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 楊超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母語表達,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不應只在課堂上來使用,更應該在課余、課間與學生交流時來運用。這樣,才能更好的在基礎教育中進行母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母語教學 表達能力 普通話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27-02
母語教學,通俗地說,就是教會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和書寫規(guī)范漢字??谡Z交際與寫作都是用語言來進行交流、溝通的母語活動,而這一母語的運用過程,往往是老師教學重難點,學生大多存有畏難情緒,造成習作及口語交際難以突破的困難,在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這一現(xiàn)象較為明顯。因此,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課堂教學中更應該注重母語教學。筆者認為母語教學不僅應該在課堂上滲透,也應該在課外使用,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的理論,更應該營造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練習和鞏固,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一、農村學校學生普通話現(xiàn)狀
在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學生只在課堂上甚至是語文課上才會使用普通話。因為四川話有很多前后鼻音不分、平翹舌不分、“h”“f”不分等現(xiàn)象,所以學生學習普通話比較困難。而語文課是教給學生語言文字知識,使他們具備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一門基本課程。語文課歷來講究聽、說、讀、寫四樣功夫,就其中聽、說、讀三樣都是需要用說才能完成,也就是說能正確“說出來”占了大部分。而單靠每天的語文課來完成“說”是完全不夠的。比如,就我所剛接班的三年級學生來看,在語文課上也存在著用普通話表達困難、運用能力差的現(xiàn)象,常常用方言來回答我的提問,因此,我就要求他們在學校上學期間必須使用普通話,但我的要求剛一提出,就有學生用四川方言回答:“說不來的嘛?!逼鋵嵅皇撬麄儾粫f,是沒有形成一個語言環(huán)境,他們害怕說,甚至是羞于說。因此,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環(huán)境來練習用普通話進行語言表達顯得至關重要。
二、母語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說普通話,用規(guī)范漢字”是當前語言文字工作對學校、機關、媒體等提出的基本要求?!罢f普通話”包括“掌握普通話”和“使用普通話”兩個方面的要求。在正式場合和公眾交際場合能否自覺地使用普通話,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和現(xiàn)代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教育的同時,都應該注重母語教學的滲透。有些數學老師認為教普通話是語文老師的責任,因此在數學課中就使用方言,以致學生使用普通話的機會就更少了。當學生在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就很難把方言中的一些詞匯轉化為普通話詞匯。各級各類學校在普及普通話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歷史責任。全社會普及普通話的基礎在于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普及普通話要做到“三納入一滲透”,就是要求學校把普及普通話納入培養(yǎng)目標,納入管理常規(guī),納入教師基本功訓練,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項教育活動中。
1.課堂教學
學校是學生學習、練習普通話的主陣地,學校如果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經過長時間練習就會逐漸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運用文字的能力。語言是思維的主要載體之一,如果學生在口語交際時能正確流利的使用普通話,邊說邊思考就能把作文的大體結構說出來,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有很大提高。同時,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進而也能促進學生閱讀時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由此可見母語教學的重要性。
2.社會效應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它的來臨,意味著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將成為經濟發(fā)展最基本的資源和生產最基本的要素。正確的語言表達能促使思維開拓,從而達到創(chuàng)新。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是語言,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母語的教學。更要重視應用,學校是學生能應用母語的最佳場所,所以母語教學不應只停留在課堂,而應遍及整個學校教育。
三、提高母語教學的重要渠道
1.教師的示范作用
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梢圆扇”姸嘤行У拇胧纾号e行故事會、演講比賽等。但是,我認為,在眾多環(huán)節(jié)中的主導者是教師,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所以我在學校就讓學生在課堂下也運用母語,帶頭在平時的課間休息、校園內與學生的對話使用普通話,鼓勵學生參與到普通話的應用中來。
對于小學生來講,眼睛和耳朵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他們都會無意識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與他們身邊教師的行為模式就會非常接近。因此,教師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教育學生的全部內容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改善和提高自己。因此,母語教學的責任在每一位教師的肩上,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2.學生的參與效應
母語教學中教師是關鍵,主體是學生,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使用普通話的氛圍中,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就不會害怕使用普通話。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細致的態(tài)度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把課堂教學過程擴大到社會實踐中,溝通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把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事實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母語運用能力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挖掘、總結,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生氣、課件就會充滿活力,我們的語文就會成為學生愿學、樂學、會學的課程,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為高素質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語文建設》 教育部語言文字報刊社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