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璟
摘 要: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最主要的實施環(huán)節(jié)。素質教育的實施是通過課堂教學得以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教師對課程教學方法、形式的“張弛有度”。
關鍵詞:有度;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一、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美術是小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小學美術教學不是以培養(yǎng)畫家為最終目標的,而是盡量讓學生通過美術活動接受美的熏陶,拓寬視野,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通過美術教育教學,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促進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在美術教學中,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表現的積極性,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創(chuàng)新
玩是兒童的天性。通過在課堂教學中組織“游戲闖關”“故事情境,角色扮演”“猜謎”等活動,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追求。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心理需求,進而使課堂妙趣橫生,生機勃勃。在上三年級《動物明星》一課時,我不僅出示各種形態(tài)的動物圖片,還有意識地根據這些動物創(chuàng)編成一個故事情境,并給同學們設計一個動物形象,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動物角色穿梭于動物王國,觀察起動物的外形、特征、色彩就更認真了。在教師特意設置的故事情境中,他們仿佛進入了想象中的動物王國,與它們共同游戲,畫出的動物更有趣,形神兼?zhèn)?。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身邊各種小動物的感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物保護意識。通過故事情境的設計,讓學生更樂于參與教學活動,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們感到厭煩, 不要把他們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狀態(tài),而要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
2.善于通過提問來激發(fā)學生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提問應該有一定的導向性。美術教師應善于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發(fā)散學生思維,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如上二年級《各民族朋友》這一課時,課前我播放了一個各民族朋友的PPT,在圖片播放時配上了一些富于韻味的民族音樂,課前先自我感受各民族特色。當課堂圖片欣賞時,教師可適時提問“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你能說出幾個嗎?”“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嗎?你從哪看出來了?”“他們的服裝有什么不同?他們的飾品有什么特點?”對學生的回答要有度追問,“服飾上主要有哪些顏色?這些漂亮的花紋是由哪些圖案組成的?”對學生精彩的回答要及時表揚給予肯定,對達不到點的學生適當引導,啟發(fā)學生認識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欣賞時教師補充拓展少數民族朋友的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等內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少數民族朋友,在后面繪畫時可適當添畫生活環(huán)境,豐富畫面。通過對學生引導性的提問,加深了學生對各個少數民族的認知,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標。
三、觸類旁通,加強教學的橫向聯系
美術是一門多元化的學科,知識涉及的學科面較廣,其中有美術色彩知識、物理的光學知識、數學的幾何立體知識,另外還有歷史、地理、建筑、戲劇等方面的知識。我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靈活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適度結合其他學科知識,使學生寓知識技能于興趣之中,努力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高飛.河南舉辦小學生美術展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馬杭中心小學)
·編輯 高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