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祥
摘 要: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它既有其光彩照人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關鍵詞:多媒體;生物教學;優(yōu)勢;弊端
多媒體教學以容量大、直觀形象、功能強等獨特的教學魅力,近些年在我國中小學教學中迅速地普及。在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展現(xiàn)出常規(guī)教學中力不能及的優(yōu)勢,但在現(xiàn)階段的多媒體教學中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優(yōu)勢
1.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地投入到生物課堂教學中
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合理地利用色、聲、光、影、形等多種功能來調(diào)動學生的多個感覺器官,極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到生物教學中。當上課鈴聲響起,我們怎么使學生盡快地從課間活動轉(zhuǎn)入到課堂學習呢?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一些有趣的生物圖片、生物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有趣的行為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圖片或影片導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
如,在講“社會行為”一課時,我們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出猴、狒狒、象、鹿等群居生活動物的圖片及資料,學生欣賞后,我們提出,這些群體的動物生活與我們?nèi)粘?吹降碾u的群體生活有沒有不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導入新課。
2.加強直觀形象,優(yōu)化教學過程
生物學教學中,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理功能等是我們常遇到的知識內(nèi)容,在傳授這些知識內(nèi)容時,我們常常會借助實物、模型、標本、掛圖等媒體,通過它們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然而,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實物、模型、標本、掛圖等映射的內(nèi)容單一,目標小,展示時難以顧及每個學生,且缺少教學中的層次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在展現(xiàn)時,過多地用口頭描述,則會減少引發(fā)學生頓悟的時機,造成學習過程繁而雜,這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更好地展示直觀性教學。
我們在講“植物的開花與結果”時,要掌握的不僅是花的結構,還有傳粉和受精這些過程。在講解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現(xiàn)花的結構,還可以搜集有關“傳粉和受精”的資料,把這些過程通過短片形式播放給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再如,我們講解“光合作用”時,若沒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等實驗時,怎么讓學生最直觀地了解光合作用下產(chǎn)生的是有機物和氧氣呢?播放相關實驗的視頻則一目了然。
3.化散為整,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生物學的教學中,我們一般是按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若按凌亂的知識點強行記憶,則耗時耗力,若把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則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把知識串接的工具,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
如,在講“血液循環(huán)”時,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闡明心臟的結構,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從哪里流出、從哪里流回,流的是靜脈血還是動脈血。若在黑板上畫個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則耗時又耗力,而且收到的效果很低。如果我們通過多媒體軟件來顯示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則能更清晰詳細地再現(xiàn)心臟的結構和血液循環(huán)的動態(tài)過程,也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并且,我們可以把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制成Flash圖片,增強學生對血液循環(huán)的認識,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新穎有趣,在展示多媒體資料前,我們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如,心臟中有什么瓣膜?房室瓣、動脈瓣各朝什么方向開?心室收縮時,心房處于什么狀態(tài)?心房收縮時,心室處于什么狀態(tài)?心臟四腔中,哪個腔的心臟壁更厚,為什么?血液是不是從心房流到心室?我們通過多媒體圖片,使學生對心臟的形態(tài)、大小及各個腔有個大致的了解,通過鼠標箭頭或其他圖標把四個腔加以強化,強化四個腔各與血管相連,血液從靜脈被吸回心房,從心室泵至動脈,強化動脈不一定流的是動脈血,各血管中的是靜脈血還是動脈血,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分,血液正是通過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在我們?nèi)硌h(huán)流動。而且讓學生意識到,缺乏鍛煉的學生的心臟壁肌肉不發(fā)達,收縮和舒張功能不強,在運動中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夠多,??考涌煨奶螖?shù)來滿足機體的需要。
二、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弊端
多媒體教學為初中的生物教學提供了許多的有效方法,在生物的常規(guī)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但在現(xiàn)階段的多媒體生物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
1.削弱了對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
多媒體能較好地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但會削弱學生的動手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只有通過實際訓練才能獲得。如,顯微鏡的使用,制作臨時裝片等技能的訓練,只有學生通過親手實驗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若通過多媒體觀看代替學生動手操作,則削弱了對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
2.削弱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地位
在多媒體教學中,很多教師過多地依賴課件的使用,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的運行上,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容易形成以多媒體為中心,跟著課件進行教學;而對學生來講,在放映式的課件中,開始興趣盎然,但時間久了注意力就會分散,而不能集中精神觀察,整個學習過程處于游離狀態(tài)。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生物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有機的結合,是生物教學中的一次改革。若我們靈活地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生物教學,可以提高生物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但我們盲目地濫用多媒體教學,則會阻礙生物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我們可以把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取長補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物知識,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生物課堂上充滿生機、活力、色彩。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