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霞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下,高中語文要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審美能力等,并讓他們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本文擬以高中語文中的閱讀教學為例,探討了語文教學如何擔負起素質教育使命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素質教育;培養(yǎng)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70-01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能力型的人才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素質教育就是對未來這種挑戰(zhàn)的應答,素質教育將一直是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高中是基礎教育與大學的過渡階段,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理解能力增強,是一個較好引導和教育的階段。同時,青春發(fā)育期的心理發(fā)展不平衡性又容易讓他們誤入歧途,偏離素質教育的軌道,比如狂熱崇拜歌星影星,幻想一夜成名;過度張揚自我,個性叛逆,反感家長老師的管束等等,都反映了老師要以巧妙適當的教育方式來引導他們的人格健全發(fā)展。
1.以文化講座突破狹窄的應試課程
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學與文化內涵,實驗班開設了周六專家講座。在講座課上,學生只管聽、只管記;課后,既不復習也不考試;全憑專家感化和學生的興趣,在熏陶漸染中使學生的文學與文化修養(yǎng)得以提高。
2.以擴展閱讀突破僵化的語文教材
擴展閱讀分兩條線進行 :一是假期課外閱讀,一是日常課外閱讀。
3.以調動發(fā)言突破被動的學習觀念
高中學生在課堂上懶于思考、畏于發(fā)言歷來是各科老師最頭疼的難題。為什么學生年級越高,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反而越消極,越被動呢?說到底,要歸罪于狹隘、死板的應試教育。在應試指揮棒的驅使下,教師只顧搞滿堂灌,只顧用"題海戰(zhàn)術"狂轟濫炸,根本不屑考慮如何在45分鐘內有計劃、有成效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口頭表達的能力和自我表現的勇氣。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學生心中便形成了課堂就是老師"獨霸的一統天下"的觀念;于是課堂教學便形成了"師講我聽,師寫我抄,師問我答"的可悲局而。
要想實行素質教育,就必須根除課堂教學中的這個頑癥痼疾;而要根除這個頑癥痼疾,僅僅靠具體的教學沒計,如提問什么、如何提問等等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的學習觀念動大手術。
但是,為了克服舊習慣的強大惰性力,使熱潮不致降溫,還必須建立課堂發(fā)言的競爭機制:每周六由隊長調查隊員在各科課堂舉手次數(自己隨堂記錄),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師當眾發(fā)表成績并做講評;期末將課堂發(fā)言成績記入檔案。自從開展"每周一評"的活動以來,語文和其它各科的課堂發(fā)言就出現了可持 續(xù)發(fā)展的局面。第1周評比,人均舉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評比,已高達80次之多。
"課堂發(fā)言敢死隊"的建立和發(fā)展,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教師和學生突破了"一切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應試觀念的束縛,從"舉手發(fā)言"這一看起來小做起來難的環(huán)節(jié)出發(fā),樹立了一種嶄新的學習觀念:
4.改革教材體系,優(yōu)化課程結構
4.1閱讀教材與寫作、說話教材分編。長期以來,寫作、說話訓練沒有專門的教材,后來有一點訓練材料,也只是附著在閱讀教材的每個單元之后。這種編排的好處是便于讀寫結合,但應當看到,閱讀、寫作和聽說各有不同的訓練內容、要求和規(guī)律,各具相對的獨立性,把三者機械地捏合在一起,難免顧此失彼,相互干擾。從系統論的觀點看,分開編排,讀寫聽說系列分明,易于體現各自訓練的規(guī)律性,交相為用,互促互進,共同完成語文訓練任務。
4.2閱讀教材的編排,可以按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原則進行。高一學習現代文和淺易文言文,主要培養(yǎng)理解分析現代文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學習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外國文學作品和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主要培養(yǎng)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學習文化氣息濃厚的議論文、科技說明文以及名家名作,主要培養(yǎng)研讀文化論著和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訓練序列。這比現行教材單以文體為側重點的編排更具層次感和漸進性。
4.3寫作訓練,以提高學生寫作實用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行為、習慣為主體,輔以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煞譃槿齻€階段:高一上期,在寫作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輔以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高一下期和高二,訓練寫作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能力,輔以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高三,在繼續(xù)訓練實用文寫作能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文科生、理科生和預備就業(yè)生各具特點的寫作能力。
4.4說話訓練,主要訓練學生日??谡Z的交際能力,學會即席發(fā)言、演講、交談、采訪、討論、表演(對白)、辯論等七種口語樣式,掌握必要的談話技巧??煞譃閮蓚€階段:高一上期,培養(yǎng)口語單向表達能力,訓練內容有即席發(fā)言、演講、口語單向表達和雙向交際的技巧;高一下期和高二,培養(yǎng)口語雙向交際的能力,訓練內容有體態(tài)語、交談、采訪、討論、表演(對白)、辯論等。
5.應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到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種美,大漠落日塞外也是一種美。在一次閱讀課上,我介紹的是莫里哀的《巴黎圣母院》,討論的時候大家都表示不喜歡相貌極端丑陋的卡西莫多。我發(fā)現了學生們過于注重外在而忽視內在美的嚴重問題,對此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我告訴他們卡西莫多雖然外表丑,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這種無私的奉獻和副主教膨脹的私欲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難道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美嗎?接著我又聯系生活實際,教導他們同學之間不要攀比外表,而是要注重內外兼修,從而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崇高的審美理想,感知藝術中的美,感知生活中的美。參考文獻:
[1]顧明遠.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辯證關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1 991 .(2)
[2]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劉偉.中學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J].語文教育, 2008 (6):
[4]陳琳.論中學語文審美化教學[D].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