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平
摘 要: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信息傳遞的工具和媒體,科學加藝術的教學語言能夠有效地保證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發(fā)揮最佳的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確實,準確科學、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以把模糊的概念講清楚,復雜的問題講簡單,枯燥的原理講生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接受知識。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就要盡可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充滿魅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知識,形象性的描述與生動的修辭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結合我過高中教材及平時教學的一些實例,談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更好地運用語言藝術來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化學教學 課堂教學實例 語言藝術運用
課堂教學的氛圍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愉快輕松的氛圍則是創(chuàng)造最佳教學的前提,這種良好的氛圍創(chuàng)造,除了依靠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因素之外,運用幽默藝術,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一般說來,化學教學內容本身大都是固定的知識和理論,因此很容易使課堂枯燥無味,平淡無奇,使學生不樂意聽,甚至昏昏欲睡,當然,化學的教學內容也蘊藏著幽默的種子,這就需要我們的化學老師去發(fā)現,去組織。良好的化學教學幽默藝術具有快速彌漫性和情緒感染力,能使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變成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在這種愉快、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不僅會積極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chuàng)造活動,而且能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教師的才干、學識、教學技能很容易轉化為學生的智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下,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悶時,則思路阻塞,動作遲鈍,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化學教學幽默具有極強的情緒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人人精神愉快,個個情緒激活。在這種愉快、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不僅會受到化學老師情緒的感染,而且能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教學目的的達到自然就水到渠成。
一、生動的引言應用于課堂教學實例
1、詩文的引入
比如在上高一第五章《環(huán)境保護》這一節(jié),我是這樣引入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一幅多么撩人的美景?。】墒侨缃裎覀兊牡厍?,正在遭受著無窮無盡的災難,赤潮,酸雨,土壤沙漠化,溫室效應等等,所以我們人類大聲疾呼:“拯救生命,拯救地球,保護環(huán)境”.當時學生很激動,課堂氣氛異?;钴S,爭相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在本章第三節(jié)《硫酸》一課中,我也運用了一句詩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現在我們就來爬上硫的最高峰,去領略它的獨特風光(“最高蜂”意指硫酸中硫的化合價處于最高價).每次我的詩文只說了前半句,他們就念出了下句,這樣既傳遞了知識,又引起同學們對知識強烈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堂課果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運用優(yōu)美的語句增添課堂用語美感
在同學們初次接觸硅的那一節(jié)課,我說:“也許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天起,硅元素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存在了。在我們腳下,到處都有硅的化合物。戈壁灘上飛揚的黃沙是二氧化硅;黃土高原上厚厚的黃土是鋁硅酸鹽。然而,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硅已經不僅僅意味著黃土、飛沙,它已經成為高科技的代名詞,如美國的‘硅谷,硅已經成為現代電子工業(yè)中的支柱。那么是什么使硅這種古老的元素煥發(fā)出新的青春呢?下面我們主要來學習半導體材料中的‘國王硅”。這樣,既讓同學們對硅的相關性質,組成有個了解,又讓同學們在感受語言之美的同時,有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渴望。
二、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化解難理解的概念
“萃取”對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在學習高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鹵族元素》這一課時,涉及到萃取的相關知識.老師將四氯化碳倒入碘的水溶液之后,出現了分層現象,上層呈無色,下層呈紫紅色.老師在分析該實驗時作了這樣的描述:“互不相容的溶劑四氯化碳與水之間無聲無息地爆發(fā)了一場爭奪碘的戰(zhàn)爭,最終誰是大贏家?對,是四氯化碳.它憑借怎樣的優(yōu)勢打敗了水呢?由于碘單質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遠遠大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心愛的碘被四氯化碳奪走而束手無策.”這樣形象的描述,把學生逗樂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使難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在促進學生思維方式上的轉變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比喻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運用恰當的比喻體現在教學中,使化學知識與比喻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某些難懂的概念,可增加趣味性,說服性,增進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記憶深刻. 如:高一的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中談到的“電子云”是一個十分難以理解的概念,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抽象的知識,得在語言上下工夫:電子的運動速度快,黑點多的地方表示在這里電子出現的機會多,從圖中看出,氫原子的核外電子在離核近的地方密集,出現的機會多,而在離核遠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少。試問這樣的描述,初次接觸新知識的高一學生怎能不覺得云里霧里的?所以恰當的比喻就發(fā)揮了它的重要的作用了。老師補充道:“電子的運動快到什么地步呢?就有像象古時候人們舞劍,你只看得到劍周圍的一團劍影,不能分辨劍上每一點具體在哪個位置。電子云,又有點像蜜蜂采蜜時,大家會看到蜜蜂總是多數聚集在花的花心,而離花心遠的地方聚集的蜜蜂相對來說就要少一些?!?/p>
這樣,抽象的事物運用了比喻后,變得形象化了,有趣了,印象也深刻了。同時,新課程標準下的化學教材的力求形象生動地穿插比喻于其中,運用該手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抽象的知識。例如,在《原子結構》這一節(jié),教材是這樣來描述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的:“假如原子是一座龐大的體育場,而原子核只相當于體育場中央的一只螞蟻。”當教材中的比喻設計的恰到好處時,教材的可讀性更強,也在抽象難理解的知識與學生易于理解的、感性化的知識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增強了化學教學的藝術性。
四、借用廣告詞
在化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某一常犯的錯誤有深刻的印象,別出心裁地插入廣告詞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離子鍵》那一節(jié)時,同學們總愛理解成靜電引力僅指靜電吸引力,而為了向同學們闡明靜電作用力既包括陰陽離子之間的吸引力,還包括電子與電子之間,核與核之間的排斥力,我們巧妙地引入浪沙襪業(yè)的一句大家熟悉的廣告詞:“不止是吸引!”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只有最得體地把化學教學的藝術因素表現出來,才能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瘜W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可成為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的心靈契機。我們相信,在感受語言藝術魅力的同時,學生能燃起對化學學習的激情,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同甫.全球醫(y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從夢想到現實[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2.1(1)12-14(4):42-43
[2]孫英梅.巖磊.現代醫(yī)學教育中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衛(wèi)生軟科學,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