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美苑
摘要:數學是一門思維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感到所學內容枯燥無味。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從新課導入、講授過程、課后小結等階段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關鍵詞: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激發(fā)學生;數學興趣
數學是一門思維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教師對所授內容的平鋪直敘,勢必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枯燥無味。因此,教師要研究如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啟發(fā)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就是說要想方設法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動地進行學習。
人常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是一種苦役。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進入宮殿的入門向導。所以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本褪钦f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揭示和解決學習興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使他們在“迷惑”、“疑問”、“好奇”的感覺中,在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tài)下,激起思維發(fā)動,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正。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懸念,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增強記憶、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嘗試著精心設置一些“懸念”,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較長時間的實踐觀察,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好奇欲望,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在三個階段進行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三個階段是:課的導入階段、課的講授過程、課的小結階段。
一、在新課的導入階段設置懸念
在新課的導入階段進行懸念的設置,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渴望與追求,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聽課熱情的目的。例如:在講三角形的外接圓時,怎樣確定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紙板做成如右圖的殘缺圓,在課前幾分鐘發(fā)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補圓比賽,看誰能夠最快想出辦法把它補成一個完整的圓。應該怎樣補呢?學生在動手前就會對補圓的方法進行思考,當他們還沒有能夠想出解決的辦法時已經上課了,學生帶著還沒有解開的疑問走進課堂,頭腦中自然就形成一種懸念。這時,老師就指出:今天我們的學習任務就是來找找補圓的方法,相信在下課時你們一定會找到最合理的補圓方法,把現在沒有能夠完成的任務完成。要合理地補圓,這就要用到一個數學知識,也就是怎樣確定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
在這節(jié)課的導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學生的爭強好勝的心理,為學生們設置了一個小小的懸念,為了能夠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全班同學中顯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學生對這一節(jié)新課的內容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當然課堂效果也會很好的,這正像一位著名學者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在課的講授過程中設置懸念
在新課的講授過程中不斷向學生提出疑問,時時使所講授的內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學生的興趣始終不衰,主動積極地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得到滿意的收獲。例如,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一節(jié)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導學生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著問:“能否證明你們得到的結論呢?并且證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種?!蓖瑢W們都很驚訝,并由此產生疑問,議論紛紛,而且拿起筆進行證明,經過大家積極的思考和討論,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很快得出如下幾種證法,并且都能夠積極舉手回答。
在證明時學生們都很積極,爭先恐后地回答,對于其中的證法,有些學生有頓然大悟的感覺,并且得到了滿足。通過這種一題多解的解題懸念設置,可以在解題過程中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并且對數學的變幻無窮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就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地探尋新的知識,其實這就是通過學習來培養(yǎng)興趣,然后又通過興趣來促進學習、提高學習的一個階段。通過這樣的懸念設置,就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從而主動熱情地學習數學。
三、在課后的小結階段設置懸念
每節(jié)課在小結時,也應精心設置一個小小的懸念,為下節(jié)課的內容涂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促進學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著下節(jié)課的到來。有些學生為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于是打開課本,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說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預習。例如,在講冪的乘方的意義之后,讓學生們計算(3500)4×(﹣)2001,當學生們得到了解情況32000×(﹣)2001之后,就無法再計算下去了。這時,教師可以說:“這道題看起來好像很復雜,其實,如果你略施妙計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口算出來,這個妙計是什么呢?如果想知道那就請聽下節(jié)課‘積的乘方的分解?!边@樣,又在學生心中一個懸念,使學生對下節(jié)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回去以后能夠自覺地進行預習,從而為更好地完成下節(jié)課的內容作了一個鋪墊。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如:設置懸念要難易適當,使學生能夠始終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設置懸念要聯系學生實際,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和好奇感,從而活躍其思維,始終使思維處于主動狀態(tài);設置懸念還要注意與學生的情緒相結合,在學生情緒飽滿的情況下進行懸念的設置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時機,適時適當地進行懸念的精心設置就一定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始終熱情,在積極快樂的氣氛中感受數學的奇妙,進而掌握好知識。
參考文獻:
候耀先.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作者單位:廣東省興寧市新陂中學5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