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 王雪晴
摘 要: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影響。研究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能豐富反撥效應理論,并為聽力考試題型調整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供反饋。本文對2013年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此次聽力題型的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較強的正反撥效應。
關鍵詞: 聽力改革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反撥效應
1.引言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育考試,對衡量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大學生英語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2013年8月,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公布,從2013年12月起,實行新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方案。在聽力部分的考試中,變?yōu)槿靠疾閱卧~短語,原來的復合式聽寫是播放3遍短文,要求考生根據(jù)聽到的內容寫出文中空缺的3個句子和7個單詞或詞組,要求“按自己的話寫出句子要點”而非“完全按聽到的寫”。改革后的考試將復合式聽寫調整為單詞及詞組聽寫,短文長度及難度不變,要求考生在聽懂短文的基礎上,用所聽到的原文填寫空缺的單詞或詞組,共10題,10個答案中,短語約占2~3個。該考試改革方案公布后,得到了各方關注,引起了外語界熱議。有人認為,取消句子聽寫會使得聽寫難度降低,恰恰相反,這只會使考生的偶然得分率提高,而考生長期忽視聽寫和拼寫的事實必然導致失分率的增加。因為在過去的句子聽寫中,整句2%的分值可以至少保證考生寫出句子中部分較為簡單的單詞繼而得分,而新試卷中,一詞(或一個短語)占1%的設計,會讓得分和失分出現(xiàn)在轉瞬之間。
2.文獻綜述
反撥效應是語言測試中的重要概念。Hughes(1989)將反撥效應定義為“語言測試對教與學所產生的影響”。其一般分為正面的影響和負面的影響。近二十年來,反撥效應已受到語言測試界的普遍關注,如亓魯霞(2011,2012);金艷(2006);Green(2007);辜向東(2007);Jin(2010);辜向東,彭瑩瑩(2010)。由于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的復雜性,以及兩者之間的不可分性,縱觀現(xiàn)有的關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反撥效應的研究,該類研究數(shù)量較少。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3.研究設計
3.1研究目的
Alderson和Wall(1993)從學生、教師兩個角度探討了反撥效應?;诖四J剑P者欲就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題型的調整對英語聽力教與學的反撥效應作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大學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調整及其反撥效應的認識;第二,四、六級聽力題型的調整是否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影響。筆者進行了一學期的英語四、六級新聽力題型考試的后效作用研究。
3.2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山東省某高校的非英語專業(yè)大二學生和大學英語教師,大二學生共100人,大學英語教師共10人。
3.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包括課堂觀察、調查問卷和訪談,課堂觀察屬于自然調查法,自然調查法是進行課堂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結合研究目的、反撥效應及課堂研究的相關理論,沿用了辜向東2003年使用的“課堂觀察細目表”(2003)。該量表借鑒了Ullmann和Geva(1984)的“目標語課堂觀察細目表”,Britten和O Dwyer (1995)的“教師課堂教學自我評估表”。通過課堂觀察,盡可能地描述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題型調整對課堂教學的影響。調查問卷的目的是測量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調整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為更深入地了解師生對新四、六級聽力考試的真實看法,還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的目的是了解新題型引起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原因。訪談分為學生訪談和教師訪談,有10名大二學生參加訪談,男女各5人;10名大學英語教師參加了訪談。訪談采取面談的形式,并對訪談過程進行錄音。
3.4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為了解一個學期的教學情況,本研究觀察的課堂為本科二年級第二學期的聽力課。在觀察過程中,填寫課堂觀察細目表,分析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效果。問卷調查于2014年2月在山東某高校進行,問卷發(fā)放100份,回收100份。
3.5結果與討論
3.5.1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新題型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
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四、六級考試聽力新題型對大學英語學習行為有正面反撥效應,且正面效應大于負面效應。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聽力改革之前,聽力學習缺乏自覺性,課上被動學習,課下很少自主學習聽力。改革后的聽力,分值占總試卷成績的35%,復合式聽寫要求單詞聽懂、會拼,在某種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練習聽力的積極性。為通過考試,學生需要提高聽力水平,更加重視聽力學習,課上積極參與,課下利用各種英語教學資源(如外研社大學英語平臺)練習聽力。負面效應形成原因在于學生選擇了不當?shù)膶W習策略,導致出現(xiàn)低效的學習行為,為了通過考試,聽力訓練主要集中在答題技巧上,而非理解真實語境語篇。
3.5.2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新題型影響教學行為。
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四、六級考試聽力新題型對教學行為有正面反撥效應,且正面效應大于負面效應。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聽力改革后,教師應注重選擇多樣化的聽力材料,嘗試使用各種聽力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更加強調聽力技能,及時評估學生的聽力試卷,調整改進教學。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復合式聽寫這個題型失分率較高,就要分析失分原因,是學生聽力水平問題,還是語法問題,據(jù)此采取相應措施,制定教學策略,強化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聽力水平。負面效應形成原因在于教師選擇了不當?shù)慕虒W策略,導致出現(xiàn)低效的教學行為,在聽力教學中更多地以考試為中心,注重應試技巧,進行應試訓練,更多地讓學生反復聽歷年聽力真題和預測題,違背了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交流能力的宗旨。endprint
4.結語
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聽力水平的提高是長久練習的結果,此次聽力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總體來說,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的調整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正面的反撥效應。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聽力學習策略的培訓,促使學生正確認識四、六級聽力考試,明確語言學習的交際性實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的正面反撥效應,提高學生實際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Britten & O Dwyer J.Self-evaluation in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A].In Rea-Dickins P & Lwaitama A (eds.).Evaluation for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London: Macmillan,1995:87-106.
[2]Green A.IELTS Washback in Context:Preparation for Academic Writing in Higher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Jin Y.The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sting Committee[A].In Cheng L & Curtis A (eds.).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the Chinese Learner[C].New York:Routledge,2010.44-59.
[5]Ullmann R & Geva E.Approaches to obser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es[A].In Allen P & Swain M(ed.).Languege Issues and Education Policies ELT Documents [C].Oxford:pergamen,1984.113-128.
[6]辜向東.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個案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4):45-51.
[7]辜向東.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反撥效應實證研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8]辜向東,彭瑩瑩.大學英語教師對CET及其反撥效應認識的歷時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6):37-56.
[9]金艷.提高考試效度,改進考試后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后效研究[J].外語界,2006(6):65-73.
[10]亓魯霞.語言測試的反撥效應理論與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23-28.
[11]亓魯霞.語言測試與反撥效應的近期研究與未來展望[J].現(xiàn)代外語,2012(2):202-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