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從民
摘 要: 在實踐國家新課程標準理念,拓展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是對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體教育,讓學生開開心心地上體育課,認識體育,接受體育,增強體質,加強道德修養(yǎng),開拓思維,愉快身心,培養(yǎng)自身體育鍛煉與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需要;是對當前體育教學中僵死、被動及缺少樂趣現象的反思,是促進體育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需要;是深化教學改革,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需要,是值得推廣的。
關鍵詞: 快樂體育 教學模式 意識和能力
1.問題的提出
在積極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快樂教育思想不斷被運用到學校教學中,對傳統(tǒng)學校教學模式產生強烈沖擊。在應試教育模式的沖擊下,師生存在“重智輕體”思想,體育意識較淡薄,在競技體育和體質教學的影響下,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及進行體育鍛煉,故學生體育基礎一般,身體素質欠佳。
國家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為了探究把快樂體育思想與新課程標準相結合,把快樂體育園地延伸、拓展到快樂體育課堂教學領域中,為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的習慣,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進行實驗與研究。
2.研究的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為基本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突破口,以“健康第一”為靈魂,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開展學??鞓敷w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構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
3.研究方法
根據課題實驗目標和實驗特點,以對照實驗法為基礎,綜合運用文獻法、調查法、檢測法、比較法和總結法。
4.研究的理論依據
4,1省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的“學校體育要大力倡導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和全教會“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本課題實驗的重要依據。
4.2素質教育理論和國內外對快樂體育的研究成果給本題提供了相關理論依據。
5.研究的實施
5.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共識。
為了將此課題研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成果,我們加強理論學習,組織課題組的成員和實驗班的班主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明確提出的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習“快樂體育”理論知識,使教師認識到“快樂體育教學”是以教師“善教”、“善導”,學生“樂學”、“好學”為中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體育、愉快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而目前體育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對體育的厭學情緒,而要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務必對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教材內容、組織教法、場地器材設施等進行整體改革不可,務必要開展“快樂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喜愛體育、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5.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實驗能力。
實驗需要理論作為指導與支撐,更需要實際操作能力加以實踐,派出各實驗教師參與全國十城市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和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課展示評獎活動,到省、市及各兄弟學校參觀、考察、聽課、學習及參加各種培訓,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每月召開一次實驗研究情況反饋會,發(fā)現問題及時研究調控解決,從而迅速提高教師的研究實驗能力,為研究實驗提供保障。
5.3整合學科教學,把新課標滲透于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研究之中。
以往教材過分強調競技性教學,加之教材呆板、單一、枯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因此,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體發(fā)展特征,把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材內容與地方教材、校本課程(快樂體育園地資源)緊密結合,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造,把體育與各學科有機整合,使教材內容更游戲化、故事化,并充分利用視頻、聽頻、媒體等進行直觀教學,把學生引入各種具有情節(jié)、有趣的快樂體育教學活動中,使其沉浸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進行鍛煉,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5.4充分利用快樂體育園地器材,拓寬教學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與身體特點把快樂體育園地的28個項目按年級有序地編排,作為上課使用的校本課程。如滾筒、滑梯、鉆山洞、摸高、跳飛機、呼啦圈、跳橡皮筋是一、二年級上課使用的,爬桿、過鐵索橋、獨木橋、踏木屐、抽陀螺、走梅花樁、爬雪山、過臘子口、雙杠、單杠等是三、四年級學生上課使用的,爬懸崖峭壁、自然攀爬網、直上九重天、踩高腳、跳竹竿舞、跨欄、踩獨輪車等是五六年級上課使用的,從而有效促進“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5.5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會學。
在枯燥無味、抽象性較強的理論教學中,我們不斷“求新”、“求異”,采用圖片、錄音、錄像、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采用游戲法、挑戰(zhàn)性法、集體性比賽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zhàn)、交流和創(chuàng)造的多種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體育學習之中,學生在快樂游戲中,始終處于興奮、歡快的狀態(tài),忘記疲勞,感到的是有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充分開拓與發(fā)揮,從而對體育產生愛好。
5.6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制定學習目標,分層教學,讓每個個體獲取成功的快樂體驗。
由于學生先天遺傳、能力等因素,身體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自設學習目標,分層教學,由此讓每位個體獲取成功的快樂體驗,誘發(fā)其對體育的興趣,愛好體育。如梁老師在教學跨越式跳高時,讓學生自由選擇目標,并向各自的目標挑戰(zhàn),跳得好的或高度高的可以獲得老師送出的笑臉圖片。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運動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從而讓學生在快樂學習氛圍中既掌握知識又鍛煉能力,同時得到大家的肯定。
5.7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與訓練。
以往的評價是單一的以競技為主、教師權威的評價,我們注重從學生學習過程性、學習進步幅度、學習態(tài)度、情感表現和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也從以往教師權威評價向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發(fā)展評價與激勵評價相結合和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轉化,從而有效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與訓練。
6.研究的成果
6.1快樂體育教學育心、強體、樹德,促進學校文明建設。
快樂體育教學使學生積極、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運動,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健全體魄,增進健康,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拼搏、互相幫助、排除困難、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校風校紀,促進學校文明精神建設。
6.2快樂體育教學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發(fā)展與教育質量的提高,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快樂體育教學中,學生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力、認識力、接受能力等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既促進智力發(fā)展,又使學生的自覺性、果斷性、主動性、勇敢等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發(fā)展,使他們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斗志,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自覺性、積極性的發(fā)揮,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7.結論
快樂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體教育,讓學生開開心心地上體育課,認識體育,接受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加強道德修養(yǎng),開拓思維,愉快身心,培養(yǎng)自身體育鍛煉與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深化了教學改革,創(chuàng)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推動了課程改革,提高了學校教育質量,提升了學校辦學品位。
綜上所述,快樂體育教學是可行的、是值得推廣的。
8.建議
“快樂體育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善教”、“善導”,學生“樂學”、“好學”的體育學科藝術性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笑”著、“樂”著學習體育,防止“放任自流”的體育,造成“放羊”式體育課堂。
為了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習的高效,組織紀律性必須貫穿游戲始終,既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嚴而有序。
快樂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快樂體育園地里進行,不乏許多高難度、危險游戲,因此要有強烈的安全意識,一定要加強安全教育,實施安全保障措施,根據學生年齡及身體特征安排適合的游戲,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快樂體育的理論及產生背景.中國學校教育,1996(6).
[2]陳琦.快樂體育與素質教育.廣東省中小學體育改革理論探索與實踐,1998.
[3]富嘉貞,包昌明,李丁一,趙小剛.試論快樂體育的方法體系.中國學校體育,1996(5).
[4]孫立.淺談快樂體育的認識.中小學體育,1994(11).人中.體育教學中的“樂”與“趣”等.
[5]潘紹偉.快樂體育的優(yōu)點與局限.中國學校體育,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