總結概括。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歸納,相互補充,最終形成完整的答案,這樣的效果遠比教師告知答案并使學生死記硬背更有成效。
總之,討論是目前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體現(xiàn)著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先進教學理念的基礎思想,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索課堂討論的新形式、新思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楊集中學 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