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新題型對翻譯教學的反撥作用

      2014-08-27 10:46何玲
      考試周刊 2014年52期
      關鍵詞:反撥作用翻譯教學教學內容

      何玲

      摘 要: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從2013年12月起進行了改變,其中改變程度最深、反響最大的是翻譯題型的改革。語言測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過對翻譯新題型特點的研究,結合我國大學英語課堂中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運用反撥作用理論,探討翻譯新題型的積極反撥作用及其實現(xiàn)的途徑。

      關鍵詞: 翻譯新題型 反撥作用 翻譯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CET6)已經實施了27年,因其認可度高,受眾面廣,社會影響大,成為十分重要的大學英語測試。其結果不但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重要依據(jù),而且往往被作為評價教師水平、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其每一次的變化和改革都會引起普遍關注。從2013年8月頒布的最新CET4和CET6改革新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雖然聽力、閱讀和翻譯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但是改革程度最深、反響最大的是翻譯部分的改革,翻譯題的難度和所占比重大大增加。這項改革必然促使教師和學生加強對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對翻譯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大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比重,推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筆者試圖從四級考試翻譯題型的變化探討其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反撥作用。

      1.四級考試翻譯新舊題型對比

      舊題型中,翻譯題在四級考試中的比重僅為5%,要求是進行5個單句的漢譯英翻譯,即給出五個不完整的英文句子,要求考生根據(jù)括號中的中文進行相應翻譯,將所缺部分補充完整,考點的實質仍是語言知識,而非語言能力。這種考核的方式實際上僅僅是變相地考查學生造句的能力,即用核心詞匯、短語或固定搭配結合典型的語法規(guī)則進行造句填空,而沒有考查學生實際的翻譯能力,因此,教師和學生對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太重視。

      改革后,翻譯題的比重從5%大幅度提高至15%,考題的形式改為以語篇形式出現(xiàn)的漢譯英段落,長度為140至160個漢字,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等。著名語言測試專家Bachman認為“能進行有效交際的語言能力由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兩部分組成”。語言組織能力包括運用語音、詞法、句法的語法能力和連接話語與句子的語篇能力;語言使用能力包括根據(jù)不同語境及相應社會習慣,使用合適語言形式表達語言使用者意圖的能力(Bachman1996)[1]。新題型考查了考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因為其不但對詞匯短語、句型語法和固定搭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表達能力、組織篇章的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yǎng),強調考查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突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所以新題型更具挑戰(zhàn)性,對學生的翻譯能力要求更高。

      2.反撥作用理論

      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是指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產生的影響。首先,毋庸置疑,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有影響,即一定會產生反撥作用。Popham( 1987)提出“測量促進教學”(measurement-driven instruction)這一理念,認為重要考試可以提高教學質量;Morrow(1986)甚至提出“反撥效度”(washback validity)的概念,指出“效度應是通過其對教學的積極作用的大小來衡量”;Shohamy(1996)[2]提出了“課程調整”的觀點,認為課程會根據(jù)測試結果進行調整;Bachman和Palmer指出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會影響到個人(學生和教師)、教育體制和整個社會。其次,關于反撥作用的性質,反撥作用可以分為積極的反撥作用和消極的反撥作用。根據(jù)Bailey的觀點,區(qū)分積極和消極反撥作用的標準就是看測試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起到了促進還是阻礙作用。Hughes認為,如果測試的內容和測試的技巧與課程目標不相符,其反撥作用就是消極的;如果測試的內容和測試的技巧符合課程目標,其反撥作用就是積極的。再次,有關反撥作用起作用的機制和模式。Hughes(1993,in Bailey 1996)[3]使用三分法界定反撥作用的各個層面,認為考試的影響涉及“參與者”(考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教材編寫者、教科出版商等)、“過程”(大綱制定、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學習策略等參與者所采取的任何有助于學習過程的舉措)和“結果”(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習的質量)三個方面。Alderson和Wall(1993)[4]針對反撥效應提出了15個假設,即“從教和學的內容、方法、順序、進度、程度、深度等方面闡釋考試對教學的影響,包括影響的大小與范圍”(亓魯霞,2011)[5]。

      3.翻譯新題型以其反撥作用

      3.1大學英語課堂中的翻譯教學現(xiàn)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并沒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視,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一直被視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指揮棒,因此,學生和教師幾乎是從大一開始,就進入四六級的備考狀態(tài),整個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的學習和測試圍繞四六級統(tǒng)考進行。由于四級考試中翻譯題的難度不高,教師和學生通常認為只要擴大詞匯量,重點掌握一些固定短語和搭配,考前重點復習一些基本的語法和句型,例如:虛擬語氣、非謂語動詞、倒裝句、時態(tài)、各類從句等,就能在考試中一對一地進行翻譯,并不需要太多翻譯技巧。翻譯題只占考試的5%,這個分數(shù)不會影響大局。因此,四級考試中的翻譯題對翻譯教學的指導作用并不大。

