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林
摘要:由于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教師們便更注重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而忽視了教學的多樣性。本文將從高中數學的合作學習入手,從合作學習的問題和對策兩個方面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
關鍵詞:高中數學;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94
一、引言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它作為教學方式是建立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本文將以高中數學的合作學習為切入點,分析合作學習中學生和教師出現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完善合作學習的建議。
二、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1. 學生方面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在聽公開課的時候,筆者發(fā)現教師喜歡改變學生的座位方式,以4-5 個學生為一組,或者排成波浪形,排成馬蹄形等,似乎改變學生的座位,把學生湊在一起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上經常出現無論教學內容的難易,也無論有無合作學習的必要,教師就盲目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或者小組討論。但在真正展示成果的時候,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站出來代表小組發(fā)言。
其次,學生參與機會不均等,能力發(fā)展不均衡。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極具個性特點。有的學生性格外向,思維活躍;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這就導致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總是活潑好動的學生掌握主動權,而內向、不善于與人溝通的學生往往逃避學習的責任,學習任務也由個別能力強的學生來代替完成。導致一部分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不能完全暴露出來,還剝奪了他們自主學習、自我感悟和提高的機會。
最后,學生缺乏交往溝通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導致學習效率低下?,F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普遍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合作的意識和協(xié)作的能力。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他們不會與同伴進行溝通。在解決學習任務時,不會將學習任務分解,明確每個人要做的事情,學習效率低下。而教師所給的小組合作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
2. 教師方面
首先,高中數學教師技巧和技能的欠缺。由于大部分教師從小接受的是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傳統(tǒng)教育。參加工作以后,也很少有機會參加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培訓。教師對如何編排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在何時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自身的角色把握等內容都有沒有深刻的認識。
其次,高中數學教師仍然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很多地區(qū)高中數學將三年的內容壓縮到兩年完成,課堂容量極大。數學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數學課上寶貴的時間只能是數學教師自己在辛苦地講解。此外,教師還要經常應付參與各種評比、培訓、考核、檢查活動等。
最后,高中數學教師缺少與小組合作方面的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教師們表示,小組合作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有幫助的,但是,由于缺乏與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自己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比較盲目,即使有問題也不能很好地解決。
三、合作學習的完善
1. 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明顯特征是有力地挑戰(zhàn)了教師的“一言堂”。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讓他們走進課堂、親身體驗。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留給每一位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都有自己對問題的獨到見解,能夠解決疑難問題、制定獨立方案、積極組織組內討論。教師不能由于時間關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開就終結,而是應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大空間。
2. 制定好合作的過程
教師要明確小組合作教學的目的規(guī)則、制度,關注學生合作過程中的表現和反應。教師在確定分工時,先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具體工作,做到各盡其才。比如誰當小組長、誰負責記錄、誰是聯(lián)絡員、資料員、誰總結發(fā)言等。在實施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習慣,使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知識互補,談見解、說體會,提建議,做到相互學習、相互監(jiān)督,有計劃地組織輪換分工,全面鍛煉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3. 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主要采用“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只是眾多教學方式之一,并不是一味對傳統(tǒng)大班教學、個體教學的否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情況對應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在小組合作內容的選擇上要有科學性。有的教師選擇難度較大的問題內容,課堂討論得熱火朝天,卻往往跑離了主題。
4. 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
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是小組合作的主要目的。教師應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準備者,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課堂教學的示范者、參與者,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扮演多重角色。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合作”的觀念,課前認真地做好組織和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組織能力、性別等情況進行摸底,在教學中做好科學合理的分組,便于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四、結束語
合作學習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是短期的教與學的合作行為,它需要教師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補充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 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 周先懷.高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J].校長閱刊,2006(6).
[3] 吳承華.“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6).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縣實驗中學 4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