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摘 要 試卷講評課,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梳理知識,提升解題的能力和技巧,是知識落實的重要課堂組織形式。運用導學案進行試卷講評,更能有效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梳理核心知識點,呈現(xiàn)題型變式,拓展學生思維。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生物試卷講評課中運用導學案的四種組織形式。
關鍵詞 導學案 試卷講評課 知識落實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試卷講評課是在學生練習或者測試之后,師生共同對試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的一種課型。通過有效的試卷講評,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在知識應用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導學案這樣一種新的試卷講評組織形式,該形式思路清晰,形式新穎,更能有針對性地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題的技巧和能力。
1 試卷講評課的授課目標
1.1 糾正錯誤,分析得失
糾正錯誤是試卷講評的最基本的一個目標。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在知識點、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答題規(guī)范性等方面會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糾正這些錯誤,避免以后重蹈覆轍。
【例1】 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細胞需要儲備大量的ATP
B. 黑暗條件下,細胞溶膠可以產生ATP
C. 糖類氧化分解過程中的能量可以轉化為熱能和ATP
D. ATP釋放能量往往與某些放能反應相關聯(lián)
該題目正確答案為B,但學生回答的正確率很低。錯選為其他幾個選項說明有些知識點學生掌握不清或理解錯誤。在講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如下內容:細胞內ATP不可以大量儲備;ATP只是物質不是能量;ATP水解本身是放能,但往往與其他吸能反應相聯(lián)系。只有糾正了學生解題時的理解和知識點上的錯誤,才能讓學生在失分之后有所收獲。
1.2 梳理知識,明確細節(jié)
生物試卷的信息量大,知識點繁雜。所以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相關知識點,理清每一個題目中的知識點細節(jié)是試卷講評課的又一重要目標。
【例2】 下列有關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膜、核膜、各種細胞器膜都含有脂質、蛋白質
B. 同一個體的不同體細胞中,核酸分子不完全相同,蛋白質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C. 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細胞溶膠、線粒體基質及葉綠體基質都能生成ATP
D. 藍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
該題目正確答案為C,但學生容易錯答為B或D。所以,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挖掘出B中的知識細節(jié):同一個體的不同體細胞中,核酸分子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核DNA相同,但基因選擇性表達,所以mRNA不完全相同,導致蛋白質分子也不完全相同。教師在講評D選項時,可引導學生總結出各種生物的具體的遺傳物質類型,并注意有針對性的梳理出相應知識點,點睛知識細節(jié)。
1.3 總結方法,提升技巧
試卷講評的更高一級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在糾正錯誤、梳理知識的同時總結出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審題、讀圖、規(guī)范作答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例3】 圖1為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和最適光照條件下,測得的CO2濃度與氧氣釋放量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 影響OA段長度的環(huán)境因素有 (至少答兩點)。
(2) 不同植物在相同條件下OA段長度不同,根本原因是 。
(3) 圖1中曲線超過D點后變平的原因是受到
制約。
解答該類題目,學生具備相應的知識點,但得分往往很低,原因是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性比較弱。在第(1)小題中往往沒有關注到“環(huán)境”,所以會誤把呼吸酶活性作為一個因素;第(2)小題中將“根本原因”誤答為呼吸酶數量;第(3)小題審題不到位,忽略光強、溫度均已最適宜。所以教師講評試卷時,不光要講知識,更要注重解題方法的總結和解題技巧的分析,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大收獲。
2 用導學案組織試卷講評課
2.1 分解設問,運用導學案梳理解題思路