      第二,從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來看,教材中涉及翻譯理論和技巧的內容很少,盡管很多精讀教材每個單元后面都有翻譯練習,但這些翻譯也只是孤立的單句翻譯練習,實際上只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或詞匯造句,“從嚴格意義上說,這種練習不是翻譯,而是一種語法詞匯的綜合練習”(蔡基剛,2003)[6],這種練習很難反映學生的翻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第三,從思想觀念來看,一些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只要有了足夠的詞匯量和扎實的語法基礎,基本的翻譯能力能夠增強就自然而然。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是高年級的學生或者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和將來欲從事翻譯工作的學生才需要掌握的知識。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只要具備基本的閱讀和聽說能力即可。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很少有翻譯教學的位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世界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已經擴大到經濟、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英語不僅在各個專業(yè)領域有對外合作交流,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使用也越來越多。社會要求大學畢業(yè)生能夠用英語進行交際,進行跨文化交流,直接開展工作,但如今的翻譯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是很難滿足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因此,需要對大學英語的學習和測試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

      3.2翻譯新題型的積極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將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本次改革的新題型考查學生的篇章翻譯能力和對我國經濟、傳統(tǒng)文化、歷史、社會發(fā)展等內容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正是考核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實際翻譯能力的體現(xiàn)。這實際上就是翻譯新題型要發(fā)揮的積極反撥作用。

      從微觀層面(即個人,包括學生和教師)來講,翻譯新題型的積極反撥作用在于:翻譯測試的改革能促使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指導教學和學習的新方向,糾正之前教學中不重視翻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一些錯誤做法,實現(xiàn)考試要求和課程要求中對學生英語能力培養(yǎng)的宏觀目標。通過考試要求,學生能明確學習目標不再僅僅是對詞匯語法的死記硬背,會更全面地學習和操練單詞,積累大量地道的英文習慣表達,并積極地學習翻譯理論,進行大量的翻譯實踐練習。這無疑能促進對學生各種英語技能的培養(yǎng),避免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學生。

      從宏觀層面(教育體制和整個社會)來講,其積極反撥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翻譯測試的改革能促進課堂教學從知識型教學向技能型教學轉變,促進考查方式進一步實現(xiàn)以知識和結構為綱的語言測試模式到以技能為綱的語言測試模式的轉變,推進師生關系從以教師占主導地位到師生合作關系的轉變,進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往技能型、交際型和實用性的目標前進。對整個社會而言,更多的接受大學英語教育的學生在畢業(yè)后都能把英語作為一種學習、工作和對外交往的工具,成為跨文化交際人才。

      3.3發(fā)揮其積極反撥作用的途徑

      考試這根“指揮棒”用得好,就能促進教學;用得不好,就會適得其反,不利于教學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積極反撥作用,找到促進積極反撥作用充分發(fā)揮的途徑,減少測試給英語教學帶來的消極反撥作用,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其最佳反撥,發(fā)揮其期望的反撥作用。結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新題型來說,其就是避免教學成為為考試服務的工具,在課堂上進行題海戰(zhàn)術和應試教育,而忽視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

      3.3.1改革教學內容

      德國的阿爾布雷希特·諾伊貝特提出翻譯能力的5個定性參數(shù):(1)語言能力;(2)篇章能力;(3)主題知識能力;(4)文化能力;(5)轉換能力(Neubert 2000)[7]。針對現(xiàn)今翻譯教學在課堂中的缺失,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進行翻譯的基本理論的教學,使學生理解翻譯的定義、標準、基本方法與技巧、翻譯腔的辨認和規(guī)避、翻譯策略的選擇等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翻譯觀和翻譯理念。有了理論的指導,他們才知道如何做到忠實于原文并創(chuàng)造出可接受的譯文。

      (2)不能僅僅做一些單句的翻譯,而應該通過篇章練習,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意識,掌握篇章中的指代詞、多義詞、抽象詞、轉義詞的語義厘定,加強學生語篇銜接和連貫意識的培養(yǎng),且注意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詞匯、語法和修辭的能力。

