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
摘要:孩子在幼兒園里學習唱歌、舞蹈、游戲等活動,一般都能產(chǎn)生濃烈的興趣。這是少兒受到環(huán)境氣氛和伙伴們的情緒影響,激發(fā)了自己的學習興趣。然而,鋼琴學習是孩子在家獨自坐在鋼琴前識譜、彈奏以及熟記樂譜和掌握各種技術要求的個體學習和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少兒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去完成。本文從如何培養(yǎng)少兒對鋼琴的興趣入手,分析少兒鋼琴教學的各個關鍵細節(jié)。
關鍵詞:練琴;訓練;興趣;審美愉悅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52-03
無論是從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還是從一名音樂工作者的角度來看,以音樂等藝術形式為載體來激發(fā)幼兒去學習、訓練彈鋼琴(包括對節(jié)奏的訓練、識譜的訓練、唱歌的訓練),其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興趣”二字??梢哉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少兒學習鋼琴的動力。
一、學習鋼琴興趣的培養(yǎng)
少兒對學習鋼琴的興趣,剛開始是很濃烈的??墒请S著時間的增長,原本高漲的興趣與情緒“溫度”就會陡然而下。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怎樣去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呢?首先,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音樂的氛圍,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家長可以經(jīng)常播放一些節(jié)奏感很強且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及一些鋼琴曲,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有條件的家庭父母可以經(jīng)常彈鋼琴,或邊彈邊唱,讓孩子感到這個大的“玩具”發(fā)出的聲音那么美,從而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對將要學習的鋼琴產(chǎn)生好奇心,使其想學習鋼琴的欲望更高。每個孩子學習鋼琴一段時間后興趣會慢慢降低,但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能過于著急,更不能打罵孩子,而應慢慢引導。只有把鋼琴當成一個大玩具來和孩子一起玩,這樣才能讓他們將“玩”鋼琴的興趣延續(xù)下去。
所謂興趣,就是將給我們終身的追求激起無悔無恨的永恒動力。要培養(yǎng)這樣偉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應當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讓我們認識到,這是一種用音響符號組合變化以表現(xiàn)自己情緒的語言?,F(xiàn)在,許多父母往往迫不及待地教學齡前的幼兒能讀會寫,可他們未必把認真聽取別人說話的態(tài)度和正確說話的方法教給孩子。正因為如此,從一開始,就要教給學生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端正的態(tài)度會使學習進行得更順利。教師最好每一首樂曲,甚至包括近期內(nèi)學生未必會彈的樂曲,都作有趣的示范,使幼兒體驗音樂的美,并養(yǎng)成認真聽的習慣。
如果見到孩子搖頭晃腦唱歌的模樣,你就立刻明白,唱歌在啟發(fā)少兒無拘束地表達內(nèi)心情緒方面有著何等奇妙的功效。在這個基礎上讓他們有興趣地玩一條旋律,讓他們在琴上做各種變化,在各個音區(qū)彈奏讓他們從直覺上細膩地體驗一個特定的音響符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中所產(chǎn)生的奇妙效果,從而領悟作為抽象藝術的音樂最基本的思維法則。
如果有可能,甚至還可啟發(fā)他們發(fā)明一些不同節(jié)奏音形,讓他們出主意制定變化組合的程序等。切勿讓孩子漫無目標地一次又一次反復練習,這種方式對于一個注意力最多持續(xù)二十分鐘的少兒是非常殘酷的折磨,就算是成人也不會愿意讓人逼著重復幾十遍去做一件他既不明白有什么意義,也不明白有什么要求的動作。
二、引導少兒練琴需講技巧
練琴是練技巧、練腦子、而不是磨時間。有些家長每天硬逼著孩子練一、兩個小時,但效果并不顯著。根據(jù)兒童注意力時間較短的特點,在練琴時,應先練他不喜歡的,或是難度較大的,最后再練容易的或他樂于練習的曲子。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語言時應盡量用孩子們覺得生動有趣的語言,比如,抬手時,手腕像蝴蝶的翅膀一樣飛起來,上下?lián)鋭?;彈琴時掌關節(jié)要抬起來,像個小錘子,抬起來再垂下去,手臂放松的練習就像大象甩鼻子;手臂用力的練習,就像小猴子蕩秋千一樣越擺越大,越甩越高……這樣的比喻更有助于少兒的理解。
在教材的選用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譜面色彩輔助方法,用豐富鮮艷的美術形象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進而增加孩子彈琴的興趣。此外,要減少識譜、認鍵、用指三者相互配合的難度,使其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對音樂的感受、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上。還可以把彈琴和少兒喜愛的歌唱活動結合起來,先教他們唱會歌曲,然后教他們把歌曲彈出來,這樣能增加他們的興趣,還可以把彈琴和適合少兒特點的節(jié)奏和律動繪畫、朗讀等結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少兒是在快樂和游戲中學習的教育理念,標題音樂類少兒鋼琴如:《湯普森淺易鋼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鋼琴技術練習》,《兒童鋼琴初步教程》等。由于里面每首曲子都有圖畫,很容易激發(fā)少兒的想象力,加上其顏色鮮艷,音符比較大,使得閱讀起來較容易,少兒對這一類的教材都很喜歡。而少兒對所彈的曲子非常感興趣的話,學習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對少兒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
