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輔助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鑒于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本文以大學英語課堂為例,從問題的類型與提問方式、提問的策略、評價方式對有效提問進行探究,提出相關(guān)的建議與意見,從而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課堂提問提問有效性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48-01
一、引言
課堂提問不僅是師生交流的一個重要的平臺,同時也是外語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課堂話語中,提問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根據(jù)調(diào)查,提問在英語課堂中占20%到40%,據(jù)Gall(1984)研究發(fā)現(xiàn),課上“問答”交互活動幾乎占課上一半的時間,對語言習得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轉(zhuǎn)引自王篤勤, 2002)。在現(xiàn)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中,課堂提問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克服“啞巴英語”困境,從而提高語言的運用與表達能力。簡而言之,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中,從而很好的實現(xiàn)師生,生生見的互動教學。楊雨寒(2012)就以南通大學英語分層教學體系為例,對不同等級班級教學提問進行比較分析。徐立群先生(2010)則對英語課堂提問中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進行了調(diào)查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展示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輸出和較高層次的認知活動。
二、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1.問題類型和提問方式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師生互動方式之一,既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語言輸出練習的機會。在問題類型方面,教師應當多選擇參考性問題來進行提問。參考性問題是指學生能夠依據(jù)材料的要求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與展示性問題相比,參考性問題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參考性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同時可以使語言的交際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筆者建議英語教師應有意識的增加參考性問題的比例。此外,在課堂提問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問與學生提問是同樣重要。學習焦慮感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現(xiàn)實或預期對自己自尊心和價值感構(gòu)成威脅的特定學習結(jié)果的擔憂的情緒反應(張慶宗, 2011)。筆者認為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是十分重要的。當課堂學習環(huán)境處于輕松友好的氛圍時,學生才敢于參與課堂活動,教學才有可能取得最滿意的學習效果。只有當學習環(huán)境充滿友好與互助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特定學術(shù)任務與成果,組織特別有序時,才有可能取得最滿意的學習效果。(Williams&Burden, 2011)因此,在進行提問活動時,教師應當建立民主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安全感,才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2.提問策略
提問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提問策略的使用。提問策略意識是教師有效提問的關(guān)鍵要素,也是先決條件。筆者認為,提問的目的、問題的內(nèi)容等都會對提問的有效產(chǎn)生影響,教師應當盡可能的在課前準備好問題,尤其是新老師。由于不懂的課型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先了解課堂教學的目標,再根據(jù)目標來決定提問的目的與內(nèi)容,也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與問題要保持一致性。此外,關(guān)于問題設(shè)置上,除了以上所講問題目標與內(nèi)容,學生的水平與教學以及參考書的需求也應在問題考慮的范圍內(nèi),尤其是學生的水平。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同的學生其學生水平也會不相一致,而問題的的難度是否與學生現(xiàn)有水平相一致將會影響提問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水平來衡量問題的難易度。這樣才能讓問題的設(shè)置變得更有效。
3.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指及時對學生的提問或回答給出應有的評價。(王篤勤, 2002)評價方式有積極評價與消極評價。積極評價是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自信心與滿足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在動機,如表揚、鼓勵以及使用肢體語言等;消極的評價主要是指否定性的評語和教師直面的批評,它容易使學習者產(chǎn)生負面的學習情緒。因此,當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當重新審查問題是否清楚,必要是概述問題。(王篤勤, 2002)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先確定問題是否清楚具體,難度是否適宜等之后,再考慮學生方面的情況,如焦慮、害羞或是其自身的學習水平等因素。此外,教師的評價可以給予學生提供一些指導意見時,如贊許或不滿意的原因,這樣就會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建立完善的思維方式。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使用評價時應當多給予具體、詳細的反饋。
三、結(jié)語
課堂提問是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是否有效、合理會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與質(zhì)量。首先,教師多結(jié)合學生的水平,適當增加參考性問題的比例。其次,教師應多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再者,教師要多使用積極的評價方式,且評價應具體化,而不是簡單的使用“good、well done”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shù)囊庖?,善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對問題能夠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參考文獻:
[1]Marion Williams, Robert L.Burden 張紅,王新 譯. 語言教師心理學:社會建構(gòu)主義模式[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王篤勤. 英語教學策略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徐立群. 英語課堂教師提問類型的調(diào)查與分析 [ J ]. 外語界, 2010 (3) : 60 - 65.
[4]楊雨寒. 大學英語分層教學課堂提問層次的區(qū)別 [ J ].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際, 2012 (3) : 71 - 75.
[5]張慶宗. 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彭秋萍(1989-),女,廣西貴港人,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