有些題目的綜合性很強,難度很高,導致學生在分析過程中無法準確的把握題目,無法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對于這樣的題目,在講評之前,教師可以將其解題思路分解,化解為幾個有層遞關系的小問題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讓學生依次對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學生對原題目就可以建立起一條清晰的解題思路。這樣的設計既可以解決試卷上的錯題,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一步一步化解題目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學生在解答例2這種光合作用的題目時往往無法理清解題的思路,所以這個題目的出錯率很高。
【例4】 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溫度高于2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
B. 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等量
C. 若光照時間相同,在20℃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D. 若光照時間相同,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量與30℃相等
該題學生常常誤選為B,教師在講評該試題的時候可以將該題目分解,在導學案中設計如下的幾個問題:
(1) 光下CO2的吸收量代表 速率,黑暗下CO2的釋放量代表 速率;所以兩曲線的交點的含義是 ,即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的 倍。
(2) 植物單位時間積累的有機物即為 速率,而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量等于 。
(3) 植物積累有機物越多,對生長越有利,那么生長最有利的溫度是 。endprint
當教師把上述題目化解為這三個小問題后,學生慢慢理清解題的思路,并且深刻地理解了真光合、凈光合、制造有機物、積累有機物以及與生長的關系。
2.2 遷移對照,運用導學案拓展學生思維
試卷中的題目在考查知識點的時候題型一般比較單一,所以學生在理解了相應題目之后常常還會出現(xiàn)同一背景下不同知識點的錯誤,或是同一知識點在不同題目背景下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導學案將相關知識遷移進來,與試卷中題目進行對照,該方法可以使學生在理解試卷題目的同時得到思維的拓展。
【例5】 離體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圖3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請回答:
(1) 圖中a線段表示 電位;b點膜兩側的電位差為 ,此時Na+ (內、外)流。
(2) a到b過程表示 過程,該過程中的離子變化是 ;
(3) 曲線的下降支表示 過程,該過程中的離子變化是 。
教師在講評這一題目的時候,涉及到了動作電位的產生中去極化、反極化和復極化的三個變化過程,學生在學習了該過程后,只是理解了神經細胞上某一點的動作電位產生,但是對整個膜上電位的傳導并沒有理解,而傳導中也有一個曲線與該題十分相似的圖,是學生解題過程中十分容易錯的。所以教師可在導學案中設置例6題目進行拓展。
【例6】 圖4表示動作電位傳導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軸突膜處于②狀態(tài)時,鉀離子通道關閉,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
B. 處于③與④之間的軸突膜,由于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膜外鈉離子大量涌入膜內
C. 軸突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D. a處只有在興奮傳到后才能合成神經遞質
該例中曲線與動作電位產生曲線十分相似,學生容易錯選為A,所以在導學案中設置該題以后,學生對比上述兩題后,就可以真正理解電位從一點的產生到整個膜上各點間的傳導的區(qū)別和相關性,在以后的解題中不容易再犯錯誤。
2.3 呈現(xiàn)錯例,運用導學案糾正典型錯誤
在試卷中,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除了知識性的錯誤之外,還有很多是由于書寫不規(guī)范、答題不到位等問題造成的。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很空洞的講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所以為了避免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的再次發(fā)生,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一些常見的錯誤答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然后引導學生共同對典型錯例進行分析。
2.4 整合歸一,運用導學案歸納常見考點
導學案在講評試卷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分布在同一張試卷中不同題目里涉及的考點歸納到一起,學生通過導學案對知識的完整體系可以有更深刻的認識,便于對基礎的夯實。例如,在同一張試卷中可能在多個題目中涉及到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飽和點的移動、真光合和凈光合曲線、還有不同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和線粒體間的氣體交換等問題,教師就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如下的內容,將這些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知識點歸納:
① 影響機理:影響光合作用的 階段,制約 的產生,進而制約碳反應。
② 曲線(圖5)及含義:
O點: 。
P點:代表光補償點,在該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 。
