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鳳
摘 要:無論何時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都極大的關系到教學的質(zhì)量,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一門需要教師不斷去把握研究與完善的藝術。為了更好的掌握這門藝術,并且能為自身所教的學科所用,所以根據(jù)生物學科的特點,探討有助于生物教學中教師語言藝術實現(xiàn)一些原則。
關鍵詞:生物教學;語言藝術;原則
教學本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而創(chuàng)造性是所有具有藝術特質(zhì)的活動的內(nèi)核。輕易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摒棄的教師無異于自甘墮落為名副其實的教書匠。喪失了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年復一年地上演不僅是對教師自身生命的摧殘,也是對學生大好青春的浪費。如何讓高中生物學這棵老樹更好地吸收養(yǎng)分從而能抽枝發(fā)芽、開花結果,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現(xiàn)于世人?得拿出點“死磕自己”的態(tài)度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精益求精??紤]到教學語言是信息傳遞的最重要載體,本文將從教學語言藝術的角度試探討生物教學語言應堅守的幾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準確
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首當其沖的原則應該是準確,否則越生動有趣越讓學生對“錯誤”的信息印象深刻,這是最忌諱的方向性錯誤。準確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概念和專業(yè)用語的敘述和書寫要符合規(guī)范,避免表達過于隨便或出現(xiàn)書寫錯誤。學生經(jīng)常在做非選擇題的時候會出現(xiàn)過于口語化的表達造成失分,教師除了在習題講評時給予及時糾正以外,還應在上課時做好這方面的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嚴謹答題的好習慣。
2、對于生物學原理的闡述要忠于科學性,不可為了追求語言的生動形象而對原理任加修改??茖W研究中最樸實的態(tài)度就是“求實”?!扒髮崱笨雌饋砣菀?,但在教學過程中稍不留意就會忽視了它,比如很多老師在講解一些抽象問題的時候喜歡用比喻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比喻若用得好確實能起到化深奧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難懂為通俗、化陌生為熟悉、化模糊為清晰的效果,但是不恰當?shù)谋确骄蜁鸬较喾吹淖饔?,比如將同源染色體比喻成一雙鞋子,可比性就不夠充分,這種比喻看似形象,但很可能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埋下了禍根。當然要做好這一點,除了要端正態(tài)度外,教師本身得吃透教材,如此才能在能對自己講述過程出現(xiàn)的“不嚴謹”心存戒備。
原則二:簡潔
簡潔,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索。要做到這點,同樣也要吃透教材,對當堂課要講知識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理解透徹,唯有如此才可能在課堂呈現(xiàn)的時候去粗取精,直擊要害,一言中的。教學語言要做到簡潔應避免以下幾種情況的出現(xiàn):
1、口頭禪太多
口頭禪太多,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破壞了教學語言的連貫和流暢,浪費了課堂有限的時間,影響了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積極性。
2、導入設計過于繁瑣,不夠自然,課堂時間分配不當
導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注意、喚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明確了導課的作用,評價導入和過渡設計的好壞標準就顯而易見了:短小精悍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為優(yōu)秀的導入,冗長繁復還讓學生興致缺缺的為失敗的導入。
3、在一些學生都能理解的地方放諸過多的筆墨
如何規(guī)避這種情況?
首先老師對授課學生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敖虒W活動中的備課包括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這里的“備學生”即要求老師對學生做較為全面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而了解、分析和研究的資源可以是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可以是學生的作業(yè)、試卷中反映的問題,也可以是課后學生專門請教的問題。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顧自己講,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和反映,以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語言組織。一個教師將課堂教學的軸心由“自我、教材”變?yōu)椤皩W生”是其在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飛躍。一個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和互動的教師,絕不會在學生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百無聊賴煩躁不安的時候依然喋喋不休地講那個其實很淺顯易懂的原理。
原則三:邏輯性
邏輯性是衡量授課老師思路清晰與否的重要標準,尤其對于教授自然科學的教師尤其如此。具有邏輯性的教學語言是科學嚴謹性的外在體現(xiàn),具有邏輯性的教學語言即便沒有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夸張的表情作陪襯,僅僅是靜靜地自然流淌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科學嚴謹性的美感,從而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潑婦罵街是不用講究邏輯性的,東扯一句,西扯一句,張冠李戴,雜亂無章,但是效果是好的,被她罵得那一方往往氣得吹胡子瞪眼,滿面通紅卻一句話也憋不出來。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在我看來就是因為秀才有受過思維訓練,無論寫文章還是說話都講究一個邏輯性,但是這個準則到士兵那里便視為糞土,這樣一來堅守著邏輯性的秀才從表面上看處于下風,毫無原則張口就說的士兵反倒占了上風。潑婦總是占上風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我們不是為了讓老師占上風、讓學生無言以對、目瞪口呆才開展課堂教學的,因此語言邏輯性是作為教師該堅守的東西,即便是批評學生的語言我認為都要講究邏輯性才能以理服人呢,何況是課堂教學。
原則四:情境性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熬场笔墙虒W環(huán)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huán)境,如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也包括學校的各 種軟件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wèi)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它既是一個用實物或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具體的環(huán)境,也是指教學雙方的關系;“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思維互動。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梢娗榫承缘臉嫿ê投喾矫嬉蛩囟加嘘P系,其中教學語言可以說是營造教學情境最重要的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述要盡量保證能讓學生“接住”,不能“落地”。這里的“接住”是指實現(xiàn)一種轉(zhuǎn)化, 即把授課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的思維對象。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語言不能太輕、太淡,要有分量、有色彩。例如,形容某人的老相,說“長得成熟”是含蓄和文雅的說法,如果說“長得很著急”,就很有分量且色彩也很豐滿。這樣的語言能夠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神經(jīng),被學生“接住”,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教學效果也會更佳。
此外,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所用的語言應該盡可能具體,切忌抽象,讓人興趣缺缺,也不知從何回答起。例如在學習“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動物克隆的比較” 時,為了引導學生翻開課本自主尋找答案,普通的做法是寫完板書,并規(guī)定學生從哪幾個方面去歸納出兩者的異同點。而相對好的做法則需將冷冰冰的問題轉(zhuǎn)換成有溫度的情境,比如老師可以這么說:“有人培育出一株罕見的蘭花,市場需求量很大,他想要繁殖出更多蘭花,但是如果用種子播育的話恐怕會產(chǎn)生性狀分離,不能保持優(yōu)良的性狀,那么,他應該怎么做呢?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如果要想擴大繁殖,能用上述繁殖蘭花的方法去做嗎?”學生對這些問題似懂非懂,但由于所問問題與社會熱點問題聯(lián)系緊密,比起上一種做法更能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并帶著疑問尋找答案。
總之,好的教學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止教學語言這一方面,一堂課的主體框架設計、問題引導設計、課堂生成性、包括教師面部表情以及聲調(diào)和節(jié)奏的變化、教師本身的幽默感和文學素養(yǎng)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所有這些方面的加強都需要教師在吃透教材、注重搜集教學素材的前提下熱愛生活、善于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才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