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芝
【摘 要】如何激活英語課堂,增強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意識,是探索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當務之急。本文從導入求新穎、式求活潑、探索有活力三方面探討了如何讓英語寫作“動”起來,從而激活英語課堂。
【關鍵詞】新穎導入;課堂討論;活力探索;開拓思維
一、導入求新穎——帶著興趣,帶著思索
和其他的課型相比,孩子最怕上寫作課,一是覺得難,有畏懼心理。二是覺得枯燥沒意思。因此要想消除學生的畏懼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塑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覺得英語寫作簡單,有趣,我們就要在課堂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下工夫?,F(xiàn)代教學論強調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為了讓學生既能拓寬思路,又能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課堂學習。只有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導入課文,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都能帶有濃厚的興趣去學習理解課文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牛津初中英語》9A第三單元Main task,本節(jié)課的寫作任務是要求學生寫出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Stress among teenagers這個話題本身就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在教授本節(jié)課時,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1.先放映一小段與話題有關的視頻——電視喜劇片《家有兒女》的幾個片段。
(設計目的: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下一步的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2.然后Ask them to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the three kids have got. (問題設計的目的:引入本課話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家有兒女》這部電視劇幾乎是伴著這些孩子成長的,劇中小主人們的煩惱幾乎是孩子們真實生活的寫照,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3.接下來我就及時總結: In fact, many students all have this or that problem. 成功地導入新課。
二、形式求活潑——方式多樣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饋暢通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命題——寫作——批改——講評 四部曲。這樣的訓練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學生寫作相當被動,缺乏積極主動性和寫作的熱情。新的教育理論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輸出前的輸入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小組討論,表達見解,啟發(fā)思維,鼓勵學生尋求答案。
例如本節(jié)課導入主題后,我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先組織小組討論,然后綜合小組討論結果。同時將學生所談內容,如:have no time for hobbies because of too much homework ,parents have no time for their children , (板書1) 等縱向板書在黑板左側,為接下來的提問作鋪墊。
接著我又問:When you have such problems, for example, too much homework, how do you feel? 學生回答:I feel worried/ stressed. 我進一步引出:Some of these problems may be the causes of your stress.并在板書1上端總結:Causes of stress,逐步完成對教材中Part B即writing plan的呈現(xiàn)。此過程充分利用小組討論,借助板書設計進行點撥,幫助學生打開記憶的閥門,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
此項設計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創(chuàng)造性思維;二是促使學生運用本單元中剛學過的語言及有關的交際功能。如:Could you offer me some advice? I think your advice id worth taking.三從過程性寫作教學的基本程序來看,該環(huán)節(jié)為集體討論階段。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頭腦中相關的話題圖式,引導學生捕捉有用的信息。
三、探索有活力——思維有廣度,見解有創(chuàng)新
在某些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的動機不明確,老師也只是讓學生以指定的方式參與指定的活動,盡管參與人次多,課堂活躍,但學生毫無主動性。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如果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參與的活動具有交際性,通過活動學生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那才是學生的有效參與。而教師能做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學習時進行積極思維,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并能準確、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例如: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way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時我設計了兩個任務:
Task1:give advice to the teenagers in the pictures.
T: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problems do they have?
展示六張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他們聯(lián)系自身實際,有話可說,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根據(jù)圖片各抒己見,答案精彩紛呈。
根據(jù)他們的煩惱,我做了層次遞進的兩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第一類是讓他們選擇問題的解決的方式:(讓全體學生覺得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類讓學生分小組作一個Interview 進行鞏固:(先挑選優(yōu)等生示范)
A: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B: I … I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A: ......
因為有了上步驟的問題及解決方式的鋪墊,學生此時有話可說,也可嘗試著給出別人一些初步可行的建議。
Task2:talk about your own problems and ways to deal with them
將學生分為五人小組。每位學生先寫出自己的一兩個重要的問題,然后向組里其他組員尋求幫助,最后將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整理,記錄下符合處理自己問題的方法。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宜多設置情景,使學生產生一種表達的欲望。這種情景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感情,使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景可以借助于文字材料,圖片,錄像等等。就課文的觀點進行討論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討論,是一個內化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過程。學生在討論時思維活躍,在交流中自主性地獲取寫作的資源:思想,觀點,語言等。
總之,英語寫作教學,絕不只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課文所傳達的信息,也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文所包含的詞語、詞法、句型和語法等語言知識。英語寫作教學只有跟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體現(xiàn)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寫作教學,一定要立足課本,前后勾連,舉一反三,總結規(guī)律,形成能力,由課內向課處延伸,由課內向課外遷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