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潔
摘 要:語文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詩言志”,“言為心聲”,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是語文教學的自身要求。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發(fā)揮語文教學思想教育功能,發(fā)揮審美教育功能,走出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這樣,才能讓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語文教學;健康人格;塑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罢Z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讓語文課文引起學生共鳴
語文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不只局限于知識的傳授,還需要注意語文課程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語文不僅關系到整個知識領域的教育質量,而且對學生以后如何做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抓住良好契機,實現(xiàn)德育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求知中健康成長。例如,在教學中,善于抓住重點字、詞、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從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讀中受到“澗物細無聲”的教育。比如在教授《道士塔》這篇自讀課文的時候,我仔細講解課文背景前因后果,利用多媒體播放敦煌圖片,文物損毀的圖片。學生的感情一下就迸發(fā)出來。教學就很輕松的進行。很多學生還在周記中寫了這篇文章的讀后感,我想《道士塔》的教學目的也不過如此吧!語文課本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觸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其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詩中所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潤物細無聲”恰恰可以成為寓德育于語文教學的一個特色。語文教學就應該像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在無形中受到感染,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學生。
二、利用課文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強者
《呼喚生命教育》一文寫道:“生命是人生最可寶貴的東西”,“生命的價值要求我們必須關注生命,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會有人的其他價值的創(chuàng)造”。只有先熱愛我們生活的空間和環(huán)境,才談得上熱愛生活和身邊的人。但是現(xiàn)在的90后學生有自己的個性,思想脆弱,容易受非主流文化的影響,如果老師直接給學生傳授道理,可能會讓學生反感。還不如通過課文潛移默化,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收獲。課文《我與地壇》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通過史鐵生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也許能讓學生的心靈微微震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蘇軾、李白、霍金、邰麗華等等。縱觀古今,只有做生活的強者,生活才會賜予他福分!所以老師在上課時不僅要傳授文本內容,更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保持樂觀向上,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為了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活潑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塑造學生大愛、和諧的心靈,教育學生端正思想,學會生活,做生活的強者。
三、寓情與理,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關于人生目的、態(tài)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xiàn)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青年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他們的人生觀如何,關系到他們的本質是否能夠得到全面提高,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大業(yè)的興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就能夠使他們?yōu)榇蟊姷睦孀R大體、顧大局、克己奉公,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而難以自拔;就能夠為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不被矛盾所困擾,不向挫折屈服,不為沖突而憂慮;就能夠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努力做出成績,奉獻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大眾共享幸福之樂,報效祖國,報效人民。語文課文中富含愛國主義情感、崇高的理想、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等的文章很多,例如:班固的《蘇武傳》、巴金的《小狗包第》、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等等,只要每位語文教師都能以課文教學為載體,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為己任,就一定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等的身心健康的人才來。
四、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
生活是最大的語文課堂?!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些美麗的思想,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為此,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積極的人格實踐機會。如母親節(jié)讓學生學會感恩,教師節(jié)要求學生弘揚尊師重教精神,重陽節(jié)要求學生尊重孝順老人等等;這一過程能使學生進行思想的洗禮,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我要求我的學生,看到自己身邊有白色垃圾,要隨手撿進垃圾桶;班上同學喝水的礦泉水瓶子,要收集起來去賣錢;教師節(jié)能自制卡片,寫上對老師的祝福;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能對著自己的父母大聲說上幾句溫馨的話語。用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多看看身邊的美,多看看生活中的美,把我們的美麗思想真正轉變?yōu)榈皿w的行為。
語文學習涉及的面最廣,它和學生每一天的生活都緊密相關,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也最容易收到不一般的效果。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的人格塑造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我們就一定能改變現(xiàn)在很多學生精神空虛,不懂愛,不懂責任的可怕現(xiàn)象,讓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格,成為祖國建設合格的接班人,過上幸福的人生。