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生
【摘要】探究性學習即是教育的新型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入了解,發(fā)現(xiàn)自我,學會與別人學習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探究性的學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人教版)的教學案例,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人教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社會、自然和生活中選擇專題進行研究,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以便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稱為探究性學習。”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探究性學習就必不可少。它具有過程性、自主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在小學語文,特別是高年級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要積極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教師的職責只是引導。通過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最基礎的教育學科,能為小學生一生的學習打下基礎。如果能把探究性學習方法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對學生大有助益。好奇心強、發(fā)現(xiàn)能力強、求知欲強是小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小學生的顯著特點,而語文本身又是一門人文素養(yǎng)比較高的學科。利用這兩者的特點,就能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知識,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具體的實施途徑,應貫穿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生活等的各個階段、各個環(huán)節(jié),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學生要漸漸從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達的信息,轉變?yōu)樘骄啃詫W習的主導者,而教師的作用也應該慢慢改變,從課堂主導者轉變?yōu)樘骄啃詫W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學生積極收集相關信息,并積極進行整理和分析,使之變成自己理解。通過這種探究性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不僅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能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小學生在學習高年級語文的時候,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認知能力,摒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
二、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的意識
與生俱來、全員參與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志,它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造事物的潛能。讓高年級小學生喜歡去不斷探索和挑戰(zhàn)。因此,教師應引導和鼓勵每個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知識,并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立興趣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它能串聯(lián)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資料、科學研究、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實現(xiàn)寓教于樂和寓樂于教的統(tǒng)一。
三、健全評價機制
有付出就得有收獲,如果積極進行和參與探究性學習的學生得不到肯定與鼓勵,學生就不會主動和積極地去學習語文知識,最終就難以繼續(xù)以積極興奮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因此,老師要健全評價機制,讓學生勞有所得,哪怕是一句鼓勵的話語。例如,在參與某課外教學活動時,對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皆獎勵一支筆或一本練習冊。另外,對于那些課外活動開展較好,取得了優(yōu)異結果的學生,獎勵雙倍,并通告全班進行表彰。這樣既能讓學生保持這份積極主動性,也能鼓勵學生繼續(xù)深入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只有健全評價的機制,才能發(fā)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
四、主要案例
(一)教學生動化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的《虎門銷煙》一文,可以利用問題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在課前要求學生提前查找關于鴉片戰(zhàn)爭、林則徐的生平等相關的資料進行預習。根據(jù)這些資料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如:“鴉片有什么危害”“為什么鴉片戰(zhàn)爭會爆發(fā)”等。根據(jù)問題,抓住和利用學生的求知欲進行授課。此外,組建學習小組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部展開學習大討論,并就自己關于鴉片和鴉片戰(zhàn)爭的見解進行獨立發(fā)言。課后,給學生布置“查詢和宣傳毒品的危害、設計禁毒口號、查詢林則徐生平”等作業(yè),啟發(fā)學生進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如果你是林則徐將會怎么辦?這樣既能滿足每個學生求知欲的要求,也會使學生學會足以讓自己受益終身更多課本之外的內容。
(二)學生自主摸索答案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fā)現(xiàn)知識和獲取知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把學生當作是知識的容器,雖然接受了知識,卻對知識不甚了解。
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爭吵》一文,主要是寫一開始同學之間為一件小事而發(fā)生爭吵,事后又相互承認了錯誤,最終言歸于好的事,表現(xiàn)了他們知錯就改的優(yōu)良品質。課題本身就已經(jīng)點明了事件。因此一開課,教師先讓同學們把課題齊讀兩遍,緊接著便問同學們:“剛才我們齊讀了課題,有誰能夠告訴我,這篇文章是寫誰和誰爭吵?”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都可以回答:“寫的是克萊諦和“我”的爭吵?!?/p>
學生出于好奇心。他們就會非常想知道,他們倆是怎樣爭吵 的?他們倆為什么會吵架?結果怎樣?等等……因此,由“爭吵”二字產(chǎn)生的種種聯(lián)想都會成為他們求知欲的下一個突破口。教師便可緊扣課題,以學生的想法為線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在這次爭吵中,你覺得克萊諦是個怎樣的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就會認真閱讀課文,手眼并用,完全投入到學習中去。相比舊式的教學模式:分析課文時逐段講解,或是填鴨式的滿堂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了,學習興趣更濃烈,當然學習的效果也會好很多。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得出自己的結論:“克萊諦是一個寬容的人,雖然他的朋友對他不友好。但他還是伸出了友好的雙手?!薄八莻€善良的人……”學生都喜歡說出自己的看法。這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自己分析課文。學生口頭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在探究性教學和教師的引導下,課堂已經(jīng)成了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也為接下來理解“我”在爭吵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以及對父親的話的理解等內容做鋪墊。
五、結語
總之,把探究性學習運用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涵,也使得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因此,我們只有繼續(xù)大力推進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熱情,滿足新時代需要,接受越來越多的知識,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綜合性創(chuàng)新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曉妍.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初探[J].新課程(小學版),2013(3).
[2]陳錦鳳.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造就新型人才[J].成才之路,2013(28).
[3]蔣進芳.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 文學教育(中),2013(12).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