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梅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閱讀方法的傳授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進一步激發(fā)他們閱讀學習的潛能,還能提升他們閱讀文章的綜合技能。
【關鍵詞】語文;閱讀方法;傳授途徑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在初中語文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覺得閱讀頭緒多、不易教;不少學生會對閱讀望洋興嘆、不易學;師生辛苦合作三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卻進步甚小,真是得不償失。由此可見,必須加強閱讀方法的傳授。只有這樣,才可能讓學生逐漸學會自主閱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初中學生在語文教師指導下的自主閱讀實踐活動。在語文閱讀活動中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只起引導和點撥作用,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大凡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都是根據教科書、教學用書的觀點提出相關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教師給予不同方式的提示,學生根據教科書或教學用書上規(guī)定的正確途徑進行解答,對于文本知識的理解、掌握并運用到寫作中的教學模式也充斥于閱讀教學中。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對于閱讀課望而生畏,這也是學生面對經過專家精選的美文毫無興趣,而更鐘情于課外讀物,遨游于課外讀物的豐富世界之中的原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把閱讀教學局限在課堂、課文和各類語文知識點上。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盡可能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建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要以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感悟為重點,另一方面教師要靈活地處理教材、創(chuàng)設情景、組織問題。這兩者之間前者是目的,是我們追求的理想閱讀教學;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閱讀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培養(yǎng)學生能自行處理基本知識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對一些基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去處理。此時,教師要做的則是:明確要求學生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告訴他們如何去做。同時,要注意時間的限定。之后,必須有反饋學生掌握程度的方法,以便查漏補缺,完成教學目標。如,《我的母親》,母親平凡而又偉大表現在哪些方面?作者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體現出來的?學生快速歸納自己所了解的答案回答,然后教師總結。
對于部分文章的結構劃分和內容歸納,不少學生已掌握此方面的技能。此時,我們重點要做的是:①讓學生說明自己的緣由;②引導學生去評價不同劃分歸納結果的合理性及其利弊。作為教師,我們應參與到此過程中,不僅僅要明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在陳述自己的依據時,對其語言的準確、流暢、精練、嚴謹性作出評價,并提出指導性意見,目的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學會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理解文章,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對學生朗讀中范例的指導
讓朗讀這一過程完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能力,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準確理解起著一定的作用。
在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中,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發(fā)音、節(jié)奏、頓挫、語氣舒緩程度等進行優(yōu)劣評價,要及時鼓勵學生朗讀,并做好示范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在此過程中,我們應提倡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理解和自身感受,讀出個性化的情感,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己的朗讀風格,這也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主養(yǎng)成良好閱讀的習慣
文學閱讀是學生內心對于外觀世界知識的一種渴望,它將成為學生一生的良好習慣,并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文學功底。此外,閱讀是學生自主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語文教師不應該采取強制的措施,應該讓學生自主加入到文學閱讀的世界中,讓學生自己感受文學世界的廣闊、動人。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語言組織能力。
四、運用好摘抄總結本,培養(yǎng)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古人曾提出“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要對文章中較好的語句進行摘抄,及時記錄自己閱讀之后的體會。既可以品評人物事跡、人物性情,也可以描述美景,或者也可以記錄從閱讀文章中體會到的一些人生哲理。例如在蘇教版的《愚公移山》一文中,我們可以學到:“在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都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堅持心中的信念?!?/p>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建立自信,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見解的習慣,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發(fā)揚課堂民主,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面向全體,活躍氣氛,讓課堂成為全體學生的課堂,強調學生的接受和再創(chuàng)造,承認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提高,這與當前語文教學中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這對正在轟轟烈烈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也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