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明
摘 要:針對我國技工類院校汽車專業(yè)技能鑒定類課程的發(fā)展要求,本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策略,探索改進技能類教學效果的途徑,并以筆者任教技校兩屆的汽車維修工技能鑒定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踐研究。經過兩屆證明,基于構建主義理論下的技能鑒定課程教學效果良好,通過率大大提高。
關鍵詞:構建主義 技能鑒定 汽車維修 實踐 研究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建立了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并通過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來規(guī)范和促進職業(yè)人才的建設。汽車維修工(國家職業(yè)資格四級)也稱為汽車維修中級工,是國家職業(yè)證書體系中的一個工種,也是技工院校汽車類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在技工類院校各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把相關專業(yè)的技能鑒定列為專業(yè)必修課,換言之,能否順利通過汽車維修工考核鑒定將直接影響該專業(yè)學生能否正常畢業(yè)。
一、汽車維修工技能鑒定考核課程教學現狀
汽車維修中級工考證課程總學時為5周的集中強化訓練,每周26個學時,共計130學時。在130學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和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復習任務,同時還應指導學生完成44個實操考核項目的訓練。而汽車維修工技能鑒定考核課程的教學往往存在以下的問題。
1.知識銜接出現斷層,靠短期教學難以填補
由于技校教學資源匱乏,因此在資源調配后一些課程在設置上出現誤差。一個班級在一個學期往往存在著幾個模塊課程,由于不同班級在模塊課程中不斷變換,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部分知識無法有效銜接,缺乏連貫性和層次性,靠短期教學難以填補。
2.教學行為單一
任課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往往存在著兩種極端的教學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其一,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理論知識的復習往往采取讓學生自主復習的方式,過分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認為理論知識的復習要靠學生自己,忽視了當前技校學生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的現狀,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有效引導,教學效果不理想。其二,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過分強調知識的理論性和系統(tǒng)性,教學方式簡單,以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為主。該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是教學效率高,即一個人講課、幾十人聽課,但這種教學方法只適合于擅長抽象思維的學生,而我們面對的是技校學生,教師在臺上講,有多少學生在聽,又有多少學生能聽進去?教師講得很辛苦,但是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
二、建構主義理論下技能考核鑒定課程的適用性分析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是由四個部分構成的: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情境必須要有助于學習者進行意義建構。協(xié)作的過程是交流的過程,教學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會話是協(xié)作最基本的方式。協(xié)作既包含師生間的交流,也包含學生間的交流,且這種交流應貫穿于每一個學習活動中。作為學習目標的意義建構是學習活動結束的標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輔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導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和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建構者。
首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教育的出發(fā)點,這一教學觀念充分考慮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要求。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在學習中,需要對未知事物不斷進行探索,在協(xié)作中尋求真知。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來自于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探索發(fā)現新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考證訓練時期,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明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弱化其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真正發(fā)揮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學習。
其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考證思維能力和技能操作方法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技能鑒定的教學涉及理論知識、職業(yè)道德、溝通技巧、專業(yè)技能等多方面知識,課堂教學所培養(yǎng)的核心能力是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即通過本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去完成相關崗位任務的一種獨特技能,并能夠運用相關的職業(yè)能力與另一技術背景的客戶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熟練掌握汽車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對禮儀、法規(guī)、溝通技巧等有一定的把握。這要求教師在引導自主活動過程中設計相應的活動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同時,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能被發(fā)現。
三、建構主義理論下技能考核鑒定課程的模式設計
設計體現職業(yè)行為能力的“項目、任務、案例+活動”三級典型學習情境,開發(fā)出理論考核課程與實操項目訓練課程,如圖1所示。
圖1 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技能鑒定課程開發(fā)
理論考核教學組織以考題知識點的類別作為模塊,實操項目訓練課程以考試過程為主線,將課程分為若干個學習情境模塊,并在校內外實訓基地中由專職、兼職教師分別或共同完成。
一是情境教學,生動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程分為若干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采用項目驅動、任務實施的教學法。
二是采用實例分析教學法,將較抽象的考證知識寓于實例教學中。把教學目標要求的一些理論知識和歷年失分率較高的題目融入到實例中去,通過實例分析,讓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
三是建立優(yōu)質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利用開放式學習平臺,實現課內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圖2所示為汽車中級維修工理論考核課程典型學習情境分解。
圖2 汽車中級維修工理論考核課程典型學習情境
四、建構主義理論下技能考核鑒定課程的實踐研究
本文以筆者任教的廣州市公用事業(yè)技師學院2009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yè)1、2班及2010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yè)3、4班為研究對象。兩個年級不但人數相同,且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當。本研究以入學成績?yōu)橐罁?,大致確定2個年級的學生入學水平相當。此外,據筆者觀察,2009級和2010級學生考證前的技能水平也基本相當。這可以較好地保證兩個實驗年級實驗前的條件類似,有助于本實驗最終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根據學校教學及技能鑒定考核安排,本實驗過程按年級分階段跨年進行。在教學過程中,2009級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處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學生則較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2010級的教學以建構主義教學觀、學習觀為理論依據,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運用本文所提倡的教學方法。在實驗過程中,2009及2010兩個年級的學生均不知道自己已參與到教學實驗活動中。在教學實驗活動結束后,分別對2009級和2010級學生進行了技能鑒定考核。實踐研究發(fā)現,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其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顯著提高
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2.學生考試的一次通過率和考試成績顯著提高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學生考試結果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
教學方法學生考試結果對比
五、結論
一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技校技能鑒定類的課程設計引入是一項創(chuàng)新有效的模式,值得推廣研究。二是實踐證明,運用建構主義理論設計的技能鑒定考核課程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有效地提高了考證的通過率。三是建構主義理論下的課程系統(tǒng)還需要進一步開發(fā)研究。
參考文獻:
[1]門群.從構建主義談聽力[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1).
[2]孫芙蓉.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河南農業(yè),2008(10).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yè)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