      (3)注意指導學生學習中西文化。文化是翻譯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也可能是最難的問題之一(王樹槐,2001)[8]。因此,課堂中應該指導學生學習有關不同民族的思想、習俗、禮儀、宗教等知識,了解其文化底蘊,了解文化因素在翻譯中出現(xiàn)意義的空缺、交叉、包孕、沖突、相符等情況,使學生具備“敏銳判斷兩種文化差異并加以調整”(羅選民,2008)的能力[9]。

      (4)語言能力首先指的是“雙語語言知識”,還包括“言語交際能力”(姜秋霞,2002)[10]。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更全面地學習和操練英文單詞,積累大量地道的英文習慣表達、諺語和成語的表達,扎實掌握語法規(guī)則。另一方面要提醒學生在課外注意加強漢語基本功的培養(yǎng),避免出現(xiàn)能理解原文,卻苦于找不到準確的漢語表達方式,只好生搬硬套、硬譯死譯的情況。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流暢的、地道的譯文。

      3.3.2改革教學方法

      現(xiàn)今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仍以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講授語言知識點為主,一定的課后練習和練習講解為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實現(xiàn)從知識型教學到技能型教學的轉變,促進師生關系從以教師占主導地位到師生合作關系的變革。在翻譯教學中,技能的培養(yǎng)和師生的合作更重要,因為翻譯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靠教師對翻譯理論和技巧的傳授,更多的是靠學生在翻譯實踐中實現(xiàn)語言能力和轉換能力的運用。在翻譯課堂中,我們可以做以下嘗試。

      (1)在精讀課程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講解詞匯的做法,找出其中的名篇佳句,讓學生翻譯,并且把幾個學生的譯文進行對比,大家討論優(yōu)缺點,汲取好的譯文中的語言素養(yǎng)和翻譯技巧。

      (2)組織學生進行翻譯欣賞。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給出一篇文章的原文和譯文,讓學生感受名家的遣詞造句、篇章結構;也可以給出幾個經典譯文,供學生對比、討論,談談自己的感受,加強對翻譯技巧的學習和掌握。

      (3)由學生課后挑選自己喜歡的譯文,然后拿到課堂上自由發(fā)言,暢談自己閱讀此譯文后的感受,跟老師與同學一起討論哪些地方翻譯得好,哪些需要改進。

      (4)進行大量的翻譯練習。練習有兩種完成形式:個人完成,或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文章的選擇要注意文體的多樣化,使得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的文體,注意到不同文體的遣詞造句的不同之處。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譯文進行點評,對精彩之處予以表揚,對需要改進的地方予以修改。

      4.結語

      語言測試對教學與學習的反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次改革中的翻譯新題型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增加了不小難度,給師生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相信,以本次改革為契機,通過努力發(fā)揮其積極的反撥作用,學生的翻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國高校一定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跨文化交流人才。

      參考文獻:

      [1]Bachman, L. F.&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Shohamy, E. et al. Test impact revisited: washback impact over time. Language Testing, 1996, 13(3): 298-317.

      [3]Bailey, K. M. Working for washback: 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 1996, 13(3): 257- 279.

      [4]Alderson, C & Hamp-Lyons L. TOEFL preparation courses: A study of washback [ J]. Language Testing, 1996, 13(3): 280- 297.

      [5]亓魯霞.考試風險與期望反撥效應之間的關系[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1(1).

      [6]蔡基剛.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翻譯,2003(1).

      [7]Neubert, A. Competence in Language, in Languages, and in Translation [C].//Christina Sch?ffner & Beverly Adab.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msterdam/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 3 - 18.

      [8]王樹槐.關于本科翻譯教學的思考[J].中國翻譯,2001(5).

      [9]羅選民,黃勤,張健.大學翻譯教學測試改革與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2008(1).

      [10]姜秋霞,權曉輝.翻譯能力與翻譯行為關系的理論假設[J].中國翻譯,2002(6).

      猜你喜歡
      反撥作用翻譯教學教學內容
      挖掘數(shù)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思維導圖&概念圖輔助翻譯教學實現(xiàn)途徑探索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探討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雅思口試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討
      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題型調整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談網上閱卷對英語試卷書面表達分析的反撥作用
      四六級聽力調整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宁都县| 遵义市| 贵溪市| 汤原县| 太康县| 醴陵市| 广德县| 海兴县| 子洲县| 繁昌县| 巢湖市| 祁阳县| 岳西县| 钟山县| 长寿区| 和平区| 陇南市| 始兴县| 梁河县| 镶黄旗| 始兴县| 崇明县| 芦溪县| 六安市| 孙吴县| 贵德县| 鲁甸县| 尉氏县| 清流县| 淮滨县| 清镇市| 南投市| 三亚市| 武城县| 西城区| 澜沧| 黎城县| 即墨市| 衡阳县| 胶州市|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