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中華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實施,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仍舊停留在顯性知識上。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知識型、自主學習型人才越來越被社會需求,因此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合理地利用默會知識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默會知識的運用來進行實踐研究,探討分析其具體作用和具體途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默會知識;運用;實踐;研究
一、“默會知識”的概念界定
“默會知識”理論最早是由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和物理化學家邁克爾·波蘭尼提出的,20世紀50年代末期,我們將邁克爾·波蘭尼提出的“tacit knowledge”翻譯為“默會知識”并由此得來。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默會知識是人們成功所必不可少但又未被明顯傳授的,在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而野中裕次郎認為默會知識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和個體思維模式,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信仰觀點。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默會知識是一種隱含在語文教學中卻又難以用文字和語言等進行解讀和傳授的知識,其過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由此看來,對默會知識的領悟能力能夠體現(xiàn)一個人的領悟力、觀察力等綜合智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二、“默會知識”的特點
默會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①不可言傳性。難以用語言、文字等方式進行傳授,與個人的判斷有關;②文化性。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對默會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同,個人會根據(jù)自己的文化方式進行不同的默會知識體系吸收;③實踐性。任何新的知識和理論都必須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在實踐中得到應有的知識是保證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性的關鍵因素;④情景性。默會知識是較為依賴情境的,它的不可言傳性使得在這種情境出現(xiàn)時,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這類知識,以幫助個人從情境中理解知識。
三、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作用
1.豐富課程資源。學生的默會知識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學生從生活中帶來的大量默會知識;其次,學生特殊的直覺學習和認知學習。這二者將直接對學生的個人知識學習積累等產(chǎn)生作用,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中隱含的默會知識,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教育價值,同時豐富了課程資源。
2.促進自主學習。默會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自主學習既包括學生的一些學習方法,也包括學生對自己的默會知識在學習中影響的認識。通過這些可以有效地找到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個人能力。
3.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對于個人的發(fā)展和未來的潛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動態(tài)的實施過程,在語文教學中的默會知識運用有助于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品位,感悟文化中的思想情感。
四、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實踐研究
1.課文理解中的默會知識。學生在課文學習中不能機械地記憶文字知識,要對其中所蘊含的吩咐思想情感和實際意義進行體會和感悟。在學習過程中多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感悟默會知識,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2.人際交往中的默會知識。語文學習的真實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啟蒙,教會學生更好地使用思想信息交流的工具。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課堂上的默會知識,還要教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默會知識,有助于他們的實際生活,
五、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中默會知識運用的途徑有很多,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①設置教學情境。通過營造情感氣氛和引導合作探究等合理設置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感受默會知識;②倡導誦讀涵泳。誦讀涵泳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方法,通過對刺激材料的不斷接觸來使學習者沉浸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境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陶冶審美情趣;③開展實踐活動。開展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踐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默會知識進行檢驗,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的積累,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力;④注重過程評價。通過一定的觀察記錄和綜合評價等實現(xiàn)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反饋,使學生和老師能夠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是默會知識的運用更加爐火純青。
六、結束語
對默會知識理論的運用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的語文教學實際上是學生聽說讀寫的不斷實踐過程,是學生感染文學知識、培養(yǎng)自己文化理念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實現(xiàn)默會知識積累的最好過程。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默會知識的運用,能夠更好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進行教學,對于提高我國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大有裨益,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認真學習和積極實踐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錢加清等.語感問題尋繹:內隱認知和緘默知識理論的視角[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8)
2 周小琪.內隱學習理論視野下中學生文言文語感培養(yǎng)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
3 楊學鋒等.緘默知識理論視野下的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01)
4 王新民.論教師的緘默知識及其隱性教育觀念的更新[D].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