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寧
摘要: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涉及到諸多方面,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教學過程中,應引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激發(fā)閱讀興趣;改善教學氣氛,啟發(fā)閱讀自覺;把握閱讀規(guī)律,科學安排訓練。
關鍵詞: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自覺;閱讀規(guī)律
課外閱讀既是中小學生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中小學生通過讀書來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使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逐步走向理性、有序和有效,從而切實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益。下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引發(fā)閱讀動機,激發(fā)閱讀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說過:“追求優(yōu)異的成績……不但同我們教什么有關系,而且同我們怎樣教和怎樣引起學生的興趣有關系?!毙睦韺W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著意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閱讀的內部動機,也是形成閱讀習慣的重要前提。實踐證明,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促使他們專心注意,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有意識記;可以使他們產生充沛的精力,頑強的毅力,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貼近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安排教學內容,并于一定的情境中組織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講故事、聽音樂、動手操作、觀看電影電視、利用幻燈等。
二、改善教學氣氛,啟發(fā)閱讀自覺
在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氣氛可以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課堂氣氛的培養(yǎng)、渲染、烘托和把握,充分發(fā)揮其在提高教學效率中的作用。
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形成,有賴于做好以下工作:
1.情緒調控情緒調控包括教師本身和學生的情緒調控。教師上課時,就迅速進入教師角色,把從家里、社會上帶來的喜怒哀樂暫擱一邊,以穩(wěn)重的教態(tài),平和的語氣進入課堂。此外,老師還應根據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調控自己的情緒,以便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要表達的氛圍。
2.教學方法的調控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有利于促進學生愛學、樂學、深入地學,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1)誘導法:氣氛的形成來源于教師的誘導和引發(fā),而這種誘導通常是在學生情緒發(fā)生微妙變化的瞬間,教師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循誘導。(2)感受法:進行美的熏陶。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領會這些事物的美,僅憑視覺的力量往往是不夠的,還需借助其他感官的幫助,才能取得強化感受的效果,我相信誰也不會拒絕美。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發(fā)現美,享受美,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審美體驗,使每一篇文章、一本書都成為精神悅怡的對象。如《天山景物記》的自然環(huán)境美,《荷塘月色》的意境美,《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語言藝術美……。(3)渲染法。氣氛需要渲染,強調與整個環(huán)境相一致的氣氛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對學生的感官形成一種感染和沖擊波,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出自內心的主動求知。
3.節(jié)奏調控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張與弛,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為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包括教學密度、難度的安排,熱場、靜場的調控。
教學密度,要疏密有致。太疏則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太密則可能使學生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教學難度,要有緩有陡,不能一味的爬陡坡。坡度過緩,則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索狀態(tài);坡度過陡,則可能使學生望而生畏而不愿進入思維狀態(tài)。
熱場與冷場,要處理得當。開場宜熱,妙趣橫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場宜靜,使學生思維得以深入進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膘o后宜熱,使學生情緒得到調整。
4.反饋調控要通過及時反饋,調控教學密度和難度。如提問,學生張口就答,這部分內容就可加大密度,加快節(jié)奏;提問時學生答不出或答不準,則說明內容難了些,可放淺些,密度放小點,節(jié)奏放慢些。
三、把握閱讀規(guī)律,科學安排訓練
閱讀教學必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lián)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論。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和關鍵詞。只有明確了各類文體的學習重點,訓練時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作為語文老師更要廣泛涉獵,及時了解閱讀有關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課外閱讀,這樣更有利于向學生推薦書目,更有利于與學生交流,對其進行引導。例如,小學生究竟讀什么書?怎么讀?成了每個小學語文老師頭痛的問題之一。因為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半幼稚時期,雖說他們具備了較淺的閱讀能力,但在認識問題上還是處于很朦朧的狀態(tài),缺少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他們開始學會了探索求知了。如果沒有人指導他們該看什么書的話,就會出現一種對閱讀有很大的隨意性,學生的身心受到了社會上精神的污染,容易往反方向發(fā)展,對他們的學習氛圍極不利??紶柕抡f:“僅次于選擇益友的,就是選擇好書。”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結構等推薦一些科目給學生閱讀,開拓視野。這樣對他們以后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教與學都無定法。提高中小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是很多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實踐和總結。
(作者單位:廣西貴港市港南區(qū)木松嶺學校5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