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
摘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英語課堂煥發(fā)魅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的目的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學會更好地思考、積極地發(fā)言。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氛圍;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157
語言學家葉斯伯森曾說:“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給學生盡量多的事去做,而且用英語去做。學生必須沉浸在里面,而不是不時地噴淋一點水。他必須全身投入水中,感到自然,作為一個游泳者而左右逢源”。
很多時候教師會抱怨,學生上課沒有精神、參與的積極性不強、對英語課缺乏興趣等。實際上教師應從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英語課堂變成了詞匯、短語、語法、句型等搭建起來的知識場景,英語學習大多是機械重復、公式化記憶,這樣的場景顯然是枯燥無趣的,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距離,使課堂教學在整體上缺乏了現(xiàn)實感和生活感,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開口說、持續(xù)聽的興趣和欲望。所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筆者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法,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學生容易接受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初中學生喜歡有趣味的活動。因此,教師除了準備知識點之外,還應認真考慮課堂活動的設計。新課標教材的內容本身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多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進行學生間的配對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范圍的調查、猜謎、朗誦和課文復述等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和語法難度的增大,許多教師上課時只重點強調語法知識,從而使部分學生容易思想分散,逐漸失去對英語的興趣。而且根據初中生的英語基礎,他們暫時無法接受較為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教師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過多次重復練習,學生才能在腦中形成概念。因此,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樂學、會學、主動學。
二、及時復習,分層檢測
初中學生普遍存在健忘的問題:對于課文中的生詞和句型,他們有較強的短時記憶能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他們對知識的遺忘率也很高。因此,教師應及時地讓學生回顧、復習所學的內容,以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同時,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可以將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點在課堂里進行有機整合,進行口頭或筆頭的聽寫。另外,筆者認為,在沒有早讀時,教師在課前進行五分鐘快速口頭測試,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檢測,而且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提問不同的問題,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三、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但是有的課型或課文內容有其局限性,例如英語復習課,在語法講解時缺乏趣味性。尤其是筆者星期一和星期五的課被安排在下午第一節(jié),經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出現(xiàn)犯困的現(xiàn)象。對此,筆者也進行了反思,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復習課語法講解較多,學生缺乏興趣;第二,天氣轉暖,學生不適應,容易“春困”;第三,學生中午有大量作業(yè),午間沒有休息的時間。因此,學生下午“犯困”、沒有精力上課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復習或試卷講評課堂的效率呢?
1. 在氣氛沉悶時,教師可適當安排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至少15-20分鐘。不論是復習課還是習題課,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以此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識,逐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 少講多練習,充分利用隨堂習題卷。隨堂習題卷可以是教師根據課堂重難點精心挑選的題目,這樣即便是授課過程中遺漏的一些知識點,也可以通過隨堂練習卷彌補。因此,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面面俱到,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獨立思考、做題,提高課堂的效率。
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還應該注意課堂的紀律問題。由于初中學生還未脫離孩子的特性,課堂氣氛不能過分沉悶,而教師枯燥單調的講解容易導致他們對英語失去興趣。但是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也不能有過多的活動,這會使學生過度興奮,可能導致課堂失控,有效教學時間不夠。所以,教師應把握好尺度,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總之,我們只要用心設計我們的課堂,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活化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學會更好地思考,積極地發(fā)言,那么,我們的英語課堂一定會煥發(fā)出無窮的魅力。
(作者單位:新疆伊寧市二十三中 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