Q點:代表光飽和點,在大于該點光照強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受 等制約不再增大。
Ⅰ值: 。
Ⅱ值: 。
③ 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和線粒體的氣體交換:
圖6中a、c、f表示氧氣,b、d、e表示二氧化碳。
曲線中各點與右圖的氣體交換對應關系為:
O點: ;P點: 。
O~P: ;超過P點: 。
④ 光飽和點和補償點的移動:
a適當升高溫度(光合、呼吸酶活性均提高):P點
;Q點 。
b適當升高CO2濃度:P點 ;
Q點 。
c減少鎂元素供應:P點 ;
Q點 。
d陽生植物換作陰生植物:P點 ;
Q點 。
所以,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引入導學案,可以給講評輸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在理解舊知識的同時收獲更多新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慶林,楊東.高效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當教師把上述題目化解為這三個小問題后,學生慢慢理清解題的思路,并且深刻地理解了真光合、凈光合、制造有機物、積累有機物以及與生長的關系。
2.2 遷移對照,運用導學案拓展學生思維
試卷中的題目在考查知識點的時候題型一般比較單一,所以學生在理解了相應題目之后常常還會出現(xiàn)同一背景下不同知識點的錯誤,或是同一知識點在不同題目背景下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導學案將相關知識遷移進來,與試卷中題目進行對照,該方法可以使學生在理解試卷題目的同時得到思維的拓展。
【例5】 離體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圖3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請回答:
(1) 圖中a線段表示 電位;b點膜兩側的電位差為 ,此時Na+ (內、外)流。
(2) a到b過程表示 過程,該過程中的離子變化是 ;
(3) 曲線的下降支表示 過程,該過程中的離子變化是 。
教師在講評這一題目的時候,涉及到了動作電位的產生中去極化、反極化和復極化的三個變化過程,學生在學習了該過程后,只是理解了神經細胞上某一點的動作電位產生,但是對整個膜上電位的傳導并沒有理解,而傳導中也有一個曲線與該題十分相似的圖,是學生解題過程中十分容易錯的。所以教師可在導學案中設置例6題目進行拓展。
【例6】 圖4表示動作電位傳導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軸突膜處于②狀態(tài)時,鉀離子通道關閉,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
B. 處于③與④之間的軸突膜,由于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膜外鈉離子大量涌入膜內
C. 軸突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D. a處只有在興奮傳到后才能合成神經遞質
該例中曲線與動作電位產生曲線十分相似,學生容易錯選為A,所以在導學案中設置該題以后,學生對比上述兩題后,就可以真正理解電位從一點的產生到整個膜上各點間的傳導的區(qū)別和相關性,在以后的解題中不容易再犯錯誤。
2.3 呈現(xiàn)錯例,運用導學案糾正典型錯誤
在試卷中,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除了知識性的錯誤之外,還有很多是由于書寫不規(guī)范、答題不到位等問題造成的。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很空洞的講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所以為了避免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的再次發(fā)生,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一些常見的錯誤答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然后引導學生共同對典型錯例進行分析。
2.4 整合歸一,運用導學案歸納常見考點
導學案在講評試卷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分布在同一張試卷中不同題目里涉及的考點歸納到一起,學生通過導學案對知識的完整體系可以有更深刻的認識,便于對基礎的夯實。例如,在同一張試卷中可能在多個題目中涉及到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飽和點的移動、真光合和凈光合曲線、還有不同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和線粒體間的氣體交換等問題,教師就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如下的內容,將這些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知識點歸納:
① 影響機理:影響光合作用的 階段,制約 的產生,進而制約碳反應。
② 曲線(圖5)及含義:
O點: 。
P點:代表光補償點,在該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 。
Q點:代表光飽和點,在大于該點光照強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受 等制約不再增大。
Ⅰ值: 。
Ⅱ值: 。
③ 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和線粒體的氣體交換:
圖6中a、c、f表示氧氣,b、d、e表示二氧化碳。
曲線中各點與右圖的氣體交換對應關系為:
O點: ;P點: 。
O~P: ;超過P點: 。
④ 光飽和點和補償點的移動:
a適當升高溫度(光合、呼吸酶活性均提高):P點
;Q點 。
b適當升高CO2濃度:P點 ;
Q點 。
