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馬彥
摘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更不可能不犯錯誤。教師批評學生要巧妙地運用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教師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使教師樹立自己的威信。
關鍵詞:巧妙 尊重 寬容 錯誤 威信
著名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彼?,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用愛心去喚醒他們的上進心、自信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沒形成的青少年學生,如何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呢?
一、陶先生的處理藝術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個案例:有一次,陶先生在校園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當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里去。
當陶行知來到校長室時,王友已經(jīng)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梢灰娒妫招兄獏s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蓖跤洋@疑地接過糖果。
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里,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蓖跤迅@疑了,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說:“我調(diào)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guī)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沒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在陶先生的教育過程中,始終充滿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很感動,效果特別好。陶先生不愧為大教育家,試想,若是陶先生不把王友當人看,大聲訓斥一頓,效果有這么好嗎?
二、體會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管理始終存在著一種“誤區(qū)”——那就是總覺得學生犯錯是“大逆不道”,是不可饒恕的,在處理學生時喜歡樹立“典型”,殺雞儆猴,總試圖用最嚴厲的處罰來警戒犯類似錯誤的學生。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這樣反而會引發(fā)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因此,“有錯必罰”并不是教育犯錯學生的理想方法,我們作為班主任要用寬容之心對待學生。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懷有寬容之心。要相信學生總是向上的、向善的,要對學生抱有期望,學生出現(xiàn)了反復,不要氣餒,要有耐心,要鼓勵他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學生的錯誤都是可愛的錯誤,現(xiàn)在的調(diào)皮大王將來很有可能是和你感情最深的學生。對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三、我的實踐
我自從畢業(yè)以后,就在學校任教,至今已有18余年了,這其中遇到的困難復雜多樣:有時班內(nèi)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也正因為此,課堂紀律就不太好,很多次我不得不停下講課去維持課堂紀律,開始時我采取厲聲呵斥的辦法,時間久了,這“招”就不靈了,我又采取“請家長”的方法,這“招”對部分學生某一時間內(nèi)果然奏效,然而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式,也同樣會引起家長的反感。沒想到幾年前發(fā)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在學生及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在他們心目中也樹立了很高的威信。
那是一場測試,時間過了大約有三分之二,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做完了試卷,甚至有的學生已經(jīng)檢查了一兩遍。這時,有的學生就開始浮躁起來,一會兒拿著卷子當扇子在扇風,一會兒回頭看看別人,更有甚者在和同位小聲嘀咕著什么……
頓時,我氣不打一處來,火冒三丈地大聲斥責他們這哪還像個考試的樣子,此刻他們才漸漸安靜下來。然而,當我圍著教室轉到后面一排時,前面卻忽然又傳來一聲口哨聲。此時我勃然大怒,厲聲質(zhì)問是誰吹的,盡管我問了無數(shù)次,嗓子眼都冒了火,教室里依然是鴉雀無聲,始終沒人敢站起來承認錯誤。
我想:這件事如果不追究了,就連考試他們都敢如此膽大妄為,那以后我可怎么再給他們上課,我在學生中的威信何在?如此放任下去,那還不翻了天?突然,我靈機一動,我說是誰吹的口哨我已經(jīng)從學生的目光中得知了,為了不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我暫不處理此事。
第二天班會課時,我就昨天的“吹口哨”事件進行發(fā)言。我說:“我相信這位同學肯定不是故意的,很可能是因為試卷答的太好了而有些激動,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希望這位同學能迷途知返。下面每人拿出一張紙,沒吹口哨的只寫自己的名字即可,吹口哨的只寫是,而不要寫姓名。這樣,老師就會知道是誰吹的了?!?/p>
我沒當場在班內(nèi)宣布,可到了下課后,王棟(化名)便緊跟著我紅著臉說:“陳老師,我錯了,當時我確實覺得這次考得不錯,一激動就吹出聲來了,您原諒我好嗎?”看到他那誠懇的態(tài)度,我答應不將此事告訴任何人。但我還是告訴他,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得意忘形而違反紀律,更不能為掩蓋一個錯誤而犯下另一個錯誤。王棟也痛下決心,一定會悔改。后來,他果真非常遵守紀律了,沒再給班級丟過臉,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教師在做學生工作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工作的謀略和方法。要深諳因材施教的準則,重視學生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另外,教師遇到班級偶發(fā)事件時,要認真分析原因,清楚地了解過程,不能憑印象枉作斷定。對于像上述偶發(fā)性行為的教育,如果我們不在他們的心靈中消除不良行為的苗頭,任其發(fā)展下去,必然導致從小到大,形成惡習。作為教師應首先弄清學生該行為的動機,然后,針對他的動機巧妙的對癥下藥。既要解決問題,又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人不自愛,無所不為。而自愛必須建立在自尊的基礎上,教師任何時候都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堅持正面教育為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師教育學生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訓斥”或“鎮(zhèn)壓”方法,而是要講究策略。對于犯了錯誤并且改正錯誤的學生,首先采用為學生保密的原則,以保護他的自尊心為前提,引導他的情緒和行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又從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多處入手,改變他的不良習性。這樣,班主任才能在學生及家長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威信。
參考文獻:
[1]秦自然,朱帥希.湖南教育,2009(7).
[2]李鎮(zhèn)西.做最棒的老師[M].青島出版社,2011.
[3]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