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顯飛
摘 要 何謂“語文味”?筆者認為,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上。語文素養(yǎng)不是靠分析出來的,而是主要靠讀出來的。這已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的確,瑯瑯的讀書聲,是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關鍵詞 語文 教學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也著重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苯處熢陂喿x教學中,要以這一理念為指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閱讀心里的獨特性,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語文課書聲瑯瑯,讓孩子們讀出語文味、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1讓每個學生“動”起來
真正有價值的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動起來,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才華得到充分展現(xiàn),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diào)動。
(1)讓設疑、質(zhì)疑、合作、探究貫穿課堂
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于用自己設計的教學模式去束縛學生的思維,千人一面,千教一法。豈不知,這只會培養(yǎng)更多的“病梅夭梅”。正確的方法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一個自由、自我發(fā)展的空間。閱讀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設疑,質(zhì)疑,合作,探究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能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問題的習慣,激發(fā)孩子們無限的學習熱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交流的針對性,加速閱讀教學的進程,摒棄無效勞動,提高效率。
(2)教師放手,學生動手
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新興的一種教學手段,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上資源,鼓勵學生去查閱相關的資料。例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要求學生上網(wǎng)查找杜甫有關憂國憂民的詩句,學生興趣很濃,同時又領悟了杜甫的思想。當然,表演課本劇、自辦手抄報也不失為好的辦法。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永遠比知識重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將會有一方更廣闊的天空任你翱翔,它是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閱讀的拓寬。
2讓課堂“活”起來
在新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平等、、教學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應是師生對話、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如何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
首先,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也是對話、交流的基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進行對話、交流、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這些體驗和感受,可以是對閱讀材料某些部分(詞、句、段)或主要的問題發(fā)表的見解;也可以是對課文內(nèi)容、寫法的評價或?qū)φn文的補充、修正等等。
其次,開展有效的對話和討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對話、交流的主要形式??梢跃驼n文的重點詞、句、段,也可以圍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多數(shù)學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對話和討論。合作學習貴在通過探究,產(chǎn)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內(nèi)容引深或拓寬,在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實現(xiàn)積極的、有效的學習。
3讓每個學生的情感“煽”起來
閱讀教學不只是感知過程,同時也是情感過程,語文教材的主體是文章,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見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更是有情人,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將文章情,教師情,師生情和諧統(tǒng)一在聽說讀寫中,才能彈奏起課堂教學的美妙樂章,一課伊始,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用激情或者激勵的藝術,調(diào)動學生好奇、求知、喜怒等閱讀的因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入角色,用課文之情去激發(fā)學生之情,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乃至師生達到情感共鳴,從而產(chǎn)生愉悅,輕松,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4讓每個學生的人格“亮”起來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鴦遠具有教育性”,尤其是語文教學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不只是簡單的說教所能奏效的,而是在閱讀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它們好似一汪清泉,洗滌學生塵封;猶如一縷春風,吹散了學生煩閱的愁緒;仿佛一座青山,堅定了學生健康成長的信念,如《儉以養(yǎng)德》,《批評與自我批評》,《背影》等都是修養(yǎng)的的經(jīng)典之作,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修養(yǎng)。
語文教學是最有個性化的學習,在這充滿生命激情和思維活力的語文課堂上,應真正把閱讀、品位、質(zhì)疑、合作、感悟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把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生命個體的精神漫游,折射新課程下閱讀教學的真諦——“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