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珮珺
阿蠻:親們,今年可是文學大師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哦!所以今年世界各地有許多紀念莎士比亞的活動,其中就包括上演他的話劇作品,以及根據(jù)他的原作改編的如歌劇作品等。
康康:那對阿蠻你來說還真是一個大年,能經(jīng)??吹较矚g的作品上演。
阿蠻:那是相當?shù)匦腋?,哈哈?/p>
小莫:咦,你剛剛說到歌???是指以莎士比亞的戲劇為藍本而譜曲寫作的歌劇作品么?
阿蠻:是的,比如《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仲夏夜之夢》等等都是改編自莎翁的文學作品。我個人就非常喜歡威爾第的幾部取材自莎士比亞戲劇的歌劇。
康康:威爾第,這又是一個鼎鼎大名的藝術(shù)家,等于是經(jīng)典的再創(chuàng)造了。
阿蠻:沒錯,威爾第終身都非常崇敬莎士比亞,還多次說道:“與其他所有的戲劇家相比,包括古希臘戲劇家在內(nèi),我更加喜愛莎士比亞?!?/p>
小莫:那威爾第都為此寫過哪幾部歌???
阿蠻:雖然威爾第曾希望為莎士比亞的所有重要戲劇作樂,但最終真正完成創(chuàng)作并上演的,只有《麥克白》、《奧賽羅》和《法爾斯塔夫》這三部作品。他曾經(jīng)還想把《李爾王》改編成歌劇,但可惜未能如愿。
小莫:為什么?是因為沒有時間嗎?
阿蠻:關(guān)于這部劇的擱淺有幾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威爾第并不滿意安東尼奧-索瑪提供的《李爾王》的腳本,所以雖然多次將這部作品提上日程準備提筆創(chuàng)作,卻始終沒能付諸實踐;也有說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演員;還有人覺得可能是創(chuàng)作難度太大了。此外,威爾第對《哈姆雷特》和《暴風雨》也情有獨鐘,但同樣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
康康:或許威爾第覺得要完美呈現(xiàn)莎士比亞這幾部原作的精神。還要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這確實是太過于困難了,所以最終放棄了。
阿蠻:嗯,現(xiàn)在看來這種可能性挺大的。
小莫:好可惜哦,不然我們能多看到幾部搬上歌劇舞臺的莎士比亞作品呢。
阿蠻:的確有點遺憾。但換個角度來想,威爾第完成的這三部歌劇作品已經(jīng)是分量十足的杰作了。
康康:給我們具體說說這幾部作品吧。
阿蠻:那就先說《麥克白》吧。這是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以莎士比亞戲劇為題材的歌劇,上演于1847年,并在近20年后的1865年進行了修訂。
小莫:那么多年后還在重新修改作品?看樣子威爾第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阿蠻:是的。不僅如此,威爾第對腳本的嚴苛程度也是出了名的?!尔溈税住返哪_本可謂幾經(jīng)波折,威爾第親自擬好了分場大綱并交給腳本作家皮亞韋配詞,但皮亞韋的稿子在修改多次后,仍然不能令威爾第滿意。
康康:是因為皮亞韋水平問題嗎?
阿蠻:我想原因可能比較復雜,皮亞韋在《李爾王》之前已經(jīng)與威爾第成功合作了《厄爾納尼》一劇。在《李爾王》之后更是完成了《茶花女》和《弄臣》的腳本,所以應(yīng)該不是這個原因。
小莫:但要改動莎翁的劇目,這第一步一定要邁得更扎實才行。
阿蠻:我覺得是這樣。因為威爾第非常喜歡《麥克白》的原作,所以對劇本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他曾告訴皮亞韋。就算不能寫出與原作相提并論的作品,但至少不能落了俗套。
康康:天吶,我要是皮亞韋的話,聽了這話絕對是“鴨梨山大”啊,莎士比亞加上威爾第,這是對自己多大的挑戰(zhàn)!
阿蠻:你說的沒錯,所以最終結(jié)果是,威爾第請來了馬費伊伯爵——《麥克白》席勒德文譯本的翻譯者,來幫忙修改了劇中極為重要的夢游場景和魔女們的合唱,才終于完稿。
小莫:這前前后后折騰得真是夠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費心完成的作品得到觀眾認可的話,那么所有的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阿蠻:是的。這部歌劇首演后受到了熱烈的反響并獲得巨大成功,威爾第一連出來謝幕25次觀眾才肯散場,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康康:那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照理說同時期也會有其他優(yōu)秀的作曲家和劇目與之搶占聽眾。
阿蠻: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劇中集中體現(xiàn)了威爾第對于人物心理活動和人性的深入刻畫?!尔溈税住分沂玖巳宋镄撵`深處的活動,威爾第的理念是“歌劇是人的戲劇”,比如劇中被暗殺的鄧肯國王幻影出現(xiàn)的場景,以及麥克白夫人的夢游場景等。另外,當時歌劇基本都以展現(xiàn)動人的美聲唱法來演唱,但麥克白夫人這個角色卻不同。
小莫:她不用美聲唱法演唱?
阿蠻:由于角色的需要,麥克白夫人應(yīng)當呈現(xiàn)的是一種邪惡暗淡的嗓音,而非傳統(tǒng)的優(yōu)美歌喉,演員的形象和嗓音音色是要為戲劇表現(xiàn)需要而服務(wù)的,這對于當時的歌劇界來說是種全新的嘗試。據(jù)說原定女演員由于太漂亮而被換掉了。
康康:這還真讓我大開眼界,看來那時。人們的審美已然認可和接受了這種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美妙”音色。
阿蠻:威爾第用他的音樂,成功將莎士比亞原作中對權(quán)勢利欲充滿渴望、內(nèi)心又無比猶豫恐懼的麥克白,以及野心滿滿、不斷慫恿丈夫走上弒君不歸路的麥克白夫人的形象,鮮活生動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向著他的莎士比亞理想成功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