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張 麗,朱超磊
(1.長葛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長葛461500;2.長葛市中醫(yī)院,河南長葛461500)
黃褐斑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病程較長,發(fā)展緩慢,以中青年女性多見。2012年3月—2012年12月,筆者采用疏肝活血化瘀法聯(lián)合維A酸霜外用治療黃褐斑35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70例本院門診收治的黃褐斑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70例患者全部為女性。治療組35例,年齡27~48歲;病程6個月~7 a。對照組 35例,年齡 25~49歲;病程4個月~9 a。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符合參考文獻[1]的診斷標準。
兩組均給予質量分數(shù)0.1%維A酸乳膏(由湖北恒安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44071)外用,1次/d,晚間使用。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維生素E膠丸(由雙鶴藥業(yè)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1021395),100 mg/次,3 次/d,口服;維生素 C 片(雙鶴藥業(yè)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1021507),200 mg/次,3次/d,口服。治療組給予疏肝活血化瘀中藥,處方:柴胡 10 g,郁金 15 g,當歸 15 g,赤芍 15 g,牡丹皮 15 g,白術 10 g,茯苓 20 g,桃仁 10 g,紅花 10 g,枇杷葉20 g,桑白皮15 g,益母草30 g,升麻10 g。2次/d,早、晚各1次,水煎服。
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共觀察3個療程。
按照參考文獻[1]的標準。治愈:色斑消退面積>90%,色素沉著基本消失。顯效:色斑消退面積60% ~89%,顏色明顯變淡。好轉:色斑消退面積30%~59%,顏色變淡。無效:色斑消退面積 <30%,顏色變化不明顯。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2.00,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治療組1例、對照組2例出現(xiàn)皮膚刺痛、紅斑及脫屑,但均可耐受,并逐漸消失。
黃褐斑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內(nèi)分泌、遺傳、日曬、自由基、情志、藥物與化妝品等因素有關。黃褐斑屬中醫(yī)“面塵”“黧黑斑”“蝴蝶斑”“肝斑”范疇?!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認為本病“源于憂思憂郁,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于面上,婦女多有之”。從臨床上來看,黃褐斑是人體臟腑功能失調(diào)體現(xiàn)在面部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肝郁氣滯,經(jīng)絡不通,氣血不能上榮于面是其主要病理特點,因此,黃褐斑的治療應以疏肝活血化瘀為主,以達到疏肝解郁、化瘀通絡、調(diào)和氣血、祛斑養(yǎng)顏的目的。中藥方中柴胡、郁金調(diào)達肝氣,疏肝解郁。當歸能養(yǎng)血活血,補而能行,為補血良藥、血病之要藥,能擴張外周血管,增加面部血流量,改善面部營養(yǎng),從而達到祛斑的作用。益母草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桃仁、紅花、赤芍、牡丹皮調(diào)暢氣血,活血化瘀。白術、茯苓健脾滲濕,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2],澤面祛斑。枇杷葉、桑白皮清肺熱,理肺氣,使肺氣宣暢,氣血津液暢達而上榮于面。升麻引諸藥上行,直達病所。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瘀通絡、調(diào)和氣血、祛斑養(yǎng)顏之效。維A酸制劑具有促進上皮細胞分化與生長、抑制角化過度的作用,可抑制細胞黑素形成,促進含有較多黑素顆粒的表皮(尤其是角質層)剝脫,并抑制黑素顆粒向角質形成層輸送[3],減輕皮膚色素沉著。因此上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內(nèi)服外用,標本兼顧,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借鑒使用。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2]李洪武,朱文元,夏明玉,等.白術及茯苓提取物對豚鼠皮膚酪氨酸酶mRNA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1,34(2):134.
[3]張昆梅,張莉.超聲導入復方維A酸霜加外敷美白面膜治療黃褐斑35例[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22(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