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歌唱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是最容易表達思想感情的音樂形式。熱愛歌唱是兒童的天性,歌唱是他們的身體和心靈共同的活動,發(fā)出歌聲的不是喉嚨,嗓子,而是歌唱的孩子本人,是他們的整個身心。只要少兒“有表情的歌唱”,就能用聲音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比如,《我們的田野》中可以感受到歌曲是旋律和富有詩意的歌詞完美結合而形成的具有感染力的整體,從而能夠引導少兒從整體中探討歌詞的題材,意境和意義、旋律的魅力、歌曲的高潮、力度,速度的變化、特定的節(jié)奏、獨特有趣的地方以及困難之處等。
四、節(jié)奏能力的培養(yǎng)
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是少兒音樂教育的主要領域。節(jié)奏在音樂中具有重要的表現(xiàn)意義,也是最容易引發(fā)少兒興趣和感受音樂的音樂要素。少兒時期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應緊密結合歌唱語言和動作進行,如培養(yǎng)少兒的穩(wěn)定拍感、理解節(jié)拍與節(jié)奏、二拍子、三拍子、有聲和無聲(休止符)、鍛煉節(jié)奏記憶、嘗試最初始的兩個聲部的配合、教師和學生在鋼琴上的配合等。以上這些方面都涉及知識概念和符號的認識與書寫,重在兒童的體驗,即通過游戲活動在歌唱和彈鋼琴中配合動作,加強兒童對節(jié)奏運動的感覺。
初學階段不進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等名稱概念的講述,而是通過音節(jié)的聲音讓兒童首先從感性上體驗和識別,可通過豐富多樣的練習方式進行學習,這樣兒童不但不會覺得節(jié)奏練習枯燥乏味,反而會極有興趣,進而在愉快的情緒中加深了對節(jié)奏的感覺和理解。我在教學中一般采用口讀、拍手和在鋼琴上彈奏等方法來進行教學。四分音符讀作“ta”,八分音符讀作“ti ti”,二分音符讀作“ta—a”。用手拍擊時,常常采用雙手合攏,從左側移動向右側,延長示音保持時值的方法。還可以根據(jù)我國的語言特點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和選擇,如“走,跑跑”或“咚咚,鏘”等。還可以讓孩子念“蘋果、梨、西紅柿”來區(qū)分和念準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三連音。也可用游戲的方法等。
五、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
少兒不必事先學好五線譜再學彈琴,我們靠的是條件反射,即使是認高音譜表和低音譜表,也是先從認識高音譜表開始。教師可通過練習八度齊奏的哈農(nóng)或什密特之類的手指練習,讓學生慢慢地把高音譜表熟悉起來。因為兩手的運動是一樣的,不同譜表上的音符運動也會是一樣的,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譜面上高低譜表的距離與雙手運動之間的關系,也可通過已經(jīng)會彈的左手,反過來去教眼睛怎樣熟悉低音譜表,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日后轉入低音譜表時,不至于有陌生感。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看到音符往上或往下運動,手就往右或往左移動。音符在五線譜上的距離,也應當立即換成鋼琴上各鍵之間的距離。例如,譜上印著“多”和“米”,它們之間空了一間,他們在琴上的距離就是空了一鍵。無論“間”或“線”。都會表示琴上的一個鍵。連奏、斷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觸鍵要求、踏板的正確運用等記號在識譜視奏中不能忽視,否則在基本熟悉了再去做糾正就很難了。另外,教學中還應向學生傳遞讀譜的“超前”意識。要有手彈上一個小節(jié)時眼睛提前看下一小節(jié)的意識。從音型形狀,旋律走向選擇彈奏動作的意識,使彈奏盡力流暢和精確。采用動感的教學方式不但符合音響節(jié)奏的運動特點,使孩子的體驗先于符號,而且適應了少兒好動的天性,使少兒有興趣主動去感知、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節(jié)奏、理解音樂的精髓并對提高識譜能力、激發(fā)音樂興趣有很好的誘導作用。
六、總結
鋼琴的教學中,歌唱、節(jié)奏的教學,應“順帶進行”識譜教學,這種“順帶進行”必須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蜻蜓點水似的順帶學習。無論是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和節(jié)奏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就如何培養(yǎng)他們對鋼琴學習有“樂趣”的興趣心理形成,并非可依賴平時的某個一招一式,也不可能三兩天就可以達到。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計一些符合少兒心理需要的“有趣”的教學方法以及較科學的“對策”內(nèi)容,并要將其貫穿在少兒的鋼琴的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少兒在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下學到東西,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揚立梅.識譜教學要服從于素質(zhì)教育的整體目標[J].中國音樂教育,2000,(4):35-36.
[2]揚立梅.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音樂教育,2011,(3):23-24.
[3]林華.學琴日記[J].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