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現(xiàn)代教學觀的形成,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思維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這是新時期生物新課程的要求,也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推理
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yǎng)學生面對復雜的信息學會接收、選擇和作出判斷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和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密切相關,要讓學生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jù)。
一、加強興趣指導,激發(fā)學習動機
1結合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學習能使學生產(chǎn)生最直觀的感受與形象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章節(jié)時,就可以結合身邊的實例進行觀察研究,小鳥、昆蟲、馬、羊等這些生物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動物園里能見到的,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動物園一起觀察它們的物理形態(tài),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并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回答。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推理能力。
2設置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在生物課的學習中,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的設置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生物圈中的人》一章時,不是單純地講述人體生理衛(wèi)生知識,而是在講述人體結構和生理的同時,始終將人體的內(nèi)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圍環(huán)境的背景中。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人體生理或者人類的活動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進行分析,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推理。
二、傳授學生邏輯推理方法
1科學歸納法
科學歸納法是根據(jù)一類對象中部分對象與其屬性之間具有的必然性聯(lián)系,推出該類對象全部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比如講授《光合作用》一節(jié)時,教師講授完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以后,提出問題: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引導同學們思考,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因為它含有葉綠體,能利用光能,葉綠體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是因為它含有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及有關酶,那么具有光合色素和相關酶,但不具有葉綠體的細胞,是否也能進行光合作用,藍藻就沒有葉綠體,但能進行光合作用,由此推出:“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要含有光合色素和有關酶等,同理,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細胞不一定含有線粒體,但一定含有有氧呼吸酶?!边@樣教給學生推理方法,引導學生一步步推理。
2類比法
類比法也叫“比較類推法”,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其結論必須由實驗來檢驗,類比對象間共有的屬性越多,則類比結論的可靠性越大。類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前提,“彼”看作結論,那么類比思維的過程就是一個推理過程。類比法的特點是“先比后推”?!氨取笔穷惐鹊幕A,既要“比”共同點也要“比”不同點。對象之間的共同點是類比法施行的前提,沒有共同點的對象之間是無法進行類比推理的。比如,在講解“在栽培植物的生長期間要經(jīng)常耕松土壤,這樣不僅能夠保持充足的空氣,有利于根的呼吸,而且阻力比較小,有利于根在土壤中的延伸”時,如果學生很難理解,就可以打個比方,引用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或者本身就已經(jīng)證明了的事實。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加形象生動地理解講解內(nèi)容,還能進一步地拓展知識。
3簡單列舉法
它是根據(jù)一類事物中部分對象具有的某一種屬性,來推測其他對象或者這一類的全部事物都具有這種屬性。這是一種最直接、直觀性最強的方法。比如“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習性、形態(tài)和大小差別很大,從極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喬木桉樹。大多數(shù)直立生長,但也有纏繞、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機械支持而生長的;多含葉綠素,自己制造養(yǎng)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具有真正的花,有雌蕊,有雙受精現(xiàn)象,孢子體高度發(fā)達,配子體進一步退化,頸卵器消失,其余為卵器,具有這些特征的我們可以將其稱為“被子植物”,根據(jù)這些特征就可以判定自然界的被子植物。
參考文獻:
黃鶴.初中生物學科探究教學現(xiàn)狀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田德元.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課程教育研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