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亞平
【摘 要】 本文結合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要求,從開展情景式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開展課外活動式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三個方面探討了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新課堂;開放式教學模式
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和形的學科,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數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特征,小學生往往在學習上不易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長期下來,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下的現象日趨嚴重。而科學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所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結合工作實踐,探討了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開展情景式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高度的抽象性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特點之一。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解決好學生學習能力與數學知識抽象性之間的矛盾。而實踐教學中,情景式教學模式則是解決該矛盾的有效突破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需求,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景,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遷移至具體的情境之中,進而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得以充分調動,促進學生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由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進而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事物中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生認知需要,調動課堂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平均數的應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來開展情景式教學模式:
師:【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咱們隔壁班昨天組織了計算能力測試競賽活動,參加競賽的學生共分為甲、乙兩隊,每隊共有四名學生?,F在比賽成績出來了:甲隊四名學生的得分依次為:89、84、88、90;乙隊依次為:93、78、85、86 ?,F在隔壁班的老師邀請我們評判兩隊中哪個隊的成績更好?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回答。
生:【結合情景,思考分析】
A:甲隊成績好,因為乙隊有最低分78分。
B:乙隊成績好,因為乙隊有最高分93分。
師:【引入課題】同學們,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用今天即將要學的平均數的應用來解決。(在學生所熟悉的情景中將新知識的學習逐步切入,在講解平均數的作用、意義的基礎上,逐步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這樣,通過教學情景的簡單創(chuàng)設,使學生置身于知識與問題情境中去接觸新知、掌握新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數學是一門以研究數和形的活動為載體,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質疑、解決問題,掌握思維方法,并逐步形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數學素養(yǎng)的學科。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強調,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樂于探究、合作探究,以促進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即以某一探究任務為切入點,提供學生共同思考、共同討論的平臺,促進學生在自主查閱、質疑、思考、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來解決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具體開展中,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學生的適時引導和適時引發(fā),以避免學生探究的盲目性,提高探究效率。
例如:在“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開展了如下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景】 同學們,現在我們學校操場上有一塊圓形綠地,老是想買一些盆花在綠地周圍擺成有五個花瓣形狀的圖案,同學們覺得要買多少盆花呢?
【引導觀察】師根據學生提供的方案板書:5、10、15、25、30、125……,并引導學生觀察上述數字的特點,并提出探究問題:讓學生總結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
【適時引導】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能被2、3整除的數的特征,并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性,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運用對比、概括、觀察、猜想、驗證等方法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合作探究】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相互討論、共同探討,促進學生之間進行知識的交流、對比、改進、提升,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務,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探究任務參與意識。
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觀察、適時引導、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分析、探究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探究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
三、開展課外活動式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合理進行課程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小學生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適當開展課外活動式教學模式,如分組競賽、實驗操作、游戲表演、多媒體課件等等,不僅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同時也利于學生在在課外活動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更好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宋春龍.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4(02)
[2]樹海萍. 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探究[J].內蒙古教育. 2013(22)
[3]鄧愛玲.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