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如
【摘 要】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在探究歸納中識字、在課堂游戲中識字和在實踐活動中識字三個方面,對識字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一年級;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是學習文化的基礎,是讀寫能力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墩Z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第一學段(1~2年級)的目標是“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識字教學始終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然而,漢字字形結構復雜,筆畫繁多,差別細微,這就造成了學生辨認和識記的困難,所以識字教學也成了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想要突破重難點,提高識字效率,就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一、尋找規(guī)律,在探究歸納中識字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早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將“六書”造字一說,將漢字分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和假借六大類。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編排,就借鑒了“六書”構字規(guī)律,意在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了解祖國的漢字文化。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挖掘識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在探究和歸納中體驗識字的樂趣,進而提高識字效率和識字數(shù)量。
1.以圖示字,學習象形、指事字
利用象形、指事字與“圖像”有聯(lián)系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漢字符號當作一幅幅圖畫來記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在教一年級上冊《口耳目》的12個生字時,我將相對應的象形字附在這12個生字旁邊,同時畫上這些字代表的事物,圖與字、物與字相結合。通過觀察,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像是兔的頭部,中間是兔子的身子,“”是它的腿,里面一點是兔子的短尾巴;把“鳥”字當成一只小鳥,其中的點就是小鳥的眼睛;“羊”字上面的“丷”是兩只羊角……
再如教學指事字“本”時,先出示象形字“木”的圖像,然后在“木”字圖像的下面加上一根樹根,對于“木”和“本”的聯(lián)系,學生一目了然。于是,樹及樹根的圖像與“本”這個符號聯(lián)系起來,牢牢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
2.合理歸類,學習形聲字
形聲字是漢字體系中最發(fā)達的一個族群。據(jù)統(tǒng)計,在現(xiàn)代漢字中,形聲字約占80%。同一種形旁的字往往在語義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形聲字時采用形聲歸類的方法,能幫助學生識記大部分漢字。如教“江”“河”“湖”“?!钡茸謺r,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歸納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的部首都是“氵”,都和“水”有關,揭示構字的規(guī)律,為學生自主識字打下基礎。這樣學生才能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3.組合部件,學習會意字
在教學會意字時,應利用會意字各部件與語義之間的巧妙聯(lián)系,指導學生通過組合部件來記憶字形、字義。一年級上冊的《日月明》一課,就以三字口訣的方式將會意字加以呈現(xiàn)。此時,教師可以課文為范例,幫助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并且讓學生將字的部件加以組合,變成簡單易記的口訣,如“人五伍”“火土灶”“三日晶”等,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guī)律,自己學會學習同類別的字。
二、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堂游戲中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保持連續(xù)注意力的時間只有短短的15-20分鐘,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這15-20分鐘的時間,成了一節(jié)課是否有成效的關鍵。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識字是枯燥無味的。我們在教學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漢字。
1.動作演示識字
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選擇形象活潑的演示法,通過體態(tài)語言再現(xiàn)動作,將字形與字義建立在學生的聯(lián)想之上,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加深學生對漢字字形的記憶,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里安排了“捕、搖、擠、搬”等帶有“扌”的字和“趴、蹲、跑、跳”等帶有“”的字。教學時教師說到哪個字,學生就做出相應的動作,使學生明白這些動作分別要用手和腳來完成。這樣讓學生既能掌握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又能通過具體動作演示直接理解字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2.創(chuàng)編字謎識字
猜謎語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猜謎語寓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開動腦筋。一年級下冊《識字5》是由三則字謎組成,生動、有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教學時在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構字規(guī)律后,不少學生當場就能幫本課的生字編謎語:“日剛出,走一里(量)”、“白擔心(怕)”、“人才被關起來(團)”、“北京下了兩點雨(涼)”……學生創(chuàng)編字謎的過程,其實是對漢字音、形、義的感知和理解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地進行觀察、分析、想象和記憶,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認知、遷移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游戲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兒童學習的原動力。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如:“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七色花”……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把識字訓練以玩游戲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課堂游戲成為學生識字的載體。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4》一課,其中,“蜻、蜓、蝴、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這些生字都有“蟲”,根據(jù)這個特點,可以做一個轉盤,把“蟲”字旁寫在小轉盤上,把“青、廷、胡、丘、引、馬、義、科、斗、知、朱”寫在大轉盤上。隨著轉盤轉動,學生也完成了這些生字的認讀。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游戲中識字,在玩中識字,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chuàng)新,能消除學生的倦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使識字教學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理想境界。
三、提供平臺,在實踐活動中識字
結合我校一年級校本教研《探究識字方法 培養(yǎng)識字能力》的課題,圍繞著趣味識字教學,我在班上開展了“我們的校園”、“帶你逛超市”、“秋天的景色”等主題的識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
開學初,我就制定了“認識新同學”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自己動手制作“名片”。學生選擇不同顏色的卡紙,做成各種不同的圖形,卡紙上寫上自己的姓名和拼音,把“名片”貼在課桌椅左上角。鼓勵學生課間多去“串串門”,看誰結識的同學多?;顒又校瑢W生們一方面為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同學的關注和欣賞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為自己能記住同學的姓名而高興。這樣,原本來自不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短短幾個星期內認識了新同學,融入了新的集體生活?;顒拥淖詈?,在教室里進行了“認識新同學”的比賽。我給每位學生發(fā)放一張班級學生名單,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檢查同學的認讀情況,統(tǒng)計認識的名字數(shù)量,給優(yōu)勝者頒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體驗自主識字的成功喜悅。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M].廣州:廣東教學出版社,1999
[3]李俠.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小學識字方法及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1,(5)
[4]梅素霞.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 增加識字情趣[J].科教文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