c減少鎂元素供應:P點 ;
Q點 。
d陽生植物換作陰生植物:P點 ;
Q點 。
所以,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引入導學案,可以給講評輸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在理解舊知識的同時收獲更多新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慶林,楊東.高效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當教師把上述題目化解為這三個小問題后,學生慢慢理清解題的思路,并且深刻地理解了真光合、凈光合、制造有機物、積累有機物以及與生長的關系。
2.2 遷移對照,運用導學案拓展學生思維
試卷中的題目在考查知識點的時候題型一般比較單一,所以學生在理解了相應題目之后常常還會出現(xiàn)同一背景下不同知識點的錯誤,或是同一知識點在不同題目背景下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導學案將相關知識遷移進來,與試卷中題目進行對照,該方法可以使學生在理解試卷題目的同時得到思維的拓展。
【例5】 離體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圖3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請回答:
(1) 圖中a線段表示 電位;b點膜兩側的電位差為 ,此時Na+ (內、外)流。
(2) a到b過程表示 過程,該過程中的離子變化是 ;
(3) 曲線的下降支表示 過程,該過程中的離子變化是 。
教師在講評這一題目的時候,涉及到了動作電位的產生中去極化、反極化和復極化的三個變化過程,學生在學習了該過程后,只是理解了神經細胞上某一點的動作電位產生,但是對整個膜上電位的傳導并沒有理解,而傳導中也有一個曲線與該題十分相似的圖,是學生解題過程中十分容易錯的。所以教師可在導學案中設置例6題目進行拓展。
【例6】 圖4表示動作電位傳導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軸突膜處于②狀態(tài)時,鉀離子通道關閉,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
B. 處于③與④之間的軸突膜,由于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膜外鈉離子大量涌入膜內
C. 軸突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D. a處只有在興奮傳到后才能合成神經遞質
該例中曲線與動作電位產生曲線十分相似,學生容易錯選為A,所以在導學案中設置該題以后,學生對比上述兩題后,就可以真正理解電位從一點的產生到整個膜上各點間的傳導的區(qū)別和相關性,在以后的解題中不容易再犯錯誤。
2.3 呈現(xiàn)錯例,運用導學案糾正典型錯誤
在試卷中,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除了知識性的錯誤之外,還有很多是由于書寫不規(guī)范、答題不到位等問題造成的。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很空洞的講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所以為了避免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的再次發(fā)生,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一些常見的錯誤答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然后引導學生共同對典型錯例進行分析。
2.4 整合歸一,運用導學案歸納常見考點
導學案在講評試卷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分布在同一張試卷中不同題目里涉及的考點歸納到一起,學生通過導學案對知識的完整體系可以有更深刻的認識,便于對基礎的夯實。例如,在同一張試卷中可能在多個題目中涉及到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飽和點的移動、真光合和凈光合曲線、還有不同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和線粒體間的氣體交換等問題,教師就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如下的內容,將這些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知識點歸納:
① 影響機理:影響光合作用的 階段,制約 的產生,進而制約碳反應。
② 曲線(圖5)及含義:
O點: 。
P點:代表光補償點,在該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 。
Q點:代表光飽和點,在大于該點光照強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受 等制約不再增大。
Ⅰ值: 。
Ⅱ值: 。
③ 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和線粒體的氣體交換:
圖6中a、c、f表示氧氣,b、d、e表示二氧化碳。
曲線中各點與右圖的氣體交換對應關系為:
O點: ;P點: 。
O~P: ;超過P點: 。
④ 光飽和點和補償點的移動:
a適當升高溫度(光合、呼吸酶活性均提高):P點
;Q點 。
b適當升高CO2濃度:P點 ;
Q點 。
c減少鎂元素供應:P點 ;
Q點 。
d陽生植物換作陰生植物:P點 ;
Q點 。
所以,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引入導學案,可以給講評輸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在理解舊知識的同時收獲更多新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慶林,楊東.高效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