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摘?要:伴隨著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快樂體育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體育教學和學生的主體性這兩個方面分開闡述,說明如何才能更高效合理地開展快樂體育教學。
關鍵詞:快樂體育?體育教學?體育課堂
一、快樂體育的內(nèi)涵
快樂體育是一種教育方法,起源于二戰(zhàn)后的德國和日本,指的是參加體育運動后深層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chuàng)新運動的樂趣。該方法在立足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志向和習慣。
二、快樂體育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快樂體育教學的作用和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突破以往體育教學的應試教育,轉(zhuǎn)變學生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在體育教學中由“要你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第二,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集體責任感和互幫互助的精神,讓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體驗。第三,學生在快樂體育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并且培養(yǎng)自己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實施快樂體育教學的對策
1.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圍。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也由以前完全由教師主導的教學過程轉(zhuǎn)變?yōu)樗刭|(zhì)教育中學生占主體地位、教師進行引導的教學方式,這對學校教育中師生情感的培養(yǎng)帶來了很大的轉(zhuǎn)變。體育課堂比較靈活多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尤其明顯,不管在課上還是課下,體育教師要和學生多溝通交流,培養(yǎng)彼此之間的信任,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才能使得學生更加充分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
(2)有效提高體育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要求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國內(nèi)外先進的教學理念,重視自身體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多總結(jié)過往體育教學的不足與精華,去粗取精,把快樂、高效等元素及時引入體育課堂,做到快樂體育、快樂課堂。
(3)高效利用體育課堂。體育課堂是提高學生體育興趣、促進快樂體育的重要途徑。如何高效地利用體育課堂,使得快樂體育教學具體化,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①體育課堂組織方式和內(nèi)容多樣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同一類型體育項目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式、合作式、自我創(chuàng)新式等多種組織方式相結(jié)合,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自我學習的潛能,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做到娛樂身心。為了更好地實施快樂體育,應在體育課堂中合理融入游戲、音樂、舞蹈與情景模擬,使體育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體驗,更好地促進快樂體育課堂的發(fā)展。
②體育課堂教學的互動化。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更好地處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體育教師在課堂中要實時引導學生學習,處理好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做到了及時有效的互動,才能使得本來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士氣昂然。只有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課堂任務,達到意猶未盡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快樂體育更好地融入體育課堂。
(4)激活課外活動。一個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好壞是影響學生體育活動興趣的重要因素。國家一再倡導素質(zhì)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但迄今為止仍然是口號遠遠大于實踐。在中學里面,學生面對升學的壓力,幾乎沒有時間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以至于對體育課也是抱著“可上可不上”的心態(tài);而學校方面也不倡導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在打球或是其他運動上面,總覺得運動得多了不但會占用學生學習的時間,而且運動后會產(chǎn)生疲勞,不利于學習。散漫、可有可無的課外體育活動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對體育課堂望而卻步,極大地妨礙了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只有開展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學生的體能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與鞏固,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快樂體育,才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因此,學校應合理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技能基礎,做到分類別、有針對性地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進步,并及時給予表揚。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找尋學習方法和樹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快樂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發(fā)展,做到快樂、輕松、高效地學習,把快樂體育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邵建軍.淺談快樂體育課堂教學模式[J].河南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